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牢记历史使命继承兵团精神
牢记历史使命继承兵团精神贾小亮2015-11-25一、新疆屯垦简史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余年,相袭至今。一、新疆屯垦简史1.两汉时期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元、明、清时期4.民国时期1.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汉驻军屯田于轮台、渠犁(今轮台和库尔勒)两地,并置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务。公元前68年—公元前62年,西汉相继派兵车师交河,设置戊己校尉专司屯田。公元前60年,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立都护府乌垒城(今轮台县境)总领天山南北两道,从此西域正式划入祖国版图。当时,屯田遍及西域各地。轮台、渠犁、焉耆、龟兹(库车)、车师前(吐鲁番西)、楼兰(今罗布泊周围)、伊循(今若羌县东米兰)、姑墨(阿克苏)、赤谷(乌孙国都,今伊塞克湖东南)等地都是重要屯田区。西汉时期屯田近70年中逐渐形成都护、戍已校尉、曲侯和屯长四级管理体制,直属中央大司农管理,新疆屯田士卒达2万余人。1.两汉时期公元9年,王莽篡国建立新朝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西域大乱,屯垦事业中断。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再通西域,沿袭西汉成例,继续设置西域都护及戍已校尉管理西域,屯田区扩大到伊吾庐(今哈密)、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柳中城(今鄯善县鲁克沁一带)、高昌壁、疏勒(今喀什疏勒县)等地。西汉时期的新疆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魏晋南北朝在此后魏晋南北朝的将近400年内,中原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对西域的管理虽相对削弱,但派遣官吏,推行中央政令从未中断。隋代,隋炀帝即位后积极经营西域,于公元610年在西域设伊吾郡,在伊吾大兴屯田。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始于630年,到791年吐蕃攻占西域时停止,历经161年,以军屯为主,有军就有屯,在11个屯田区中,有7个是西域战略要地,主要分布于伊州(今哈密地区)、西州(吐鲁番地区)、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乡)、于阗(今和田附近)、庭州(吉木萨尔县一带)、轮台(唐轮台、乌鲁木齐南部乌拉泊古城)等地。东起巴里坤,西至楚河畔,南到昆仑山,北至准噶尔,屯田遍及天山南北。唐代设置支度营田使专管西域屯田,西域屯田出现繁荣局面。一、新疆屯垦简史1.公元前101年至公元25年新疆屯垦2.魏晋南北朝3.元、明、清时期4.民国时期3.元、明、清时期唐朝衰弱之后,以至五代、两宋时期西域屯田相继衰微结束。元代西域屯田长达20年,军屯与民屯并举,后因撤出军队,屯田遭到破坏,以至明代逐渐废驰。主要分布于哈密力(哈密西北)、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腾竭儿(今阜康)、亦里黑(今伊宁)、曲先(库车)、可失哈尔(今喀什)、斡端(和田)等地。有屯军2万余人,屯民3.7万余户,屯田6.6万余公顷。3.元、明、清时期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清政府派苏德尔募兵到哈密、巴里坤和木垒等地屯田。1725年,清军在阿尔泰举办屯田。屯田范围遍及南北疆。清代屯田共经历195年,屯田主要分布在东疆地区巴里坤、哈密和吐鲁番3地;北疆地区木垒、奇台、吉木萨、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晶河(今精河)、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阿尔泰等13地;南疆地区喀喇沙尔(今焉耆)、新平(今尉犁)、卡克里克(今若羌)、库车、阿克苏、乌什、巴尔楚克(今巴楚)、喀什噶尔、叶尔羌以及和田等10地。公元1840年以前,清代前期在新疆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20万公顷。3.元、明、清时期1840—1850年,布彦泰、隆迎阿任伊犁将军,新疆屯垦掀起第二次高潮,先后垦荒地83万公顷。1864年后新疆爆发战乱,浩罕国阿古柏和沙俄乘机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屯垦事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公元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省后,左宗棠、刘锦棠大力倡导民屯,新疆屯垦事业出现第三次高潮。1905年,全疆新垦荒地64万公顷,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耕地增至70.3万余公顷。屯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统一。4.民国时期1912年—1928年,杨增新统治新疆,发展民屯,使新疆耕地由70.3万公顷很快增加到80.1万公顷,基本解决了全疆军民衣食问题。1928—1933年,金树仁统治新疆,屯垦遭到极大破坏。1933—1944年,盛世才统治新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下,执行两个3年计划,建立屯垦委员会,第一次创办机械化农场,兴建水利工程,使耕地有了较大的增长,粮食增加到58.65万吨。1944年9月至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屯垦事业再次衰落,北疆屯垦全遭破坏,南疆屯垦陷入瘫痪。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10月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和第六军的大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大部组编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前身是湘赣苏区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任弼时、萧克、王震),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1944年10月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于1946年秋返回延安,与独立四旅组成第二纵队(后独立六旅归二纵队建制),次年3月西渡黄河。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6月,归一野一兵团建制,出色地完成了自卫反击、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和西藏阿里的光荣任务。第六军1946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后改称第六军,由新四旅和教导旅组成。新四旅前身是1927年黄(安)麻(城)起义(董必武、李先念)组建的光山独立团发展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后与一方面军的三十九团合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参加过百团大战。教导旅的前身是中央苏区红军的一部,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诸战役和长征,还有一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后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开辟根据地的斗争。第六军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大战役,解放西安,攻克兰州。1949年11月由二兵团转隶一兵团建制,由王震司令员、徐立清政治委员率领进军新疆。第二十二兵团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起义部队(胡宗南系)下辖三个整编师:整编42师(甲种师)、整编78师(甲种师)、整编骑兵1师(乙种师),于1949年12月7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新疆三区革命民族军于1949年12月20日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一兵团从二、六军中抽调大批优秀政工干部到二十二兵团和五军的军、师、团中,建立起各级党委会和政治工作机构及制度,加强了二十二兵团和五军党的工作和部队建设。1944年10月,毛泽东、朱德由王震陪同检阅三五九旅部队1937年红一师师团干部在陕甘宁边区合影前排右二为罗元发(后六军军长),前排左三为袁学凯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二)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49.10-1954)1.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一)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即使因机关业务关系,不能全部参加劳动生产,亦得自己动手参加本单位种菜,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二)全新疆部队19.3万人,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者、辎重汽车兵团、挽马、骆驼、运输等部队,军工部工厂职工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三)除由苏联购买双挽犁1.5万个,坎土曼5万把、铁钯5000个外,其余农具,均由各部自行准备。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二)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49.10-1954)1.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续)(四)棉种由苏联购买10万千克,粮食种子则由食粮中开支,准予实报实销。(五)王震同志在财经委员会上根据上述生产建设计划的命令的报告,予以批准,随同命令同时公布,我们在春耕夏耘秋收时期分赴各地检查,各部业已学习过毛主席去年12月5日文告,希望各部订出自己的生产计划,互相帮助,开展生产竞赛运动。二军战士们意气风发地奔赴生产工地二军六师谢高忠(前拄棍者)等干部踏勘焉耆包头湖荒地50年代初,王震(左2)、陶峙岳(右3)、陶晋初(右2)、李铨(右1)共同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50年代十七团战士勘测开发国营农场的土地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二)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49.10-1954)2.节衣缩食奠定新疆现代工业基础从1950--1951年底,参加集资指战员达90%以上,资金数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80%。1951年先后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10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二)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49.10-1954)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二次党代会精神及1952年10月23日,根据党中央《关于整顿新疆财经工作的指示》。生产部队进行调整和收缩,将开垦的3.67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并把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地方。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19个工业企业和618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2000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10797人。1952年10月,新疆第一个汽车修配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竣工典礼现场王震(中)、赛福鼎(左1)、陈实(右1)及苏联专家为十月汽车修配厂开工剪彩1951年,进疆部队着手建设新疆第一个8000锭的纺织厂——七一棉纺厂于1952年7月1日投入生产进疆部队建设的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外景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3.新疆部队整编成立生产部队195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0.55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第二军第五师编为第一师,驻阿克苏;第六师编为第二师,驻焉耆;第五军第十四师编为第三师,驻伊犁;第十五师编为第四师,驻巩留;第六军第十六师编为第五师,驻哈密;第十七师编为第六师,驻五家渠;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五师编为第七师,驻沙湾县炮台;第二十六师编为第八师,驻石河子;第二十七师编为第九师,驻焉耆;骑兵第七师编为第十师,驻绥来县小李庄;骑兵第八师编为工一师,驻石河子。部队就地取材,用芦苇扎成把,围成草棚居住50年代初王震将军踏勘石河子时住过的房子二军教导团在疏勒县搭帐篷扎营草棚栖身自娱自乐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二)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49.10-1954)4.新疆军区八一农学院成立1952年,新疆军区在第二步兵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农学院,毛泽东亲自给学院取名“八一农学院”。当年8月1日开学,涂治任院长。从内地省(市)大专院校和新疆农业技术人员中选调了63人到校任教。学生全部从部队官兵中选送,设置农业、农经、森林、畜牧、水利5个系8个专修科,当年招收学生804名。1954年兵团成立后,学院交兵团管理,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兼任院政委。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二)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1949.10-1954)1956年,兵团政治部干部部在《高等教育事业的计划》中提出了扩大八一农学院,增设本科专业。1954—1957年兵团累计投资613万元扩建八一农学院,并将原来的3年制专科改为4年制本科。1957年11月,八一农学院交自治区,受国家农垦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驻疆部队于50年代初建成八一农学院。图为当时学院校门二、兵团的产生及发展(三)国营农场时期(1954-1957)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
本文标题:牢记历史使命继承兵团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7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