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教师招聘考试 选择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及答案(一)2011-06-2115:35:42|分类:教师招考试题|标签:试题|字号大中小订阅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的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5、我国颁布实行思维壬戌学制是早()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的特点B.创造性的特点C.长期性的特点D.示范性的特点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9、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原则”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14、“常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是由()首先提出来的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15、欧洲最早出现的教学专著是()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D.《我的教育信条》16、“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是由()提出来的A.赞科夫B.巴班斯坦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17、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A.和谐教育思想B.教育过程最优化C.教育发展观D.全面发展观18、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A.痒B.序C.校D.学19、讲授法的基本方式()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2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2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做人教育B.职业教育C.基础教育D.专业教育22、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指()A.基础知识、基础技能B.基础理论、基础技能C.基础知识、基础理论D.基础理论、基础原理23、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起()A.积极作用B.影响作用C.制约作用D.导向作用24、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A.主导作用B.主动作用C.领导作用D.能动作用25、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2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开始实行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C.1995年9月1日D.1990年1月1日28、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A.三年B.三至五年C.五年D.四年2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献身于人民教育的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C.相互学习、相互帮助D、增加专业修养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C1994年1月1日D.1995月1月1日1.C2.D3.A4.B5.D6.D7.B8.A9.D10.C11.B12.D13.D14.C15.A16.B17.A18.A19.A20.A21.C22.A23.D24.A25.C26.A27.B28.B29.A30.B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及答案(二)2011-06-2117:52:24|分类:教师招考试题|标签:试题|字号大中小订阅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的()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B.沟通C.劳教结合D.协调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位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5、布鲁诺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6、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奇D凯洛夫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的评价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2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新教学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2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2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新的剥削与压迫2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A.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D、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2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师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2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2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明朝中叶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2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2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感情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3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谈话法1.D2.B3.B4.A5.C6.C7.B8.B9.C10.D11.C12.A13.A14.C15.D16.D17.A18.B19.A20.C21.A22.B23.B24.D25.C26.B27.C28.B29.D30.B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及答案(三)2011-06-2216:14:38|分类:教师招考试题|标签:试题|字号大中小订阅1、以儿童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奇C.杜威D.布鲁诺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3、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学校教育B.个体实践活动C.成熟、环境D.遗传素质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师道尊严关系6、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A.制定课程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下列哪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10、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1、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1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13.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D.从课程核心的组织角度14、学校教育中的最基本活动是()A.德育B.班级活动C.教研活动D.教学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A.谈话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讨论法16、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A.道德行为的标准B.德育内容C.思想教育D.德育目标17、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1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分为()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1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20、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儿》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所著()A.捷克的夸美纽
本文标题:教师招聘考试 选择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9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