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是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指挥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能实现全市治安、消防、急救、交通事故等多种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到一个管理体系中,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处理目标。通过这样一套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市民的任何报警、急救、求助只需简单拨打同一个号码,由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处警。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大大加强了不同警种及联动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从而对一些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作出快速、有序而高效的反应,能够大大提升政府的突发应急救助能力。一、我国大中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情况广西南宁应急指挥系统于2002年8月在国内率先投入使用,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这一系统的启动,是对政府应急救助手段的一次跨越。以高科技作为支撑,以政府的城市应急联动救助服务社会化为主要特征,构成了社会应急联动的“南宁模式”,该系统将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等部门纳入统一的社会联动中心,由计算机骨干网络、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无线联动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用软件、国家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子系统、无人值守机房集中监控系统等14个系统组成,并在对上述系统进行高度集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接受和处理平台,打破了原有多个应急系统指挥中心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以节省投资、集中资源、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共享。该系统自2000年11月开始建设,历时一年多,政府拨款1.7亿元,建成一座指挥中心大楼,无线指挥信号覆盖全市10029平方公里的面积,只要在这一范围内,指挥中心随时可“直通”救援现场。全市的公安交通管理各路口监控及消防、医疗急救、公共事业的信息通过光缆接入中心大楼,使110、119、120、122、12345及防洪、护林防火、防震、防空等不同部门统一指挥调度所需的信息全部汇集,市民只要拨打其中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救助。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广州、南京、郑州等近40个城市先后到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考察和调研,学习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目前,成都市计划投入1.1亿元,建设建筑面积为3430平方米的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今年年内有关部门将投入4000万元,完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土建工程,联动专用电子地图制作,出租车GPS报警系统试点,固定点报警试点等项目的建设。北京现已初步成立了城市应急队伍——北京市现代紧急救助服务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政府管理,已投资5860万元。今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迅速建立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自此,建立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二、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情况及经验作法(一)深圳市应急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圳市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不是全国最早的,但确是全国最快的。从今年5月1日到5月5日,花费5个昼夜120个小时完成,再次体现了深圳速度。期间政府共投入560万元,用于资源整合及建设主会场(由1个主屏和8个等离子分屏等设备组成),新增加22个监控点和8个分中心。深圳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深圳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并先后设置了14个常设性应急协调指挥机构(分别是: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医疗急救中心、海上搜救分中心、三防指挥部、民防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森林防火指挥部、供电、供水、燃气、宝安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龙岗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深圳应急指挥中心是在14个相对独立的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建成的。由一个主会场(设在市政府大楼内),16个分会场(由6个区政府及重要场所组成)的视频会议系统组成。应急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整合的资源包括公安交通的视频监控系统(含主要道路、机场、码头、口岸、大型广场等共500多个视频监控点)、口岸数字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深圳市电子地图、公安通信指挥系统、电视台现场直播系统等。一期工程已实现以下功能:(1)遇到突发事件,市领导可以在指挥中心迅速了解突发事件总体情况,以合理调度资源和力量;(2)与16个分会场同时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研究情况,制定措施,指挥工作;(3)通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车及时传送到指挥中心的信息,同步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发布处置命令,并可同现场人员进行互动交流;(4)看到全市绝大部分道路、交通、口岸、海关、大型广场、重要场所等共429个视频监控点的现场图像,并了解电视媒体的相关信息。除了在技术上完善软、硬件支撑系统外,深圳自1998年9月正式实施《深圳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总预案》后,相继出台《深圳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处置预案》等多个专业性的应急反应预案。目前,深圳正在拟定《深圳市风险预警系统启动和实施预案》,从机制上强化保障措施。(二)深圳市应急机制的完善和进一步设想深圳应急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将不断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增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800M无线数据通讯、视频服务器等技术手段,并进一步联网整合全市各类数据库系统,通过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互补和联动,为指挥中心提供更为强大的通讯功能支撑和数据库支撑,使系统可靠运行,保证指挥渠道的实时畅通,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准确高效。未来,还将增加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应急预案生成系统,进一步完善应急反应系统的整体功能。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1)实时数据采集和关联搜索车管信息、人口信息、气象信息、地理信息等;(2)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市领导不但可以在指挥中心通过视频和音频系统进行现场指挥,而且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了解事件发生地点的具体位置及周边情况,如火灾现场周围的易燃易爆品仓库分布、重要设施分布等,还可以显示附近警力配置、救援力量分布以及最近行车路线,以便进行科学有效指挥;(3)系统还将根据现场和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自动生成多个应急预案以供领导决策选择。另外,深圳还将进一步优化应急救助专业子系统:(1)按照“统一、高效、安全、实用”的原则,对各应急求助专业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强化其专业应急求助功能;(2)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投资4亿元兴建新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投入2000万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疫情报告、疫情分析视听化网络;投入4亿元重建一所拥有600张病床,功能更全的传染病院;投入2500万元改造市急救中心通讯指挥网络系统,使120急救网络实现卫星定位、电子地图的现代化模式,同时建立以120为龙头的院前急救体系,提高急救效率。三、杭州市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的几点建议深圳应急中心迟迟到今年5月才建成,是由于相关单位大局观念淡泊,对现有资源的贡献有所保留,协调起来阻力较大。而在今年“非典”期间,所有单位都统一思想,服从全局,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路路畅通,效率很高。另外,由于800M无线数据通讯资源需要向国家申请,经特批同意才能建设,到目前为止深圳用的依旧是350M的微波通讯,这也是资源上的困难。杭州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提升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能力是杭州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主观需求,也是大势所需。目前,我市新机关大楼在建期间,能较早地统盘考虑应急指挥系统的规划、建设、整合问题,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南宁及深圳的经验,笔者对杭州建设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有几点建议:1.成立一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整合有关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能,作为城市最高层次的领导指挥机构。指挥中心下设接警中心和处警中心,按照“集中接警、分类分级处警、统一监督管理”的指挥模式,整合和集成治安、消防、交管、急救等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气象台、火车站、机场、码头等单位的应急救助资源。在日常工作中,接处警中心负责集中接警,监督处警。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启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领导在该中心现场统一指挥众多部门、单位协同作战,保障城市应急机制快速反应,协调运转。2.统一特服号码。分阶段逐步实现由多个报警特服号码并存向统一报警特服号码过渡。统一的报警特服号码可以是新设亦或以“110”作为统一特服号码。新设号码易于被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所接受,但对老百姓宣传认识上会拉长过渡期,同时需要搭建新的技术平台,投入大,维护费用高。如果以“110”作为统一特服号,易被老百姓认知和接受,并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见效快,易维护。但可能因为部门利益之争会遇到一定阻力。3.加强法制建设。要建章立法,走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重点对应急反应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规则以及各级各类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权限及其责任进行立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应急机制建设及经费保障方面的责任;明确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和处置程序;统一规范应急反应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报警、接警、处警作为。4.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认识、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知识,介绍国家对各种重、特大突发事件采取的预警方式和处置预案,让社会了解不同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在学校开设相应课程,对中小学生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在各类培训中增加相关内容,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成为一项基本技能。中兴通讯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可使市委市政府领导层随时掌握市内各方面的运行情况与实时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快捷有效地进行调度指挥,处理有关事件,确保城市安宁。该系统具有技术先进、组网灵活、模块化升级、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功能强大、智能化、分布式管理、方便易用、价格适中等特点,系统设备均采用开放式工业标准,是一套先进的以图像为基础的城市状况监控与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在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适用性和伸缩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此系统目的是建立一个危机处理、集中指挥调度的应变体系,强化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命令调度方式。功能实现视频、音频信息与数据信息相结合。新增监控点与原有公安监控系统相结合。移动指挥和交管系统相结合。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和资源调度结合。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多方位实现下情上报和上令下达。
本文标题: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0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