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我国现代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现代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从理论层面上看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学流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小学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流派共有关9个,分别是:1、卢仲衡:自学辅导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邱学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3.黎世法:异步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4.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5.李吉林:情境教学——创设充满智慧和情趣的空间6.王敏勤:和谐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规律7.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利用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效率8.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为学英语快速奠基9.顾泠沅: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其中:1、卢仲衡:自学辅导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⑴产生背景:二十世纪中叶,“程序教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主张用“小步子”和“及时强化”为原则来编写教材。因为小步子学生才够得着,及时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才能得以保持。卢仲衡的“中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最初其实就是对美国“程序教学”理论的再实验过程。经过实验发现,尽管程序教学有很多优点,如体现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等,但其实效性并不像国外有些报纸宣传的那样堪称“第二次产业革命”。其实从20世纪若干年来移植国外教育理论成功不多的教训表明,西方教育理论不少是脱离中国国情的,很难在中国以其原有的形态扎下跟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要使舶来的理论为我所用,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改造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卢仲衡结合“程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开始编写自学辅导教材,进行自学辅导进一步实验,并提出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⑵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启、读、练、知、结”。“启”和“结”是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的,占15分钟左右;“读、练、知”是在中间30分钟不打断学生思路的状态下进行的。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学到课本中指令做练习处就做练习,并核对答案。具体说:“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启发不是讲课,教师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时反馈。读、练、知三者可以交替进行,读懂课文就做练习,做完练习就对答案,又读课文、做练习、对答案,如此交替地继续学下去,直至老师小结才停止;“结”就是小结。在小结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做题规范化,解决疑难问题,促使知识系统化。⑶自学辅导教学的优点:①学生注意力集中。每堂课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以视觉为主,动手、动脑、动耳、动口,多感官相互作用,大脑各区域轮换地兴奋,学生就不会觉得疲惫,注意力就会始终保持集中。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独立阅读能力、独立审题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独立操作能力。③自学辅导实验的验收指标关注学科全面发展。自学辅导实验验收四项指标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学能力成长、自学能力迁移、学科全面发展。强调数学学习不能挤占其他学科时间。④又称“三本教学”。单独编写的课本,适合学生自学;特殊的练习本,留有空白的地方,便于学生做题(答案附于练习本后)位置固定,便于教师检查;测验本不附答案,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做练习的真实程度。⑤自学辅导实验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成效明显。因为用视觉比用听觉更适应大多数学生。尤其学习不好的学生,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三遍。⑥自学能力提高后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2、邱学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⑴产生背景:1951年,在小学当代科教师的邱学华发现,教师先讲、学生听懂后才练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得累,且教学效果不理想。1956年,邱学华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并留校任教。边教书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发现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效果比较好。以此为起点,2000年完整提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形成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⑵尝试教学课堂操作模式——“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其教学程序分七个步骤:第一步,准备练习。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取“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到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3、王敏勤:和谐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规律⑴形成与主张: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法”是融合暗示教学法和沙塔洛夫教学法而形成的。所谓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王敏勤认为,首先,和谐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它们配合得不够合理,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各种要素的搭配关系,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随着研究和实验的深入发展,王敏勤又提出了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原则: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部分后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总是先部分后整体。而王敏勤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是先整体、后部分。根据整体建构的原则,在一个学段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单元(章)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而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及时回归到整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学完一册教材要及时回归到整个学段的知识系统。在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开始就要把主要学习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完成了主要任务再完成次要任务。这样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结构图理清教材的思路和各部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树、线状图、网状图、表格、简笔画等,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如一个学段的一个学科可以画一棵知识树,每一册教材也可以画一棵知识树,知识树可以挂到教室的墙上,学生一入学就要让他学习这一知识树,让他知道在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或数学学科要学习哪些知识,要学习的每一部分知识都是这棵知识树上的一个分枝、一个叶片、一个果实。⑵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八环节最初,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即:准备阶段,包括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两个环节;导学阶段,包括明确目标、自学讨论、艺术精讲三个环节;应用评价阶段,包括激活练习、达标测试、推荐作业三个环节。在准备阶段的“身心放松”环节是和谐教学的特色。常用的心理放松法有音乐放松法、诗词放松法、心理想象放松法等。在导学阶段的“艺术精讲”也是和谐教学的一个特色,要求教师在精讲时不但要注意语言和手势的教学艺术,在板书时要运用纲要信号。艺术精讲还包括在课堂上适当地播放音乐。音乐如果用得好,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特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应用评价阶段的“激活练习”是和谐教学的又一特色。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活泼多样,如可以采取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方式。在新一轮的课题实验中,王敏勤又提出了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图(纲要信号)来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三是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与原来的“三段八环”相比,更便于教师操作,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4、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⑴产生背景与理论支撑: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青浦数学及格率仅2.8%。作为青浦数学教研员的顾泠沅为了改进青浦数学教育而进行的一场实验改革。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具体说是“实践筛选”的方法,在1980年青浦实验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概括为4条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处理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效果反馈,及时调节教学。它们又分别对应了四条教学原理:第一,情意原理,即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以及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序进原理,即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的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序进原理实际上是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结构”与“教学结构”)的关注。第三,活动原理。研究者建议教师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边尝试,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反馈原理。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调
本文标题:我国现代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9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