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1-3章)
企业经济统计学学科属性“企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企业经济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设置的。是在企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帮助利用统计方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企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任务是:使自学者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自学者从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考者熟练地掌握企业经济统计指标和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经济统计学则研究企业经济活动诸多方面的数量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即研究其量的规定性。含盖了不同企业在活动条件—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存在的共性。主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的投入产出关系。主要讲解企业统计的基本内容;企业统计组织和基础工作;企业劳动原材料和能源固定资产及综合投入统计;企业产出实物量价值量品种质量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及市场分析和综合分析方法。该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把统计学和管理学方法应用于企业经济运动中去,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借助统计原理及方法,通过对大量企业经济数量关系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经济运动规律性,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企业经济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企业经济领域总体现象的方法论学科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其最初名称为《工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以及《基本建设统计学》等部门统计学。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经济统计学科发展进程可谓“一波三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965年。该阶段企业经济统计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在批判西方统计理论的同时,全盘引进苏联的社会经济统计理论并藉以形成自己的体系。企业经济统计学被理解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它在质和量的密切联系中研究企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数理统计被认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不属于企业经济统计学。该时期的企业经济统计学科理论含有德国社会统计学派的影响,同时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特点。第二阶段是1966年——1977年。该阶段我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统计学发展处于基本停滞阶段。第三阶段是1978年至今。该阶段是企业经济统计学飞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期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企业经济统计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学科理论相对应,企业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也是逐步调整,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目前统计理论界推崇的“大统计”思想,《企业经济统计学》的内容体系呈压缩描述统计,增加推断统计之势。考试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考试,要求学生:1、了解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企业投入和产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2、掌握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计量单位、标准实物量的计算方法。3、熟练地掌握企业产值的计算方法,企业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计算分析方法,原材料的消耗和利用的分析方法,企业生产设备的数量、时间、能力和综合利用方法,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自考者能结合企业实际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应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从事企业经济管理统计管理的专门人才。考试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内容为:第一章、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企业组织类型、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经济、管理诸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工作、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企业统计信息化。第三章、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统计、企业产品标准实物量统计、企业劳务工作量统计。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的一般问题、企业工业产值统计、企业农业产值统计、企业建筑业产值统计、企业其他产值统计。第五章、产品品种统计、新产品统计、产品质量和经营质量统计、产品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第六章、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工资统计。第七章、企业原材料资源与供应统计、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统计、企业原材料库存统计、企业能源消费统计。第八章、企业固定资产总量统计、固定资产形成与使用统计、企业生产设备统计、企业动力设备统计、企业生产能力统计。第九章、企业资金的筹集、企业资产和负债统计、企业成本费用统计、企业收入统计、企业经营利税统计。第十章、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基本问题、企业经营效益统计、企业投资效益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有关各章节具体考核内容,考核重点及各考核点的认知层次见考试大纲考试命题原则(一)命题标准:“企业经济统计学”命题标准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同专业、同层次、同课程的本科结业水平,并能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答案。(二)考试依据和范围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2001年1月颁布的《企业经济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依据以《企业经济统计学》钱伯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7月第二版教材为命题范围。(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习好《企业经济统计学》需要有一些必要的相关知识,如统计学原理、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学习《企业经济统计学》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细化和理解,将知识理解与分析联系起来,把基础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力。命题中,要体现既测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分析应用能力的原则。(四)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根据大纲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点考核企业经济统计中企业投入和产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考试内容覆盖教材各章对投入劳动力,原材料和设备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对产出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产值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等重点章节适当增加命题和覆盖面。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二)考试内容结构:试卷内容为以第3、4、5、6、7、8、10章为重点考核内容,其分值比例不低于80%,其它各章节为一般考核内容。(三)试卷能力结构:能力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的分散比例为:“识记”占20%左右,“理解”占30%左右,“简单应用”占30%左右,“综合应用”占20%左右。(四)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度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和“难”四个层次,不同难度的试题在试卷中的分散比例为:“容易”占20%左右,“中等偏易”占30%左右,“中等偏难”占30%左右,“难”占20%左右。(五)试卷的题型结构: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六种。考试大纲和考核目标考试大纲(见P371)考核目标(见P410)1、识记:就是需要你记忆的,没有应用成分的(考试不用转弯的)的题,一般是选择题居多;2、领会:就是需要你理解的,除了记忆以外,还需要加入你个人的理解,一般是解答题比较多(考试时不用回答的与教科书上一样,但是回答必须有主要意思);3、应用:就是需要你把几个知识点综合起来,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般问答题、论述题为主,应用是建立在识记、领会的基础上的;4、哪个知识点属于哪个范围,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在相应的题型中,比如识记的知识点一般不会出在问答题或论述题中,应用的题也不会出现在选择题中。第一章总论考核要点:1.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2.企业组织类型3.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4.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5.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经济、管理诸学科的关系近三年的考试分值统计及分析考试时间2010.072010.042009.072009.042008.072008.04分值524963近三年的考试分值统计及分析考试题型及知识点:题型:单选1-2个,多选1个,填空1-2个,简答题(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200904).1.1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企业的含义(一)概念(选择、填空)√企业通常理解为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实际上,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1.西方: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2.我国: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二)类型1.按生产经营内容划分,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生活服务企业等;2.按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乡镇企业等;3.按经营规模划分,可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三)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必须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组织起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自己的生产经营获得收入来抵偿支出,并获得盈利。△为创造/获得盈利,企业必须承担竞争的风险,讲究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核算。(其实还应由社会效益。“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看书P2中间:用是否盈利、经济目的判断是不是企业,更具有本质意义。要正确区分:盈利、赢利与营利这三个词汇(三)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这是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地位的认定。表明企业是根据法律规定成立的,具有独立财产和从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独立法人,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是独立自主的平等关系,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三)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P3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个体户、小业主从事经济活动,承担经济责任,法人责任,广义上可成为企业,但一般考察,不讲起划归企业。二、企业经济运行(P2-3)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凡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选择、填空)√物力具体体现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1)企业的投入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投入:劳动手段的投入具体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的折旧投入;劳动对象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配件等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员工劳动报酬的投入。(2)企业的产出与企业的生产服务型之有关,其产出可能是工业品、农业品、商品流通或其它服务。△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选√择、填空)√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即经济存量。企业的存量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全部可确指的资产。例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应收账款、无形资产都属于企业的存量资产。√投入产出和效益表现为经济流量。企业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就会增加企业的存量。所以,企业的经济运行,也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流量和存量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存量是指一个时点上的量;流量是指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量。存量分析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表现出来的结果.是静态的分析,而流量分
本文标题: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1-3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6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