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作文中偷换概念的现象
作文中偷换概念的现象偷换概念有些概念貌似一致,但实质相去甚远。而将话题中的“此概念”替换为另一个与之相近或相似的“他概念”,并围绕替换之后的“他概念”来作文,这是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往往是作文跑题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审题不严密,混淆概念的外在反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印第安人克鲁姆是一家餐厅的厨师,有一天来了几个法国客人,他们嫌克鲁姆制作出来的油炸食物太厚太硬。克鲁姆知道后很生气,他随手拿起一只马铃薯,切成很薄的片,扔到油锅里。起锅后就送到法国客人的桌上。谁知客人一吃,大呼好吃。从此这种炸薯片风行开来,最后成为肯德基、麦当劳首推的主食。“炸薯条的发明”可谓“神来之笔”。(摘自《涉世之初》)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因偶然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你对此也一定有你的认识。请你就“偶然与成功”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这道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并不大,从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话题“偶然与成功”来看,其写作的中心和命题的导向是“偶然能够促使成功,偶然是成功的契机和导火索;偶然的背后有着必然,一切成功不能完全依赖于偶然”。偶然→机遇/灵感“偶然”指的是事理上不一定会发生而发生的事情,其指向是结果。“机遇”指的是有利的时机、机会。“灵感”则是指文艺、科技等活动中,由于长期思索而突然产生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其指向是思维活动。“偷换概念”多半是由于在审题时对相关概念尤其是近似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而出现的“窜门”现象。因此,加强审题,尤其是加强对概念的分析,严格区分相关或近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防止写作过程中出现偷换概念现象的根本途径。如:0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681,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愿景→理想→前途→希望等概念近似,有的学生写成了理想、前途、希望等,但理想、前途、希望都不等于愿景,愿景是理想境界,有图景之意,理想、前途、希望侧重信念。06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有同学以“三顾茅庐礼貌待人”为题作文,“三顾茅庐”看似“礼貌”待人,实则含诚心诚意地邀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意,与“礼貌”关系不大,或者无关。照此题去写必然跑题,这就是对“三顾茅庐”的内涵揭示不准,属于混淆概念。有同学以“三叔高考的故事”为题作文,显然,该同学对“三”的理解没有放到“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中去追究,单纯把它看成了一个数字。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意气”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意气→义气,有人以“不能讲‘哥们义气’”为题作文。“义气”一词与题目提供的三个解释完全不粘边!06年辽宁高考作文题:肩膀肩膀→手臂→臂膀三个词近似从比喻、引申的角度讲,“肩膀”容易联想到的词是:依靠,基础,前提,奠基等;而“手臂”容易联想到的词却是:援助,连接,扶持,推动等。又如05年江西高考作文题:脸是大家熟悉的器官,以“脸”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脸→貌→面概念近似,有人以“谈‘以貌取人’”、“面朝大海的联想”为题作文的。显然,“貌”这个概念的范围比“脸”要大,它们是包含关系;至于“面朝大海”中的“面”是“面向”之意,与题目似是实异。总结分析1、没有把词意放到话题中去理解,就题目论题目,就名词论名词,就词义论词意。2、先入为主:凭以前对某个词语的固有理解,脱离话题语境释义。3、对“似是实非”的相关词语,不加探究,不假思索,不推敲,随意延伸、替代。4、只看话题,不看材料,不明要求,不分析语境,草率动笔。审题: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的体验与感受,以“永远相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怎样造成审题“偷换概念”的?1.只审“话题”或“题目”,不审“话料”,不审语境。如以上举例”偶然、机遇、灵感”、“以三的感悟作文”就属于此类的“偷换概念”。再如:以“永远相信”为题作文,没有前头的“话料”,确实可以以“信任”作为切入点来写这篇文章;但有话料,就对“永远相信”这一标题的含意作了比较明确的限制:“相信”是对某种行动的一种认可,“永远相信”是自己遇到困难或挫折后的一种坚持。这种“相信”与“信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2.对“话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理解偏颇。如:以成败与个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的考生自拟题目成也性格,败也性格,行文中考生大谈开朗与谨慎等性格对人生的影响。其实个性是与共性相对而言的,其含意是指一个人或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个性”与一个人的“性格、品格有关系,但它与性格又是有明显区别的。再如:以“勿临渴掘井”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些考生从“积累”切入,然后论证积累对成功的重要。这明显是没有理解题意,尤其是没有理解“临渴”一词的含意。“临渴”寓意是“面临祸患”或面临某种困境,“临渴掘井”特指事前祸患发生时措手不及,已来不及想办法。谈“积累对成功的重要”与题目中关键词“临”的含意相差甚远3.随意给题目添加限制词,不经意造成了“偷换概念”。如:以“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些考生受所谓的高考优秀作文影响,套现成作文。将此话题拟题为“诚信是一种品位”,这也是明显的“偷换概念”:原话题的关键词是“品位”,其含意是“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现代汉语词典》);可“诚信是一种品位”一题强调的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诚实和守信用的合称,是日常行为中的表现形式。虽然“品位”、“诚信”这两个概念有交叉成分,但毕竟是两个内涵差别很大的词。行文中怎样出现“偷换概念”的?1.例证时出现的“偷换概念”。下面是一篇以“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为题的高考作文片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消!”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如此被排挤,命运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试问,史上还有如你一样的忠臣么?感念朝廷的日益衰败却无力相助,于是,你,自沉汨罗,多么可歌可泣的举动,《离骚》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这些话很明显不能等同“成就伟岸”。伟岸:魁梧、高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润如酥,你,范蠡,携西施泛舟西湖,散发扁舟。何必留恋勾践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可以同苦,难以同甘,世人谁不留念名利权位,可你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盖主皆殒身的教训。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有人说,只要把手中课本读熟、弄懂,就不会有缺乏素材可写的烦恼。但笔者认为还要加一句,如果牵强附会的引用教材,也容易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屈原”一例,本是“别无选择”,然而考生误认为是“抓住机遇”;“范蠡“一例可以说成是“成就伟岸”吗?差矣。下面是一位考生以“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为话题,写的考场作文,此作文拟题为“准备·成功”,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弗莱明做好了准备,因此对百次试验中的一次偶然现象他能抓住不放,最终发现了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维勒却因为无准备之心,与发现钒的机会失之交臂;居里夫人做好了准备,因此从几吨沥青中提取出了一克镭;威林顿将军从失败中觉醒,经过几年的准备,终于在滑铁卢一役中赢得生前身后名;法拉第不也是因为做好充分准备才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吗?”评价:本段用事实进行论证,用语少而取例多,在一连串的陈述句之后,以反问句收束,有笔力千钧、气贯如虹之感。但这是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一片华丽的表象,其内容除不扣话题之外,连自己拟的作文题也没扣住。这属于典型的“穿衣戴帽”式的“偷换概念”。“弗莱明”最终发现了青霉素,是不懈奋斗的结果;“维勒”与发现钒的机会失之交臂,是疏忽和粗心大意所至;以“居里夫人”发现镭,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论证“准备”的重要性,牵强附会,拼凑敷衍成文。2.议论说理时出现的“偷换概念”如要求学生以“心态和人生”为题,写一篇随堂作文。其中有一位同学“借”用了《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15期)中一篇优秀作文《态度决定人生》的片段: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的这段时间,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期。政治上的失意彷徨、精神上的孤独苦闷,让他到老庄哲学和山水之乐中去寻求解脱,因而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宁静。正是因为他面对挫折而不失乐观豁达的个性及纵情山水的人生态度,才使他平静地度过了情绪低潮。“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就是苏轼对生活的态度。西周文王陷于朝歌地牢之中,看到窗外射进的阳光而毅然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奇书――《周易》,这是周文王对生活的态度。“借”用素材是应考作文必须的,但借用素材不是随意“抄”素材;且“抄”得非常不当,这两段文字的议论部分,虽有明确所指: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态度”。但态度的概念是什么?“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看法和行为倾向。态度由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要素构成。作者所引材料与文题“心态和人生”的概念也相距甚远。所以,生活态度、人生态度,这是作者硬加上去的标签。这种写法使文章苍白无力。再说“心态”,心态就是指对事物及其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的不同思想状态和观点。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面的,消极的,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的表现,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严格地说“心态”与“态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这两例可以就心态议之,可作者却无视两个概念的区别,以致出现这种议论说理时的偷换概念。
本文标题:作文中偷换概念的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7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