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战略管理课件(非常全面)
郝宏兰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引子龟兔重赛与战略运筹新寓言故事:兔子与乌龟赛跑输了以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与乌龟重赛一次。赛跑开始后,乌龟按规定线路拼命往前爬,心想:这次我输定了。可当它到了终点,却不见兔子,正在纳闷时,见兔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乌龟问:“兔兄,难道又睡觉了?”兔子哀叹:“睡觉倒没有,但跑错了路。”原来兔子求胜心切,一路上埋头狂奔,恨不得三步两蹿就到终点。估计快到终点了,它抬头一看,发觉竟跑在另一条路上,因而还是落在了乌龟的后面引子这则寓言故事深刻地说明:竞争道路上,你的实力再足、条件再好,也要依赖于明智的战略指导。可以说,战略决定胜负,这对我们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今天的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有报道说,国外的企业家花在战略思考、战略研究上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一、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回答三个问题能做什么?拟做什么?如何做好?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作业管理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未来产出产出生产现场投入未来投入作业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资源和能力战略管理层次公司战略(CorporateStrategy)首席执行官、总经理竞争战略(SBUStrategy)财务、营销、R&D、生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主管职能战略(FunctionalStrategy)工厂经理、销售经理、生产和部门经理等应该做什么业务和怎样做这些业务在给定的产品/市场上怎样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按职能分解的竞争战略成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混合型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产业结构与竞争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作业战略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好像没有舵的船,只能在原地打转。乔伊尔罗斯迈克尔加米1为什么制定战略1.1国家强盛的需要1.2企业自身的诉求1.1-国家强盛的需要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辽、宋、西夏、金、元、明、清等18个朝代(83个王朝)。其中最强大的王朝是周王朝、汉王朝、唐王朝、明王朝直到现在的中国,按历朝时间间隔来算,恰恰是700年,可谓700年一轮回,现在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NO.世纪盛世1公元前8世纪周王朝2公元前1世纪汉王朝3公元7世纪唐王朝4公元14世纪明王朝5公元21世纪中国第一次:15世纪明朝中叶。航海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比欧洲更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而西方各国在“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张,随后开始了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活跃时期。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遇,第一次领先于东方。第二次:18世纪,在蒸汽机革命和古典经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开始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时代,我们还正陶醉于康乾盛世,朗朗乾坤,完全不知。我国历代的发展机遇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样描绘当时的中国:“在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上,东亚,尤其是中国,具有比西欧更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和更为强大的国家实力。”第三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电气技术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进入电气时代,我们正处于战火纷飞的清朝末年。当时中国和日本都已经意识到,东方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这次机遇面前,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在短短几十年中崛起。而中国却没有进行政治、经济全面革新,最终越来越深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历代的发展机遇第四次: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电子技术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全球化加速发展,以核能利用、计算机应用、太空开发、新材料研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日本以及韩、新、马、泰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等所谓“四小龙”、“四小虎”,经济迅速崛起。此时中国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甚至是日益临近,对国内阶级斗争的严峻性也进行了不适当的估计。中国却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连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乱上,搞自我表现,闭关锁国,错失了又一次重大机遇。其结果是,中国部分错失了第四个战略机遇期,反而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300年前的170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近40%;200年前的1800年,中国经济总量大约占全球的33%,当时欧洲为28%,美国0.8%;100年后的1900年,中国跌至6.2%;2000年更跌到3.2%,而美国却上升到27%。国家的强盛首先是企业强盛一个国家崛起的核心就是优秀的大企业的崛起,特别是一大批世界级企业的崛起。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否强大与该国大企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一国拥有大企业的数量越多,则该国经济实力也就越强。企业崛起是中国崛起的一个代表和缩影。日本从二战后到1980年代末,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从1960年末一直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我国从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30年,如果再有10年高速发展空间,中国是个必然产生世界级企业的大市场。因此,中国产生世界级的大企业是不容置疑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是大势所趋。世界级企业的5个共同特征一是主要业务生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处于全球前列;二是具有全球化的品牌形象;三是对行业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变革创新做出了显著贡献;四是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或商业运营模式;五是公司员工具有的非常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是所有国家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榜样。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我国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大约是美国的1/22、法国的1/16、日本的1/23、德国的1/23、韩国的1/14;我国工业用地平均价格大约是商业用地的1/5、居住用地的1/3;我国工业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和污染治理费用也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越南、菲律宾等国成本更低,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税制改革,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粗放型增长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可被征用的用地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快速上升,工业品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的摩擦阻力越来越大)。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GDP约占世界的5.5%,但消耗的能源占世界总量的15%,钢铁占30%,水泥占54%;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我国工业有机水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已经处于世界第1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我国环保监督部门认为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成本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发达国家的阻挠和制约:根据欧盟EuP指令,如果不提升产品节能水平,到2010年我国约有八成的家电产品将不能进入欧盟市场;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消耗了过多的世界能源和资源,是新殖民主义者。我国已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工业化进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从供给看,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需要从农村中转移出来;新增大学毕业生约6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它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约达2000万人以上;GDP增长的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从20世纪90年代的200万人,下降到目前80-90万人。从需求看,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至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左右。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50%,但就业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6.8%;我国工业增速高达10%左右,而同期工业部门就业人口的增长率却只有2%左右,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呈现出“无就业增长”的变化态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万企业自然减员200多万缺口:1200万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让国人有尊严,低收入难以为继胡锦涛:提高劳动报酬让群众实现体面劳动4月27日,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同样约30年的经济起飞,日本工资赶上了美国,中国工资却只有美国3%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1997年为53.4%,2007年为39.74%(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997年为10.95%,2007年为20.57%;企业盈余占GDP的比重1997年为21.23%,2007年为31.29%)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如日本1999年分配率为54.18%,美国2000年分配率为58.31%、德国为53.84%、英国、为55.27%、巴西为40%。而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在12-16%之间徘徊,如果再加上工资额30%的福利,则在15-20%之间。”(陈志武)•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工人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切不可答应。其它就没什么了。”——毛主席与彭真的谈话消费占比40%50%60%70%80%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达9%,而国际的通行标准在3%以下;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而国际平均水平则在60%。换句话说,中国过去高速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国内消费来支持出口为代价的。但是,中国不能永远牺牲国内消费,只有当消费成为经济主导动力,才是大国经济成熟的标志。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最重要的是提升消费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使我国经济由之前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外循环变为“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内循环,由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变。由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变必须解决以下两大问题:首先要提升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是提升消费的基础;其次建立健全诸如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提升消费信心,使消费者敢于消费。中国面临增长的困境:无发展的增长无工作的增长:出现严重失业的经济增长无声音的增长:失去民主和自由的经济增长无情的增长:贫困和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经济增长无根的增长:毁灭文化、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经济增长无未来的增长:造成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警戒线:0.4;危机线:0.5;动乱线:0.6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而美国则是5%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看似年年工资增长的背后是严重的分配不均,数字显示,占职工8%的国企高管及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其余92%职工收入只占45%。把该国家的薪资收入加在一起,除以这个国家的GDP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却很穷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中
本文标题:企业战略管理课件(非常全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9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