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排水工程重难点
序号施工技术重难点重难点分析采取的主要对策1排水箱涵施工地质条件差,基坑支护安全系数低根据地勘资料,箱涵开挖范围主要要为杂填土、1-2素填土及1-3a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基础持力层不满足要求。并且上层滞水及孔隙水丰富1、清理杂填土,换填0.5m级配砂石;2、针对上层滞水及孔隙水采取基坑降水井降水处理;3、加强施工期间基坑抽排水;4、加强施工期间基坑地表沉降及收敛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施工场地狭小,机械组织困难施工范围考虑钢板拉森桩施工机械工作半径为8m,施工用地较为紧张选择经济高效的钢板桩施工机械,禁止交叉施工。交叉口处箱涵施工部分箱涵横穿交叉口,交通疏解难度大;箱涵结构设计复杂,基坑属于重大危险源,并且为多根排水管的汇入点。1、制定可行的交通疏解专项方案;2、基坑支护采取安全、占地小的支护形式;3、管道接入点采用新型施工技术及工艺。2交通疏解交通疏解分阶段次数多、交通节点多,现场施工场地要求高全线施工均考虑借道还道打围的交通疏解方案,并且分阶段层次不一,施工场地面积要求高,车流量大,属于市区主干道,全段交通节点多,涉及多处交叉口、社区、学校等出入口,交通疏解难度大1、委托交通学会编制全线范围交通疏解专项方案;2、根据整体方案分区段编制交通疏解方案,由交通管理部门审核后实施;3、在路口、主要路段按要求按照交通标识、标牌及相关设施。在道口、便道安装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对设施进行维护;4、成立专门交通协调管理小组,道口设置临时指挥岗;5、在居民密集地段设置便民通道。成立专门居民工作组,安排专项资金,方便居民出行。过街管道交通组织困难全线过街排水施工有多处,涉及范围广、道路断面机动车流量大1、夜间施工,白天钢板覆盖;2、采取赶工措施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进度;3、根据现场实际和设计院沟通,采用顶管等工艺施工。3排水管施工管道地基持力层不满足设计要求排水管基大部分位于粘土层及杂填土层,局部位于淤泥质粘土及素填土层,不能满足基础要求,应该换填,现场采取清除杂填土、淤泥质图至粘土层并换填级配砂石并分层夯实处理。换填质量控制要求高,难度大1、加强现场地质探查,严格控制清除不合格地基标高;2、加强土方土工试验管理。排水管检查井、雨水口,井口井升加固的精细化施工工程量大、施工工序复杂、质量要求高1、图纸深化与放样,优化施工工艺;2、加强现场技术交底;3、列入QC攻关活动,寻求四新技术;4、先施工样板段,经各方确认后展开全段面施工。沟槽基坑支护管道位置距离两侧建筑较近,沿线为多层和高层建筑,沟槽土方施工需注意,避免影响两侧建筑基础稳定1、对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分级开挖;2、做好降排水,避免两侧塌方;3、对开挖深度较大的沟槽用钢板桩进行支护;4道路施工面层铣刨厚度控制、路基回填压实、面层平整度控制,施工缝处理全线道路现状差异性大、部分区段受排水管线和箱涵施工影响,路基层受到破坏,既有道路施工缝较多(尤其多处高架桥区段)1、根据道路现状检测报告,现场试验复核铣刨厚度。在结论不相符合条件下,上报设计方并处相关设计文件;2、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新建路基控制回填及压实度;3、施工缝质量控制列入QC攻关活动;4、道路面层平整度检测采用专业平整度检测仪器(弯沉仪)进行质量控制。5主辅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细部施工道路典型断面施工中,存在机动车道与辅道间绿化带的高站石、辅道与人行道间的卧石、站石及路缘石的施工,并且弧度线性段占比例大,施工过程中材料消耗率大、施工质量精确度高。1、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材料损耗、提高施工效果;2、现场测量管理以实地放线探测、图纸放样、现场放线、过程跟踪控制为原则,实现精细化施工。6管线临时改迁及保护针对全线范围内对道路施工、排水管道、排水箱涵施工有影响的电力、电信、燃气、给排水管线进行临时的改迁和保护措施。1、对电力、军用光缆等采取悬吊、挂网喷锚等措施保护,建议权属单位进行保护;2、对给排水管线进行临时改迁;3、对排水管道及箱涵施工范围内改迁完成后的场地钢板(20mm)临时保护。
本文标题:排水工程重难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