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江苏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5月18日一、精品课程:提升质量的重要引导性措施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三、标杆与平台: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五、引领与辐射:普及先进理念与方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六、激励与保障:健全和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机制七、申报与遴选:在择优遴选的基础上兼顾科学布局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22所普通高校在校生167.7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江苏高等教育概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等学校的不同社会职能归根结底是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学校教学职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作为课程与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课程改革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其固有的使命及丰富内涵,使得课程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人点。一、精品课程:提升质量的重要引导性措施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2006—2010年再遴选3000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一、精品课程:提升质量的重要引导性措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一、精品课程:提升质量的重要引导性措施精品课程的现实意义调动高校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建立多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引导高校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教授上讲台,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队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背景下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以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与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实现课程资料全部上网,提供免费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学校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考虑上述背景和因素,江苏精品课程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着眼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背景,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江苏特点的与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特色的精品课程和课程群,带动课程建设现代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江苏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一、精品课程:提升质量的重要引导性措施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学工作大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系统,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材、实验实习条件、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抓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以质量工程整体为抓手,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协同并进,带动和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推进。惟有如此,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六方面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江苏充分结合省内高校实际,进一步强化建设内涵,加强分类指导,拓展立项范围,扩大覆盖面,形成多类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相互依托、相互支撑、联动建设、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江苏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子工程优质资源建设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优秀教学成果奖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抽检评优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江苏数字图书馆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培训教学质量保障子工程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教学数据库建设高校区域教联合体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经过连续多年的推动与实施,质量工程彰显的质量意识和内涵发展理念已经普遍深入人心,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活动蓬勃开展。高校教学工作显著加强。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显著增强。一是高校教学工作显著加强。江苏高校认真贯彻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精神(2001年4号文件、2005年1号文件、2007年1号文件和2号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引导高校建立健全重视教学的工作机制,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日益巩固。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重点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水平先进、开放共享、引领示范的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覆盖所有专业,服务所有学生。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三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省高校现有两院院士7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8个。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到96267人。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在资源集中的高教园区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师资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五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显著增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机制基本形成,全省建成一批服务我省特色产业的专业,其中有12种专业是我省专门设置的独有专业。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从2003年至2008年,我省共有40所本科院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部达到国家教学水平评估优良标准,优秀率居全国前列。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十一五”以来,江苏遴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包括教改课题、实验教学项目、课程建设、课件与双语课程、教材、专业、基地建设、数字图书馆、教学团队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累计接近4500个,仅2008年一年就投入质量工程建设经费5.48亿元,其中国家质量工程经费1.86亿元,省财政投入3.62亿元。全省高校60%以上的正副教授参加,使得名师、名课、名教材,专业、课程、基地,理论、实践、综合,课内、课外、网上等多类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联动建设、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助推器三、标杆与平台: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和示范,着力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和体系,有力促进了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现,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为江苏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总体情况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建设起步早。二是课程总量大。三是管理措施实。四是共享度高。一是建设起步早。上世纪90年代初,原江苏省教委制定了《关于普通高校进一步开展课程建设的意见》,开始组织省级优秀课程的评选。进入新世纪,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贯彻教育部质量工程,2002年7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从当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并形成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批,验收一批。三、标杆与平台: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二是课程总量大。江苏高等教育资源总量较大,全省普通高校数和在校大学生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课程资源丰富。44所本科院校课程总量6万多门,各类课程体系相对齐全,精品课程建设基础厚实。“十五”以来,江苏先后评选4批、累计1010门省精品课程(含优秀课程群)。申报获选国家精品课程219门,位居全国前列。三、标杆与平台: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三是管理措施实。先以建设点立项,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再正式确定,重在建设,重在建设过程的综合推进,而且投入力度大,示范作用强。国家、省级、校级互动建设,全面覆盖所有专业,为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课程资源基础。三、标杆与平台: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四是共享度高。通过搭建江苏省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和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形成全方位共享网络平台,使得精品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开放共享,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整体办学效益。三、标杆与平台: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优质资源建设工作就涵盖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涵盖了教改课题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整个大系统中,只有各个部分的相互融合,才能形成1+1大于2的放大效应。就江苏来说,在加强质量内涵建设、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教育强省的重点举措中,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既带动了其他重点项目,又通过其他重点项目建设,凝练和深化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在具体实践中形成几个融入。精品课程、精品教材与特色专业建设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形成国家、省、学校乃至院系有机结合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成为多层面立体化推进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江苏每两年遴选建设一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品牌特色专业。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31个、精品课程219门,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89个、精品课程1010门、精品教材698部。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一是融入精品教材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江苏特别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从2003年起,省政府专项投入,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政府每年资助实验教学专项经费3个亿,省级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分别各投入一个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十五”期间每个资助100万元,增加到“十一五”每个资助200万元,翻了一番。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二是融入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全省共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教学示范中心26个;建成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31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46个。除一所新设立的中外合作本科院校外,全省每一所本科院校均建有省级示范中心。229个省级示范中心均为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教学实验中心,并纳入江苏省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面向全省高校开放共享。2009年还将继续遴选建设100个省级示范中心。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南京工业职技院数控实训基地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江苏农林职技院农林科技示范园(占地2500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使得优质实验教学资源覆盖到每一个专业,面向每一位大学生。近三年来,我省高等学校获得的国家级与省级的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改课题等重点建设项目中,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分别占40%以上,有力地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在省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遴选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师课堂教学和教学业绩,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精品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健全国家、省和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发挥好课程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目的、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获选的国家与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均是国家、省或学校不同层面的精品课程负责人。四、凝练与融合:形成相互支撑联动提升的整体合力三是融入教学名师与优秀教学团队遴选。精品课程“精”字当头。精品是一种意识,精品是一种精神,精品是一种追求,精品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精品更是一种责任,是承担教学育人的
本文标题: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