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协同创新的提出目前,国外针对协同创新而做的研究还较少,且主要是宏观方面的,研究的趋势中已经隐含了创新过程中企业内部各职能、各创新对象、企业与环境协同的思想。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创新方式,已经逐步受到国内理论界、实业界的重视。国内理论界针对协同创新的研究较多,但是理论界目前还未达成对协同创新概念的共识。由于技术创新在企业中占有较高的地位,现有理论多集中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在国内协同创新研究中着重要提出的是,1997年以来,以许庆瑞为首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研究团队,采用理论推导、案例研究、统计实证等方法,以全面创新管理为中心,连续、系统地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多角度、不断深入的研究。先后研究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创新的协同与管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技术(产品、工艺及其组合)与非技术(文化、组织、制度等支撑技术创新的要素)要素协同创新,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企业特质的关系。2006年其协同创新思想进一步扩展,认为是各创新要素(技术、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市场)、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域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匹配。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全要素协同创新研究的关注。二、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以开放、合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实现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对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显得更为重要。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教育部门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基于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创新模式,是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新进展。合作的绩效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增值的效率和运行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传统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回报率日益减少,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知识增值过程中,相关的活动包括有知识的探索和寻找;知识的检索和提取;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知识的获取,分享和扩散;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活动过程不断循环,通过互动过程,越来越多的知识从知识库中被挖掘出来,转化为资本,并且形成很强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相关概念协同制造与开放式创新是协同创新的前范式。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创新越来越具有开放性,科技知识的创造、创新和应用部门之间需要构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先期基础是协同制造。协同制造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供应链内部及供应链之间的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精细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达到企业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协同制造是整合了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全球制造等生产模式的优点,打破了时空的约束,通过互联网络,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设计、生产经营信息。协同制造从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转变成并行工作方式,从而得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缩短生产周期,进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设计、生产的柔性。大型工程协同制造的典范是波音777飞机的诞生,整个项目参与人员总数超过8000人,所用的小型机和个人电脑总数超过10000台,通过对10万余个零部件的协同制造和整合,整机的设计制造周期与约4.5年,远低于757、767所花的9~10年时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美国的Chesbrough教授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模式意味着,一个组织可以从其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有价值的创意和优秀的人力资源,运用外部和内部的研发优势在外部或内部实现研发成果商业化,并在使用自己与他人的知识产权过程中获利。简言之,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的所有创新活动的边界都是模糊的。例如宝洁公司采用开放式创新政策,通过其联系与发展平台利用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新火花、创新资源,不断加快新产品开发,走出其发展低谷,再次成为创新性企业。因此,开放式创新给创新资源利用,给自主创新推进带来了新的启示。一个组织只要有很强的资源挖掘和资源整合能力,就可以通过开放式创新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实现自身的研究目标,提升创新能力,保持自身的创新优势地位。当前,世界范围内科技加速发展,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为了应对大科学、技术会聚的挑战,必须制定更科学的创新战略,有效实施全球创新资源获取整合,将极大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四、国内学者对于企业间及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研究的情况。贾生华,邬爱其(2005)等研究了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式,提出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三维协同创新思想,论证了技术创新先导型、管理创新先导型、制度创新先导型三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并对浙江省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许箫迪,王子龙在《基于战略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模型》一文中提出,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通过建立企业协同创新模型对战略联盟行为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市场机会的识别是确立战略联盟的目标前提,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是其价值基础。战略联盟内成员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创新需求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伴随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战略联盟将会最终解散,协同创新终止。万幼清,邓明然在《基于知识视角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分析》中提出,产业集群可以通过知识重组进行协同创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因素,如企业的知识基础存量、企业之间知识转移能力、知识的复杂性、企业的创新动力、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之间的协同程度等,并分析建立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模型。蔡文娟,陈莉平在《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中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核心的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并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文章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本文标题:协同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1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