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小学毕业班语文知识质量检测卷1
一、教情分析:这学期我们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伴学习。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收获。首先,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六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但可以坦率地说,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推进的从预习、上课、复习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其次,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就语文来讲,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把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在课堂上合理地分配时间,做到讲练结合,提供渔场,授生以渔,尽力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受到训练,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做一些精选的练习,做到趁热打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培养。第三,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语文的学习有许多境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不断地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但万变未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在把话说得好之前先把话说得对,其中包括把音发准,把字写对,把句子写通顺,培养良好的语感。第四,加强知识的巩固。语文是语言,为此,在早读时,我们坚持上早读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2.学生已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处理并分析信息是现代人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已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篇幅和内涵相对高于教材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内容,概括时能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叙述时语言不仅简练,而且有条理。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3.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三、存在的问题1.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虽然大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个别同学在这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2.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较差。作文,综合考查学生的用词、造句、段落划分,布局谋篇的能力,但少数学生仍然把握不住着重点,缺乏细节描写,围绕同一主题,合理选择素材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3.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开发还需要科学有效。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教材重组、班级图书角、校园图书馆的开发利用。如科学有效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并进一步与其它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进一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作为教者,有时还不能整体协调。4.语文教学需进一步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无论在语文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需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并在课堂上坚持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学的资源意识。教者有时会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或者因情绪的急躁,把语文教学进行知识化处理,课堂上,用讲解和强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体悟、构建的过程;有时也会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往往适得其反。四、今后采取的措施: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偏废。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指导中,仍要继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并进行有质量的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评价、点拨,使学生对文本有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3.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阅读是生活的积累,生活是阅读的大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享受精神生活的过程。5.实现教学开放,强调感悟积累。有部分课堂,教师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对讲读课文的讲、练、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被忽视,讨论、研究、表达被限制,教学的封闭导致了学生知识狭窄,能力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教材开放,课堂开放,内容开放,思维开放,教学活动开放。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多查阅、收集、操作、实践、动脑、动口、动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性、开放性,鼓励充分讨论、交流、表达,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长才干;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积累感悟,可以“读书笔记”等方式体现阅读深度,以提高语文素质。6.注意书写训练,提高书写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深切的关爱。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4.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作业: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今天我们要走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初步浏览了本单元的课文,谁来说说,这几篇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亲情,走进爱的世界。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感受着父母给予我们默默无闻的爱,这是我们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金翅雀的相关资料,谁来说说关于金翅雀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二、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3.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浏览整个单元,意在让学生对本单元文章有一整体感受。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前提。这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4.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三、检查预习第二项: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亲、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2.小组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结合中心话题,全班交流。重点引导:描写人物心情的语句:如在描写父亲为孩子的安全担忧的时候,文章运用了“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随着儿子爬树危险性的不断升级,文章又运用了“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接下来,担忧的情绪更加严重,“听到这里,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树枝”。而孩子“仍在饶有兴趣地说着”,说这件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对照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变化,看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对于文章中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以此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从而让学生从父母心情的变化中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安全的担忧,对孩子好奇心和爱心的呵护。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四、回顾全文,联系生活谈感受。回顾整篇文章,说说你读完此文后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五、课堂词句积累。教师出示课后词语,让学生观察,这类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战战兢兢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不在焉心平气和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积累在书上。五、拓展阅读《悠悠寸草心》、《拐弯处的回头》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联系生活谈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化文章主题。培养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相关主题文章的拓展,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之爱。《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09-03-1217:25:41)标签:教育分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借助工具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师: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预设: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激发学生情感。)二、交流资料,走进史铁生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阅读了有关作品,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感悟、体验。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本文标题:小学毕业班语文知识质量检测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