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少数民族苗族的调研报告姓名:吴国平班级:工设071学号:3071801014目录1前言2苗族简介3苗族刺绣4苗族剪纸5苗族服饰6苗族银饰7苗族蜡染8苗族舞蹈9总结10设计定位前沿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多样化,多民族的国度。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数,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我心中一直充满了好奇,也许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身边大都是汉人的环境下吧,也许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期盼,我一直都很想深入的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尽管苗族可能不是我听说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然而绝对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对我来说即使熟悉也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在书中看到过很多关于苗族的描述,陌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从未接触过苗族,他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与虚幻同时又是那么的吸引我。所以我选择了苗族作为我的调查对象。让我们一起了解苗族的生活习俗,领略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苗族服饰银饰,苗族蜡染,苗族舞蹈等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苗族简介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刺绣苗族刺绣简介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风格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苗族刺绣围腰,以白色为底色,上面满绣有蝴蝶、蜈蚣龙,造型飞舞张扬。绣品以蜈蚣龙为主纹样,下面三层另有蝴蝶、小蜈蚣龙等,为苗族绣品的传统典型纹样。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苗族刺绣类别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1、单色绣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2、彩色绣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凤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苗族刺绣特色苗族刺绣特色是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挑花也称数纱绣,是苗族特有的技艺,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则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相关。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这些图案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台江苗族刺绣台江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堪称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含可折射出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宗教信们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各异,因而制作的刺绣造型风格也各异。就服饰而言(服饰不同,其刺绣纹案也各异)台江苗族服饰可划分为方你型、方纠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后哨型等九个不同类别。刺绣手法主要有平绣、给练、辩绣、缠绣、破线绣、锁绣、绞绣、马尾绣等多种。有的凭对大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不虽起草,信手绣出;有的在布面上画好图案再绣;有的用剪纸粘贴进行刺绣。刺绣纹样造型多为夸张得体、风格独特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中以龙、鱼、蝴蝶、蜈蚣、蝙蝠等图案最为广泛。苗绣不同于湘绣、蜀绣、苏绣,它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以构图的美观和夸张;造型的独特和丰富的色彩而民名于世。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作一套嫁妆。从绣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绣品的完成,无不渗透姑娘的心血。心灵手巧的苗族姑娘也才能博得人们的赞许、爱慕和追求。苗族剪纸一、苗族剪纸一刺绣的孪生姐妹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秉县的苗族称之为“西给港”、“西给榜”。“西”即汉语“纸”之意,“给”即汉语“剪”之意,“港”目口汉语“虫”之意,“榜”即汉语“花朵”之意。苗族所称的“虫”,有时是对动物的一种泛称,非专指昆虫,如虎称为“大虫”,蛇称之为长虫,蝶娥可称虫,蛹亦称虫,故“西给港”、“西给榜”翻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朵剪纸”之意。苗族制作刺绣时,有些绣法,如挑花等几种,是按织物经纬线纵横交叉点定针脚位,不需要画底图就能作出几何点、线组成的规整图案,其它如平绣、辫绣等一些绣法则需先在绣面绘画出底图才能刺绣。直接在绣面上绘画图样有些难度和缺陷:绣面要求非常干净、整洁,直接绘画不易修改,稍不留心就会弄污;二是费工,相同的图样也必须一一重复绘画。使用剪纸就便利得多,相同的图案通过一次叠剪便成,复杂的图样经过反复修画再剪,剪出来干干净净。同时,剪纸贴在绣面上比画的图醒目,并可作工艺上的提示,比如施洞型刺绣,需要锁边的线条就剪空,不锁边的线条只剪破。因而除少数人、少数地区因习惯仍沿用直接在绣面绘图样外,绝大多数人采用剪纸。苗族妇女们在刺绣中使用剪纸,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在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向“西方”(今湘西、贵州)大迁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苗族历史上的这次大迁徙,是民族性的集体大转移,即使在这样艰辛的环境,妇女们仍把针线、剪花当作十分重要的事项,可见剪纸(剪花)与刺绣早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刺绣是苗族妇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从小孩时就开始学习,一般都能自画自剪,也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个别不会画的人,就向别人讨要。一些头脑灵活、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样子去卖,在剪纸流行地区,几乎每逢赶场天(即赶集市)都可见到市场上摆卖剪纸的摊子。这类卖剪纸的妇女,由于趋于专业化,剪艺好,刀法熟练,制作精致,对推动剪纸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起丁很大作用。苗族剪纸一般都是用刀口很尖细的小剪刀剪,用剪刀剪不能把纸层叠太厚,有些卖剪纸的艺人便改用刻刀刻,一次可多刻几层剪纸。用刻刀刻时,纸下垫一块木板,至今尚不知道使用比木板先进的蜡板。无论剪或刻,先把图案在表层纸上画好,不像剪窗花那样随意剪。所用的纸,旧时只有当地于工作坊生产的白皮纸、黄草纸,有些地区使用苗族家庭自制的丝绵纸。白皮纸用竹、构皮等纤维浆制作,薄而韧性非常好,经得搓揉。丝绵纸是将蚕放在木板上让其吐丝结成的薄皮,既挺括又很柔和,是最好用的纸,它还可代替布料作绣面或染色作贴绣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大量工厂化的现代机制纸输入苗区。这些纸价格便宜,于是苗族妇女多采用28克以下的书写纸,有白色的,也有红、绿等带颜色的。多层纸叠合剪刻时,苗族妇女们习惯用白皮纸捻或缝衣线将纸穿钉成本子,一幅图案视大小固定数个点,以保证剪刻中各层不错移。白皮纸捻如小铁钉,长约2厘米,—头粗,一头尖,剪刻完撕揭时不用去掉纸捻,以纸捻尖的那层纸揭起,要几张,揭儿张,余剩的下层不松散,方便保管。苗族剪纸纹样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地域性和相当稳定的历史承继性,这是由其刺绣的社会功能和传承特性所决定的。苗族刺绣至今仍然没有脱离部落徽记艺术的范畴,它主要用于服饰装饰,与服饰的款式及其它装饰构成不同支系成员的外形识别标志。同一支系是一个通婚团体,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服饰及发式,是取得同支系成员相耳认同的要素。各支系的刺绣纹样有自己的传统,代代相袭,它的母题和表述形式是经由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它不仅仅体现山各支系的风格,更是一种思维定势。因此苗族刺绣和剪纸的传统纹样,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它众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藏着神秘的思维寓意。苗族服饰苗族服饰简介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
本文标题:民间工艺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9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