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kong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回顾上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方面】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单选•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2.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3.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64年•5.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6.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7.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A.日本侵略军B.俄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8.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A.《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A.经济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腐败•C.思想文化保守D.军事装备落后•10.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石达开•11.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C.《原道醒世训》D.《原道觉世训》•12.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A.《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义》•C.《日本变政考》D.《仁学》•13.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A.《天演论》B.《穆勒名学》•C.《原富》D.《法意》•1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海国图志》B.《救亡决论》•C.《天朝天田制度》D.《资政新篇》•15.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A.奕诉B.桂良C.曾国藩D.李鸿章•1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多选•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包括()•A.B.曾国藩C.李鸿章D.左宗棠•2.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A.兴办近代工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推行预备立宪D.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3.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有()•A.轮船招商局B.开平矿务局•C.天津电报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4.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学堂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论述: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本章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前夕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这一历史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建立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三民学说的提出)第二阶段: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发动、胜利与失败:武昌起义的爆发、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接任大总统职务)第三阶段:从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前夕。(孙中山为坚持民主共和反对帝制反对专制而继续奋斗,最后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1866-1925)唯一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从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学名文,号逸仙,英文名字SunYat-sen。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中山市)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春,他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革新主张,但并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上书失败使孙中山深切地感到必须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从而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进步华侨20余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维持国体”,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也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开始。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以香港为据点,积极发展组织,准备武装起义。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决定1895年11月在广州起义。因消息走漏,参加起义的70多人被捕,革命志士陆皓东等多人牺牲,孙中山被迫流亡国外。此后,孙中山一面与坚持保皇的康有为等人展开思想论争,一面继续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在国内外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初,随着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也广泛传播开来。上海和东京是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和留学生最为集中的两个地方。1903年前后,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在宣传革命思想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宣传家和思想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陈天华(1875-1905)章炳麟(1869-1936)邹容(1885-1905)章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在经学、史学、文学、音韵、文字学等方面造诣很深。1903年,章炳麟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2年单选】,痛斥保皇派所谓的“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革命”的主张,宣称:“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称革命乃“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邹容,四川巴县人。1902年赴日留学,积极参加爱国活动。1903年春回上海,并于当年5月写作完成了被誉为近代中国“人权宣言”的《革命军》【2年单选】一书,该书大声疾呼打倒帝国主义的“奴隶总管”清王朝,建立一个美利坚、法兰西式的“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出版后,风行海内外,是辛亥革命前夕发行量最大、影响最深的革命宣传品,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是年出版《猛回头》、《警世钟》。1905年12月8日,为抗议日本政府颁行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愤而跳海自杀,时年31岁。在这两本小册子中,陈天华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通俗浅显的文字,揭露帝国主义分割中国的恶毒用心,指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两书出版后,重印达十余次之多,在新军士兵和下层群众中广泛流传,对动员人们起来革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革命宣传的锐利武器。革命团体的建立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出现,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成立,黄兴为会长。它的主要成员是留日学生和国内新式学堂出身的知识分子,先后参加者约有四五百人。华兴会成立后,经过半年多的联络和准备,黄兴等决定在当年11月16日湖南全省官员在长沙集会庆祝慈禧太后70寿辰之际发动起义,后因计划泄露,起义未及发动即遭破坏,黄兴等人被迫出走日本。华兴会部分成员在日本合影科学补习所是湖北最早出现的革命团体。1904年6月,由刘静庵、张难先等在武昌成立,暗中宣传鼓动革命,后因响应华兴会起义事败而中止活动。不久,刘静庵等利用有合法地位的教会阅览室——日知会。从科学补习所到日知会,湖北革命志士一直把运动新军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全力在新军中发展和组织革命力量,为后来的辛亥武昌新军首义做出了重大贡献。刘静庵科学补习所光复会是由江浙革命志士创立的。主要发起者有陶成章、龚宝铨、蔡元培等。1904年10月,光复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推举蔡元培为会长。同年12月,陶成章又在日本东京建立光复会分部。在陶成章等人的努力下,光复会以会党、新军和青年学生为联络对象,很快便发展成为江、浙、皖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陶成章蔡元培1904年前后,各地还先后成立了其他一些革命小团体,如福建的汉族独立会、安徽的岳王会、江苏的强国会、江西的自强会等。这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建立,充分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壮大。革命团体的建立,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也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总部设在日本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按“三权分立”原则,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国内分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海外华侨分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支部下按国别、地区设立分会。会议决定以《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单选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什么说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第一,有统一的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第二,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设总部,国内外各地设支部。第三,有全体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第四,主张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概念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书影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进行民
本文标题:kong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