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大师作品分析 -丹凯利
大师作品分析-丹凯利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凯利。他以毕生的园林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他是“哈佛革命”(HarvardRevolution)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凯利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组织性,常常用网格来确定园林中要素的位置。他创造了建立在几何秩序上与众不同的空间和完整的环境。概述:•生平简介•结构主义的现代景观•作品解读“丹·凯利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既继承传统又摒弃糟粕的决心”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伽略特.艾克博言:丹·凯利(Dankiley)历程:•从出生于贫苦的工薪家庭,到进入常青藤联盟的名校哈佛求学,再到二战中获得很多的荣誉和勋章,最终成为现代景观建筑设计领域最负盛名的一位大师,一生荣获世界各个国家颁发的六十多项荣誉,直到1997年被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国家艺术勋章。•1912.9.12: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近郊的小镇若克斯拜瑞。•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1936:进入哈佛研究生院,系统学习园林设计,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并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1937-1938:和艾克博、罗斯共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社会的角度对景观设计作全面阐述,引发了后来被定义为“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1939:迁居华盛顿,在政府的公共住宅管理机构工作。•1942-1945:进入美国军队,在军队的工程公司任设计部门主管。其间因设计出的最有影响的作品纽伦堡二战战犯审讯法庭,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国家荣誉勋章。•二战后:和沙里宁一起组成设计小组,承接了多类设计项目。同时继续在公共住宅管理机构工作,并经常在大学演讲授课。•50-60年代: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勒庄园的设计,这是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1963:发表《自然:设计之源泉》,标志了凯利设计思想的成熟。•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大师的地位。•80年代后:在日本和欧洲各地进行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尝试。•从不同文化角度对现代景观设计作出全新的探索。•1997:被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勋章,是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园林设计师•2003.2.21:辞世丹·凯利的设计特征:•规则的几何构图•并置与交错•动态的边界区域丹·凯利言:人总是在或多或少地制造着生动的线条。结构主义的现代景观1945年二战结束后,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现代运动早期的反历史主义立场和哈佛枯燥的历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凯利对古典园林的认识有些片面,因此这次欧洲之行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他参观了十七世纪法国勒·诺特杰出的古典园林凡尔赛和斯绍克斯(Sceaux),园林中以几何方式组合的林阴道、树丛、草地、水池、喷泉等规则要素产生了清晰完整的空间和无限深远的感觉(见图1)。在这里,凯利找到了他一直苦苦寻觅的结构手段[5]。这种手段符合凯利所追求的对自然的表达方式,在他后来的作品中,规整与自然布局的有机结合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他的作品反映出他那深深扎根于历史中的对自然秩序的精神追求。结构主义的现代景观:凡尔赛宫花园规则的几何构图是凯利景观作品的基础。在他设计生涯早期,他放弃混用曲线、直线、圆和其他几何图形。和勒·柯布西耶一样,凯利认为几何图形是人的内在部分。一位法籍瑞士建筑师曾说“数学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神圣的结构,它授予人类对字宙的理解力,它带有无限的可理解力和永恒的不确定性”丹·凯利相信,人类和几何都是自然的一部分。80年代末,在一次他的作品讨论会几,他说“人类是自然,就像树木是自然一样在景观中,一切和几何相关的事情都是不唯一的。”凯利认为几何是创造人类景观最有效的手段。当然,虽然有些设计师接受了几何图形,由于特殊场地的限制也并没有完全采用几何图形。丹·凯利不是那样的即使现场看起来十分的自然,但凯利认为一定有一种发展的、时刻变化的秩序把每一个组成部分有杉训哄系起来,成为更加融合的整体,他相信,这种弥漫的秩序无处不在。凯利在1963年发表了文章《自然:设计之源泉》,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设计理论。他认为“自然中的连贯而简洁的组织形式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并可以运用到场地规划和物质建构中”,这种简明的组织形式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过程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它在不停的运动和改变。在将这些简洁、统一、相互作用的设计原则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凯利这种高度独立而又相互一致的设计形式相当杰出且适用。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总是在或多或少地制造着生动的线条”。丹·凯利的成名作及成熟期作品•米勒花园(MillerGarden,1955)米勒花园使凯利对现代性如何影响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有了一种正确的感觉,标志着凯利独特风格的初步形成,是凯利设计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这以后,他放弃了自由形式和非正交直线构图,而在几何结构中探索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联系。•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1985)由植物、水体和喷泉组成的几何空间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起来,完美解决了形式、功能与使用之间的矛盾。这些元素的组合变化表达了凯利对于场地空间的理解和重组,是凯利结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1985)喷泉广场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丹·凯利为达拉斯市中心联合银行大厦所作的外环境设计。银行大厦由贝聿铭事务所设计,为平面棱形的两栋60层镜面玻璃幕墙建筑原设计包括两栋南北塔楼间的中心广场和两侧基本堆成的水园,实施方案只包括中心广场和北面塔楼周围的环境。由于达拉斯炎热的气候,或许也可能受到建筑方案的玻璃幕墙的启发,凯利第一次到现场观察时,就产生了将整个环境做成一片水面的构思。在设计中,他仍采用以往的网格结构,只是与米勒庄园相比,网格结构更加复杂。首先,地面铺装是一个5米见方的网格,在所有网格的交叉点上,一共种植了二百多棵水杉,水杉种在圆形的种植池里,接着在第一套方格网的正方形中心布置喷泉,形成喷泉交织的第二个构,然后在广场的中心区域,用十字交叉的铺装代替原来两个网格的节点,并将网格切割成一米见方的正方形,在每个点上布置线性喷泉,一共361个喷泉的方阵可以喷出不同形状的水流。这种看似严谨、规整的网格秩序在被赋予了一定的景观元素后,变得温和、亲切。喷泉水景园总平面在现代主义基础上吸收了极简主义手法,在严谨的几何关系中创造优美的景观。设计建立在两套网格体系上,一个网格交叉点上是树池,另一个网格交点是加气喷泉,设计使与功能完美结合。景观表现出偶然性和主观性,通过叠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在占地6hm2的喷泉水景园设计中,丹·凯利成功地运用结构主义的手法,将水、植物和喷泉等园林要素都作了有序的组织,呈现出一种多层结构的网格形的排列方式,70%的面积被水覆盖的水景园共有四层结构:圆形种植盆里的落羽杉(第一层空间结构)—点状喷泉(第二层空间结构)—四周环绕水体的混凝土铺装(第三层空间结构)—中央的喷泉方阵(第四层空间结构)。设计的结构呈现出清晰的几何图形并在三维空间中延伸,完美地解决了形式、功能与使用之间的矛盾。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严格网格限制的要素构成了一幅清新别致的景象,在严格的几何关系和秩序中创造了优美的景观,是建立在与环境相适宜的尺度和比例网格之上的经典之作。空间布局组织:交通流线丹凯利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有高差的地形来设计自己的交通流线,不仅巧妙的将广场的各个景观节点相连接。同时还利用有高差的地形,通过阶梯营造出了空间的层次感。铺装与植物配置•中心广场的地面铺装仍以网格为单位,设置了宽达10米的十字交叉型混凝土铺装,广场中心一格设置了正方形旱喷泉,361个喷头由电脑控制喷出不同形状的水造型。在广场中行走,如同穿行于森林沼泽地。•凯利的设计建立在两套网格体系上,两个重叠的5m×5m的网格:他从建筑出发,其一为树坛网格,格子的交叉点上布置了200个圆形或半圆形种植坛,种植落羽杉;另一个网格正好落在第一层网格的中央,全部是加气喷泉。除了铺地、步道以及少量的地被植物特定区域外,其余均为水池,水面约占总基地面积的70%。水景园的层层叠水。可以看到清晰的落羽杉种植坛和喷泉,形成宁静而具有穿透力的都市景观。丹·凯利结构主义空间的具有“透明”性,主要体现在材料的质感、色彩、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水的灵活运用上,呈现出微妙变化。一方面大量运用了阵列的树木、几何形状修整的绿篱等有生命的景观元素,透过物质性的玻璃幕墙、紧密种植的树群、阳光穿过树叶,在建筑、树木间以及相互间间“渗透”展现出来透明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序列组织,景观空间被建构(constructed)、充实(substantial)和清晰的表达(articulated)。这些空间的层化现象就是景观的透明性的本质。在设计中使用规则的几何构图,巧妙的几何要素的使用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感。巧妙地水景的加入增添了整个设计的灵动性
本文标题:大师作品分析 -丹凯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3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