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本概念:1.法医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应用毒理学、法医病理学、毒物分析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中毒死亡案件的发生发展规律。2.毒物:a.广义上的毒物:指进入体内后,通过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使机体的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和/或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物质。b.狭义上的毒物:即法医学上通常所说的毒物,指以较小剂量进入体内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物质。3.中毒:指由于毒物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产生损害而呈现的疾病状态。根据接触毒物的量和时间上的差异,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三种。4.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指毒物选择性损害的生物体器官、组织和效应器。5.毒物蓄积库:将毒物浓度或含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叫做该毒物的蓄积库或储存库。6.毒物死后再分布: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特别是指在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由于死亡与尸检的时间间隔,所测得的毒物浓度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死亡当时血液或器官内毒物的浓度。7.急性中毒:指在短时间内(通常在24小时内),大量毒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生物体出现中毒症状或导致中毒死亡。亚急性中毒:通常指生物体因摄入较大剂量或多次摄入小剂量毒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2~30天)内,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慢性中毒:通常指微量毒物或少量相对毒性较低的毒物进入生物体后,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潜伏期,才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8.毒物的中毒血浓度:能引起中毒反应的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毒物的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死亡时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通常用mg/L来表示)。9.毒物的相加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等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叠加毒性。毒物的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毒性。10.药物滥用:指超过治疗需要而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或化学品,形成习惯性或成瘾性的状况。11.毒品:指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麻醉品、精神药品和某些有机溶剂。主要包括阿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和致幻剂类。吸毒:指为了变换情绪、诱导欣快感或满足主观渴求和欲望,非法使用国家法律上禁止的毒品。吸毒属于药物滥用的一种方式。12.毒物死后产生:是指由于腐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分解,在尸体和保存检材中产生醇类、硫化氢、亚硝酸盐或氰化物等生前未服用过的毒物的现象,也称为死后产生毒物。13.精神依赖性:指多次用药后,导致精神上和心理上对毒品的主观渴求,或继续使用的欲望。这种吸毒体验常表现为欣快感、陶醉感、梦幻感、麻木感和解脱感等。14.身体依赖性:指反复吸毒后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毒品则会产生戒断症状。这种戒断症状的产生,是由于毒品参与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调节,成为维持机体功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建立了病态的机体内环境平衡。一旦减少或停止毒品供应,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症状。15.突发性群体性中毒:是指突如其来的、殃及多人的急性毒物中毒,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于化学污染和事故、生物毒素中毒、农药和药物中毒、化学战争和化学恐怖活动、细菌和真菌污染食物所致的群体中毒。16.医源性药物中毒:指医疗过程中因错用药物、用药过量、用药时间过长、用药途径错误或药物被毒物污染等引起的中毒。简答、填空、判断、选择题1.法医毒理学的最主要(基本)任务:为有关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为司法审判或民事调节提供科学证据。2.法医毒理学的具体任务:(1)、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2)、如系中毒,确定系何种毒物中毒;(3)、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含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4)、分析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和形式进入体内;(5)、推断中毒或死亡方式。比如自杀、他杀、意外、灾害事故、环境污染、药物滥用、医源性药物中毒等。3.根据中毒的原因或方式将中毒分为几种类型?自杀中毒、他杀中毒、意外中毒、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4.毒理学与毒物分析学科的区别:(1)毒理学侧重命案现场,毒物分析侧重化验室检验,毒理学科包含毒物分析。(2)前者负责提取现场毒物分析检材,并根据案情、现场和尸检等情况综合判断可能引起中毒的毒物种类,为化验人员提供检验方向。5.中毒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基本程序:一.中毒的案情调查二.中毒案例的现场勘验三、根据主要中毒症状推测毒物种类四、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五、病理学检验和毒物检验六、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和排查其它死因七、得出鉴定意见或分析意见6.判断中毒和中毒死的前提条件:??7.毒化检材采取的基本要求:及时、准确、合适、足量。8.熟悉教材38页表1-4,2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29-30页常见中毒症状和体征可提示的主要毒物。9.毒化检材保存和送检的基本要求:低温保存,快速送检。10.毒物化验结果为弱阳性,应该考虑哪几种可能性:(1)、否作为药用进入机体;(2)、有无可能在死后进入尸体;(3)、尸体腐败组织产物可混淆毒化结果;(4)、毒化操作是否正确?仪器、试剂是否纯净?盛装检材的容器有无污染?(5)、其他:某些金属毒物必须定量,与正常组织中的含量进行对比,才能解释毒化结果。11.毒物化验结果为阴性,应考虑哪几种可能:(1)、收集检材是否及时?种类是否合适、齐全?(2)、毒物因尸体腐败而消失;(3)、毒物因加入防腐剂而破坏;(4)、毒化技术操作是否正确?选用的化验方法是否灵敏?(5)、某些毒物尚无适当的毒检方法。12.腐蚀性酸中毒的原理(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苯酚、甲醛):浓硫酸有腐蚀性、氧化性和吸水性,浓硝酸有腐蚀性、氧化性和挥发性,浓盐酸有腐蚀性和挥发性。口服毒性: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苯酚、乙酸、草酸。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经氧化而成高铁血红素,携氧能力丧失,血液颜色变为铁锈色或暗褐色;强酸的腐蚀性可使蛋白质凝固,接触部位出现烧灼性炎症、水肿、糜烂、变性、坏死、假膜形成等;浓硫酸的脱水性可使接触部位组织碳化变黑或棕褐色,浓盐酸和大多数有机酸没有脱水性,接触部位的颜色仍然取决于受腐蚀部位变性坏死的程度和原始组织器官的颜色,呈灰白至橙黄色不等;浓硝酸可与组织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发生蛋白黄色反应,使接触部位的组织变为黄色。13.腐蚀性碱中毒的原理(氢氧化钠、氨水):腐蚀性碱的毒性取决于腐蚀性、吸水产热性、组织渗透性和挥发性等方面。苛性碱及其他不易挥发的碱类,其毒性主要由前四个方面决定,氨水等挥发性较强的碱类,吸水产热和组织渗透性较差,其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刺激腐蚀性和吸入性,造成对眼、口鼻粘膜、呼吸系统和脑组织的损伤。14、15腐蚀性酸(碱)类毒物中毒的基本特征:(1)、接触部位剧烈烧灼痛,口服后剧烈呕吐、挣扎;(2)、口服者喉头水肿、呻吟嘶哑、呼吸困难或窒息;吸入者出现强烈呼吸道刺激症状;(3)、口服者上、下消化道广泛性腐蚀坏死、穿孔,弥漫性化学性腹膜炎;吸入者喉头水肿、肺水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4)、烦躁不安、运动性兴奋、反射性痉挛,甚至出现休克。16.金属类毒物中毒的原理:金属类毒物进入体内主要与硫、氮、氧基团的酶结合,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活性降低甚至消失,从而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严重时导致细胞死亡。金属类毒物的毒性与其溶解度、化合价、解离度和PH值密切相关。17.金属类毒物中毒的基本特点:(一)有刺激腐蚀症状或接触部位腐蚀征象;(二)肝、肾等实质器官变性、坏死较常见;(三)尸检大多可见窒息征象;(四)慢性中毒可见牙龈铅(铜)线、口腔炎、排泄物或毛发颜色变化等;(五)职业性接触和意外中毒较多见,死亡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18.根据中毒发病的方式、临床症状及病程可将砒霜的中毒症状分为哪几种类型?急性麻痹型、急性胃肠型、亚急性型、慢性型19.急性麻痹型砒霜中毒死亡者的主要尸检所见:(1)上、下消化道粘膜腐蚀征象;(2)脑膜脑实质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20.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死亡者的只要尸检所见:口服中毒死者主要为全身脱水外貌和消化系统腐蚀征象。21.慢性砷中毒的三大基本特征:慢性肠胃炎、周围神经炎和皮肤雨点样色素沉着。22.汞蒸气与无机汞急性中毒的症状比较:汞蒸气: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症状;无机汞:口腔炎、胃肠道症状、肾衰、心功能降低、体温下降、皮肤色素沉着;23.无机汞化合物急性中毒的尸检所见:上、下消化道腐蚀征象;肾肿大、皮质苍白、髓质充血、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24.甲醇、乙醇中毒原理:甲醇的中毒原理:在肝内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依次代谢为甲醛和甲酸,三者均有毒性,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3倍,甲酸比甲醇大6倍。三者均具有腐蚀性,能使蛋白质变性。首先损害的部位为视神经,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继之损害脑、肝、肾等实质器官和全身血管,引起外周循环障碍和中枢麻痹,也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乙醇的中毒原理:(1)、直接作用:乙醇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全身血管,浓度较高或长期过量饮用时可使蛋白质和酶类变性失活,胃肠道粘膜刺激腐蚀出现炎症,损伤肝、肾、脑等实质器官。(2)、代谢产物的作用:乙醇经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等的作用,可依次代谢为乙醛和乙酸,三者均具有腐蚀性,能使蛋白质凝固,严重时导致重要脏器组织变性坏死,乙酸过量还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25.甲醇、乙醇中毒急性中毒的主要尸检所见:甲醇急性中毒的尸检所见:(一)呈窒息征象或一般急死常见的征象;(二)可闻及甲醇刺眼、刺鼻气味,头面部因血管扩张而发红;(三)局部刺激腐蚀征象明显,如口腔、食道、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等;(四)脑及脑膜淤血、水肿和点、片状出血,肺淤血、水肿;(五)镜下可见甲醇特征性病变:脑内壳核和内囊区坏死软化灶伴囊性变和视神经退行性变;(六)镜下可见心、肝、肾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和胰腺坏死,吸入者可见肺充血、水肿和点、片状出血等。乙醇的急性中毒尸检所见:(一)头面部呈紫红色,有强烈的酒味,眼睑水肿;(二)口唇舌、四肢指(趾)端青紫发绀,眼结膜有出血点;(三)各脏器充血、水肿及点灶性出血,尤其注意肺、脑的充血、水肿与点状出血以及心脏、胸膜与横隔膜的点状出血情况;(四)肝细胞脂肪变性,胆囊水肿呈胶冻状;(五)胃、肠粘膜充血、点状出血、肠系膜扩张充血、出血;(六)检查气管内异物吸入情况及其他损伤情况,排除猝死和其他死因。26.醇类中毒的基本特点:(一)有酒精气味与颜面潮红和醉酒现象;乙二醇无酒精气味,但中毒发生有季节性规律;(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胃肠道症状和代谢性酸中毒;甲醇的粘膜刺激性较强伴视力下降或失明,乙二醇尚可出现低钙性痉挛、脑性昏迷、心衰、肾衰与休克等;(三)主要死因:乙醇为呼吸中枢麻痹、代谢性酸中毒或异物吸入窒息;甲醇为酸中毒或呼吸麻痹死亡;乙二醇为急性肾功衰竭及脑、心、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酸中毒;(四)三者尸检均可见窒息征象,脑、肺、肠系膜等血管丰富区域均可见充血、淤血、出血与水肿,乙二醇尚可见多器官病变与肾小管腔内或尿内草酸钙结晶;(五)亚急性与慢性中毒尚可见实质器官淤血、水肿、变性与坏死。27.重度乙醇中毒的主要死因:大量饮酒抑制延髓生命中枢,呼吸中枢麻痹是重度乙醇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8.乙醇中毒血浓度:100mg/100ml和致死血浓度:400~500mg/100ml29.甲醇中毒致死血浓度:71mg/100ml30.提取保存送检含乙醇体液检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检材应低温密闭保存,如为血液、尿液等体液应保存在磨口试管或密闭性容器中,尽量装满防止挥发,及时送检,最好在24小时内检测。31.甲醇急性中毒的主要死因: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麻痹32.乙二醇经肝脏代谢能产生哪些有毒代谢物?来源和主要死因?经肝脏代谢能产生有毒代谢物乙醇醛、乙醇酸、乙醛酸、草酸和甲酸。毒物来源有:(1)、合成化工业:是生产炸药、制造增塑剂及化工合成的中间体。(2)、汽车、空调、制冷:可用作汽车防冻剂、空调冷却剂、刹车油、燃料溶剂等。主要死因:急性肾功衰竭或脑、心、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
本文标题:法医毒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4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