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青岛版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18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1.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2.能够根据现象进行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小组合作、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教学过程描述: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听诊器,提出问题: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师生交流,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2.学生提出关于心脏想知道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问题,引入下一环节:认识心脏。【通过让学生思考听诊器的作用,引出心脏,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这样既直入主题、不浪费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认识心脏1.想一想,猜一猜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先让学生猜测位置,在猜测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你的心脏在哪里?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课件出示心脏模型、位置。师生交流总结: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偏左。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2心脏有多大。【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2.摸一摸、听一听让学生对照着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摸摸有什么感觉?学生用手摸摸心脏所在的部位,感受心跳;再用听诊器听听心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将听筒置于耳内,用有膜片的这端放到心脏的位置。没有轮到你的同学可以把耳朵贴近同伴的左胸心脏的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学生用听诊器听心跳的跳动。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师生共同总结:有规律、有节奏、一跳一跳的。【这个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听诊器,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心跳,在听中感受心脏,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厚,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实验。】3.看一看,做一做(课件出示心脏跳动)大家看一看,说一说: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学生交流。师生用手势模拟心脏的跳动,共同总结:(比划)我们把这样叫收缩,这样叫舒张。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脏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大家一起来用手势表示心跳一次。【上面一个环节学生利用听诊器感受心跳,但心脏到底是怎么跳的,学生不3是很明了,于是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最直观的心脏跳动,并在观察的同时引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最后为了更形象的展示心跳,设计了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心跳,学生在玩手势的同时,加深了对心脏跳动的理解。】4.剖一剖,看一看师出示猪心脏解剖图,看其内部构造。【在上面几个实验的基础上,适时的抛出问题“心脏的内部构造又是什么样的吗?”将学生带入心脏内部构造的学习中,接着通过猪心脏解剖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心脏的构造。】课件出示心脏内部构造:心脏是具有强有力的肌肉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小组合作,互相指出同桌的四个腔的位置。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强化四腔。【在第二个大环节的设计中,通过教师适时抛出的问题及几个活动的设计,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构造。】三、探究心脏和血管的作用1.了解心脏跳动(1)猜想心跳作用。学生猜测,交流。(2)师:同学们认为心跳的作用是输送血液到全身,到底是不是?用什么方法验证?学生交流。提供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4小组商讨“设计一个演示心脏跳动的模拟实验”实验方案,并在班内交流。(3)实验补充完善后,分组实验。小组到前面演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心脏的作用:心脏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将血液运回心脏。【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或是直接给出结论,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得出结论,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认识血管猜想人全身有几种血管通过课件形象揭示三种血管。我们来看人体全身血管图,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动脉。(动脉里的血液携带着养料和氧气,一般用红色表示),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静脉里的血液携带着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等废物,一般用蓝色表示),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布满全身各处的是毛细血管。(板书:毛细血管)。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用红笔板画动脉血管,用蓝色板画静脉血管。【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三种血管。】3.揭密血液循环(1)画血液循环图。各小组先想一想,用箭头在血液循环模板画出,血液5在人体内是怎样循环流动的,用箭头在图上划出血液流动方向。师巡回指导。(2)学生上台展示,揭密血液循环找两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师总结:心脏的构造以及血液循环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很不简单。看屏幕电影:血液在人体内到底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呢?我们再来看个影片。(课件插播血液循环小电影)看了刚才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身体相互说说,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怎样循环流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血液循环图是基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猜测,在猜测后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记忆会更加牢固。】四、测脉搏,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1.感知心跳师生交流,除了用听诊器听心跳,你知道还可以怎么测心跳?找一找身体的那些地方也能摸到这样的跳动?(生:手腕、脖子、头)师生共同总结:脉搏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引起的。所以我们通过摸脉也可以知道心跳的情况。师生共同把脉,试找脉搏【有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学生不难猜测出脉搏是因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引起的。】2.测心跳,了解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1)把脉,测半分钟心跳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乘以2记录下来。比较数据,找发现。学生交流:每个人的心跳是不一样的。6学生讨论、交流:心跳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2)教师质疑:刚才我也测了一下自己的心跳,一分钟86次,我平常的心跳一般是75次,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猜测原因:可能与情绪有关,或许紧张,或许心情激动。师问:你在什么情况下还感到过心跳与平时不一样?生自由回答(激动,批评、看恐惧片等等。)师问:现在谁能总结一下,心跳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总结提升:人在情绪激动、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时,需要的氧气多,血液循环就要加快,所以心跳就会明显加快。另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心跳会有所不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查自己的健康情况。【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五、了解心脏的保健师生谈话: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心脏好比发动机,从胎儿开始一直到生命终止,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也就停止了。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就无法输送,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就排不出去,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既然心脏这么重要,那么关于心脏和血管的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送给大家吗?学生交流。六、课堂小结与拓展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脏的构造和作用,了解了影7响心跳快慢的因素。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关于心血管病等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举办一次心脏保健的知识讲座,好不好?体会与反思:一、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不管是发现问题、猜想、模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都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归纳、分析数据中,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这堂课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你认为心脏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心脏的内部构造又是什么样的吗?”“心脏的作用是什么呢?”“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循环流动的呢?”等,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走,引导他们理解老师的意图,准确实验、探究,最后顺利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评价者”。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重要的发现。三、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科学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方法。这节课就是通过学生模拟试验,在实验中学会分析、猜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部分。四、感知体验,构建科学概念这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学生从触摸、感知、体验心脏的位置,了解心脏结构,听心跳声音,模拟试验,猜测心脏作用,再到认识血管,猜测血管的作用,最后老师再进一步整理升华,师生共同构建出这节课的科学概念。8
本文标题:青岛版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2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