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的基础(一)行业背景分析1.全国及江苏省计算机软件技术产业现状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2006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5%。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增长24%,其中软件业4800亿元,增长23%。实现利税2200亿元,增长12%。产品出口3420亿美元,增长30%,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10家,其中超过1000亿元2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软件外包发展迅速,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平板显示器件等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通信产品、计算机、新一代消费电子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06年,中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收入4800亿元,中国企业承接跨境服务外包金额达到约10亿美元。2007年1-7月软件业实现收入2994.0亿元,同比增长23.0%,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11.6%,比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全球服务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从收入结构来看,软件服务业、系统集成、IC设计保持较快发展,高出软件业平均增速。1-7月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065.6亿元,同比增长21.3%;系统集成732.6亿元,同比增长24.0%;软件技术服务490.4亿元,同比增长29.0%;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635.0亿元,同比增长20.5%;IC设计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27.6%。上述五大类业务收入构成37:24:16:21:2的格局,与年初的39:27:17:15:2的格局有所调整。2005年,全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69%,产业规模是“九五”末的13.9倍。根据江苏省的人才优势和软件产业的特点,省委、省政府把软件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第一优先鼓励的产业来加快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软件产业到2010年要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软件出口达50亿美元,年均增速30%;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占全国软件产业比重超过10%,总量居全国前三名。同时,对软件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软件业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动漫等特色软件;重点研究和开发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通用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和技术服务等,主动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扩大软件服务业规模;推动软件企业通过CMM/CMMI认证,加快提升软件产业标准化水平。江苏省将重点建设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苏州软件园、无锡软件园、常州软件园五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软件名城”、苏州建设成为嵌入式2软件产业基地、无锡建设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常州建设成为动漫游戏产业化基地。2.苏州市计算机软件技术产业现状近年来,苏州地区凭借原来雄厚的经济基础实力与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在本土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外资企业纷纷落户苏州。世界500强就有107家进入苏州地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猛增。每年要新增IT企业300多家,这些新增的IT企业对软件专门技术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量。2001年,苏州启动了“苏州软件园”建设,同时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苏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软件产业作为苏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专门制定了鼓励发展苏州软件产业的若干文件和扶持政策。苏州软件园按照“一园三区”模式,软件园建设主要依托开发区组建,目前分别由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园、苏高新软件园和昆山软件园组成。到2005年,苏州软件园入驻企业达到400家,其中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软件开发人员达到15000人,软件产品产值达到30亿元,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软件开发、加工和出口基地。现在信息化软件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苏州市的信息化等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为此,苏州市人事局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列为苏州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苏州市将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一个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训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二)需求分析1.软件业作为江苏省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软件人才需求量大软件已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全省“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在讲话中要求江苏的软件产业在未来的5年中要“快速崛起,位进三甲”(目前位居全国第四)。根据《江苏软件产业快速崛起行动计划》白皮书,到2010年,江苏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要超过1200亿元、出口5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增长超过30%。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南京“中国软件名城”、苏州嵌入式软件基地、无锡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和常州动漫游戏基地,形成“一带”(沿沪宁线软件产业密集带)、“一城”、“五园”(五个国家级软件园)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为营造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今年将正式出台《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制度。到2010年,江苏省软件人才的总量要达到30万,其中基础人才15万,但是目前全省相关人才只有5万多,软件人才缺口将近25万。从人均产值来计算,2007年苏州软件产业产值约50亿,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人均产值不足17万。即使按照全国较高水平人均产值25万计算,要达到20103年的200亿产值,到2010年苏州软件从业人员需要约8万人。需每年新增软件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软件从业人员缺口巨大。2.从软件人才结构看,迫切需要软件高职人才从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196家软件企业,2008-2010年三年预计需求约1.4万人。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岗位是:JAVA软件设计人员、.NET软件设计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软件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需要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软件企业所需的3个层次人才普遍短缺,需求比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约为1∶5∶7。按照此比例,以每年需求10000人计算,苏州每年需要第一类人才约为800人,第二类人才3800多人,第三类人才5300多人。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如项目经理等;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即软件工程师,如JAVA设计师等;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即软件蓝领,如一般程序员等。据分析,国际上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的高、中、初之比应该在1∶5∶7,而我国现在软件技术人才的总体结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即软件“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码人员)严重短缺。这为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学历水平来看,在调查的196家软件企业,从业人员共6968人,其中大专或以下学历2510人,占36.02%,本科学历3825人,占54.89%,硕士学历593人,占8.51%,博士学历31人,占0.44%。高职高专教育类的软件人员所占比例也是很大的。由此可见,我校建设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3.我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已经初具特色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当前的热门专业,我校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办学上的特色与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本份,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人才。2006年我们与安艾艾迪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开办了双语模式的软件专业课程,由印度外教执教,本系计算机教师作助教,开设课程特色班,采用课程置换的方式,使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和获业界高度认可的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对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和总结,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打造“具有一定行业知识、掌握最新计算机软件技能、善于独立开发应用”的综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作为最终培养目标。(2)学生发展方向灵活化我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采取四大模块化教学,并辅以选修课、必修课、考证、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多种渠道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根据4自身情况参加国家水平考试、信息产业部的信息技术认证考试、劳动厅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各IT厂商的专项认证考试等。通过模块和项目教学,使学生迅速达到某一工作领域所需的全部要求。学生不但在技术上可以铸造坚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可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学生在求职时才能充满自信,上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3)项目教学与模拟真实职场环境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四大模块中,项目和案例是相辅相成的,专业课全部采用这种模式,同时实训中采用模拟真实职场环境的做法,让学生能提早进入到社会,接触到真正的企业实训项目,形成更直接的感性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行业技术训练,其中,部分选修课活必修课教学环节,也可以结合相关课程和技术领域所涉及典型范例进行案例教学。采用多方面的测评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直观而有效的成绩评定,实现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给予成绩好的同学鼓励和肯定,成绩不好的同学补救的机会。通过重视项目教学、模拟真实职场环境与多方位测评相结合教学的过程,强化实践的过程,鼓励操作技能积累,促进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4)校企合作本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在NIIT模块嵌入企业的一些工作理念,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置一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为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或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培训人员,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提供实训项目,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三)专业现状1.专业历史沿革2000年本校开办四年制中专计算机专业,04年被评为苏州市示范专业,2005年起开始招收五年制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生,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2006年我们与安艾艾迪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开办了双语模式的软件专业课程,由印度外教执教,本系计算机教师作助教,积累了合作办学的经验。2008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目前在校生共42人。2.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专业教师数为9人,兼职教师4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1名,中级职称2名。硕士7名。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主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有一定的了解,能指导实践环节的训练,能开展企业项目开发的专业教学团队。近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2部,承担院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53.实训条件建设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有良好的实训设施。本校计算机机房已有十个,学校校园网采用千兆干线,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拓扑结构,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本专业已建有3个专业实训室,分别是:与创捷信息公司数据库技术实训室与兰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Web应用开发实训室与NIIT公司合作NIIT合作项目实训室我系与苏州地区IT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江苏兰深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创捷信息、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安艾艾迪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新宇软件有限公司等都是我系实习基地。这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江苏兰深科技有限公司还在我系设立了“兰深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及有突出特长的学生。4.教学建设与改革在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模块化、分阶段进行人才培养。软件技术专
本文标题:《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0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