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医临床学第一章绪论1.法医临床学:法医临床学是指运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知识及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上有关活体医学(人体伤残以及其他生理和病理等)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现代法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2.法医临床学任务(1)为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2)为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提供科学证据(3)为行政案件处理提供科学证据(4)为人身保险理赔提供科学证据(5)研究并制定法医临床学鉴定的有关法规和标准3.法医临床学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是指运用法医临床学知识和技能,通过现场勘验、活体检查、物证检验和书证审查,对法律上有关活体医学问题所进行的鉴别、认定或判定。4.法医临床学鉴定人:法医临床鉴定人是指受司法机关聘请或司法鉴定部门指派,具有法医临床学知识和司法鉴定权,从事法医临床学鉴定的人。第二章活体损伤总论5.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为颅脑损伤、眼损伤、耳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四肢损伤等。(2)根据损伤的组织器官分为软组织损伤(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创)、骨与关节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和脏器损伤(器质性损伤和功能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3)根据损伤的病理基础和机制分为原发性损伤(损伤直接所致的机体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如骨折、脑挫裂伤等)、继发性损伤(损伤后继发或并发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如出血、感染、栓塞等)和迟发性损伤(损伤早期无明显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而经过一段时间出现原发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一般仅指脑、脾等,如迟发性颅内血肿)。(6)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损伤、亚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7)根据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轻微伤。6.瘢痕的分类、特点【选择】(1)浅表性瘢痕:指浅表的切创、浅Ⅱ度的烧伤或浅的皮肤挫裂创等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愈合后留下的瘢痕。特点是:位置表浅,局部平而软,与皮下组织无粘连,不引起功能障碍。(2)增殖性瘢痕:指形成瘢痕面积大,瘢痕肥厚,常高出皮肤表面,有时可高达1~2cm。外观呈肉红色或紫红色,质地较硬,与皮下组织粘连不紧。(3)瘢痕疙瘩(蟹足肿、瘢痕瘤):瘢痕增生超过原来的创面,向周围正常皮肤扩张,边缘明显隆起。外观呈肉红色或紫红色、软骨样硬,弹性和血液循环差。边缘部位有时可见瘢痕组织条索向邻近健康组织内伸入。(4)萎缩性瘢痕::当皮肤大面积损伤,全层皮肤缺损,特别是深及皮下脂肪层的创面,未经植皮,经过较长时间愈合者,常形成萎缩性瘢痕。这种瘢痕组织很薄,表面平坦、局部供血差。由于较硬不能活动,且表面易发生磨损破溃,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5)凹陷性瘢痕:伴有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深部组织缺损的严重创伤,创口愈合后常形成低于正常皮肤表面的凹陷性瘢痕。7.是损伤程度鉴定?【重点】损伤:指机体受到外界因素(指外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而非自身的内在因素)作用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损伤的表现形式)。损伤程度:指集体受到外力作用致使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及功能障碍的程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需要,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三大类。8.重伤、轻伤、轻微界定?【重点】(回答时需举例说明)(1)重伤:组织器官遭到破坏并已危及生命;致使重要组织器官功能永久丧失或遗有躯体形态的严重毁损。(2)轻伤:组织器官遭到破坏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一定的损害;致使重要组织器官功能部分丧失或遗有躯体形态的一定毁损。(3)轻微伤:组织器官遭到破坏对身体健康有轻微的损害,不遗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和躯体形态的毁损。9.损伤程度鉴定应遵循的原则【选择】(1)损伤程度的评定应根据损伤后果来评定。损伤后果包括损伤的原发症、并发症、后遗症三个方面,以这三方面最重要的后果作为损伤程度评定的主要依据(理解+举例:原发症——损伤引起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损伤当时已危及生命,金冠经救治后无重要器官功能的丧失和躯体形态的严重毁损,但其损伤程度仍根据受伤当时危及生命的情况评定为重伤;并发症——;后遗症——)(2)损伤程度的评定应以事实后果为依据。所谓“事实后果”是指损伤的实际结果,即损伤程度的评定不能因为致伤条件、致伤方式和医疗因素的不同而影响损伤程度的评定。(3)损伤行为与实施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4)对多种因素形成的事实结果,在损伤程度评定中应指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为刑事法律责任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PPT:(1)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全面了解案情和伤情应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致伤因素与损伤/疾病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2)综合评定的原则??要求对被鉴定人因外界致伤因素引起的原发性病变(损伤)、与原发性损伤有直接关系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鉴定其损伤程度。(3)伤病关系的处理原则??损伤程度鉴定依据:损伤当时原发性损伤、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以及损伤引起的后遗症。??在损伤程度鉴定时,首先要对伤病关系(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是否鉴定损伤程度(无因果关系时不需鉴定损伤程度)。(不同于伤残等级评定)。??被鉴定人原有的损伤或疾病不是鉴定损伤程度的依据。??由于个体特异性体质或心理不健全所引起的损害后果不是鉴定依据。(4)医疗影响的处理原则??损伤程度鉴定不能因临床治疗好转、预后良好而减轻原损伤程度,也不能因医疗处理失误或者因损伤使原病情加重,以及个体特异性体质而加重原损伤程度。(5)“避重就轻”的原则??对于损伤程度介于临界状态,即既可以鉴定为“重伤”,也可以鉴定为“轻伤”时,应鉴定为“轻伤”,而不应鉴定为“重伤”。??对伤者医疗终结之前即对其进行鉴定的案件,应采用“避重就轻”的原则,伤情一时不能确定,先重后轻,并在鉴定意见中作出相应的说明,待临床治疗终结后重新鉴定损伤程度。(6)鉴定时机的处理原则???以原发性损伤为鉴定依据的,原则上在损伤后,病情稳定时即可进行鉴定。2)损伤后可能遗留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原则上在损伤后1年进行鉴定。3)??损伤后可能遗留容貌毁损,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则上在伤后6个月进行鉴定。(7)人工假体损坏的处理原则??由于不法侵害造成人体中假体、移植物、人工组织等造成破坏,应进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8)关于多发(复合)性损伤的鉴定问题??《轻伤标准》中规定“多种损伤均未达到本标准的,不能简单相加作为轻伤”,未对多种损伤作出规定。??《重伤标准》规定“三处(种)以上损伤均接近本标准有关条文的规定,可视具体情况,综合评定为重伤或者不评定为重伤”,即既对多种损伤作出规定,又对多处损伤作出规定,因此多发(复合)损伤鉴定时适用条文时应加以注意。10.损伤程度鉴定现适用的鉴定标准【小题】《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司发[1990]070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法(司)发[1990]6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146-199611.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鉴定的联系与区别【重点】:联系:1)都需要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2)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3)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受害人重伤的情况下,往往同时会出现受害人残疾,即两者经常同时出现。4)作为案件中的证据之一,评定结论和鉴定结论的法律地位相等。区别:1)鉴(评)定的时机有区别。2)目的不同:伤残评定主要在于评判治疗终结后的伤残程。即对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长期的影响程度,而鉴定在于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3)标准依据不同。4)使用目的不同。伤残评定结论多用来确定民事赔偿责任伤情鉴定则多用来确定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第三章劳动能力与伤残12.劳动能力:指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总和,包括体力和脑力两个部分。劳动能力主要反映一个人作为生存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13.残疾:广义概念指由于各种疾病、损伤、发育缺陷或者精神因素所造成人的机体、精神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状态。14.伤残是指因损伤所致人体残疾。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学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15.劳动能力丧失是指因损伤、疾病、衰老等原因引起的原有劳动能力,如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16.劳动能力丧失分类:【重点】1)依据劳动能力丧失的原因分类:衰老、疾病、损伤。2)依据劳动能力丧失的性质分类:职业性劳动能力和一般性劳动能力丧失。3)依据劳动能力丧失的时间分类:永久性和暂时性劳动能力丧失4)依据劳动能力丧失的成都分类:完全性劳动能力丧失和部分性劳动能力丧失17.劳动能力丧失与伤残鉴定:指鉴定人根据被鉴定人的临床资料和相关身体检查,依据相关鉴定标准对其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或者残疾(伤残)程度进行判定,并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狭义:指工伤评残,又称劳动能力鉴定或简称劳动鉴定。广义:不限于工伤鉴定,还包括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保险、伤害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伤残鉴定。不同的鉴定要求应用不同的鉴定标准。)18.道路交通事故: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公共道路上进行与道路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有关道路交通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19.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评定注意事项?(1)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应以人体损伤治疗后的结果为依据,即临床治疗终结后所遗留的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同时,应认真分析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与事故和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伤残人员原有的伤病。(2)伤残等级评定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所谓治疗终结是指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3)遇有本标准以外的伤残情况,可根据伤残的实际情况,比照本标准中最相似的伤残内容和等级以及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相应的伤残等级。同一部位和性质的伤残,不应采用本标准不同条款或同一条款分别评定。(4)受伤人员非同一部位和性质两处以上的损伤,应当分别评定各处的伤残等级。20.工伤事故中生活自理障碍程度是根据哪几项进行的?生活自理的范围一般包括自主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五项内容。第四章颅脑损伤21.颅脑损伤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熟悉】(1)头痛:是颅脑损伤的最常见症状,泛指眉毛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2)意识障碍: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受到抑制的一种状态。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3)呕吐:是胃内容物经贲门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脑损伤后的呕吐常不伴有恶心,多呈喷射性。(4)头晕与眩晕:前者是自觉眼前发黑、头重脚轻,闭目时常消失;后者是病人感觉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5)失语是语言的表达或理解障碍,可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6)瘫痪是肌肉运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肌力减弱为轻瘫或不完全瘫,肌力丧失者为全瘫。多表现为偏瘫,可为单瘫、四肢瘫或截瘫。此外,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视力减退、感觉异常和精神障碍等也是颅脑损伤后经常出现的症状。22.颅脑损伤的分类方法(了解)23.颅盖骨折、颅底骨折的一般情况【了解】(1)颅盖骨折:发生在颅盖部分的骨折。1)主要为暴力的直接作用,高坠时可因力的传导发生。2)临床表现不完全骨折:单纯外板骨折、单纯内板骨折完全性骨折: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孔状骨折(2)颅底骨折1)为间接外力作用所致或由颅骨骨折延伸而来,一般均为线形骨折。2)临床表现1°颅前窝骨折:出血可经鼻孔流出→鼻出血;出血流入眶内→“熊猫眼”;伴有硬脑膜破裂,脑脊液经鼻孔流出→脑脊液鼻漏;空气进入颅腔→颅内积气;筛板损伤,伤及嗅神经→嗅觉丧失;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视力减退或失明。2°颅中窝骨折:蝶骨骨折伤及颈内动脉在海绵窦段破裂形成动静脉漏→搏动性突眼;鼻咽部粘膜撕裂→口鼻出血;蝶窦骨折→脑脊液
本文标题:法医临床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4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