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专业名称学前教育方向2.学校代码620二、招生对象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历者2.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科学教育方法,具备一定文学、艺术素养,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四、培养规格(一)知识1.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相关法规知识。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心理及幼儿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4.掌握幼儿舞蹈创编、弹唱、绘画、手工、普通话等方面的知识。5.掌握幼儿教育活动主题设计等方面的知识。6.掌握以多媒体教育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知识。(二)能力1.专业能力A.心理教育能力。能为幼儿、为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能力。B.保育与保健能力。能开展养育膳食、物质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保育工作;进行心理健康、疾病防治、常见护理等。C.观察与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会观察分析幼儿的言行、生活状况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的生成活动及时准确地应对。D.知识整合与建构能力。能有效感知,主动探索各类知识;提取所需知识进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并使之发生多项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能力。E.教育评价能力。能用正确的教育观分析教育现象,从宏观到微观地准确理解基本的教育问题,并迅速做出决策。2.方法能力A.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B.外语应用能力。C.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D.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能力。能不断更新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自我提高意识强。3.社会能力A.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B.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C.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D.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及坚韧不拔的毅力。E.能进行自我批评与检查,勇于承担责任。(三)素质1.基本素质A.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B.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C.身体心理素质: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能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2.职业素质A.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协作,善于交流、化解矛盾;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乐于助人,能与他人分享教育经验和教育成果。B.职业行为:培养学生具备讲究文明,崇尚科学、谈吐文雅、仪表端庄、正直诚实、助人为乐、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宽容大度、团结谦让、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职业行为规范。C.职业态度: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健康的择业心态,正确的择业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择业态度。(四)证书要求1.毕业证书国家教育部普通中等专科学校毕业证书(中专)2.基本技能证书A.保育员资格证书B.教师资格证书证书C.《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二乙以上)D.钢琴等级证书(2级-4级)3.职业技能证书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五、就业面向1.就业岗位幼儿教师、保育工作2.就业范围幼儿教育机构六、培养模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结合地域专业教育的实际,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一二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一二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一”是一条主线:即“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为主体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但与其他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除必须具备职业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和文化素质:第一、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第二、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较高的文化品位;第三、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超越自我的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学前教育专业将“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为主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两个主体:以“校园和幼儿园”为主体,教学过程中采取“二园”双向互动,“双园共建”,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从课程体系建设到授课计划的制定、从教学内容到实习实训的安排,科研课题研发及其实习环节的全程督导等方面,都有我系(校园)和实习单位(幼儿园)共同完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无缝衔接,直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三”是三个目标:将人才培养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并呈现出阶梯状、递进式方向发展:将第一学年重点培养生活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第二学年重点培养专业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第三学年重点培养带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二)“一二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式:1.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帮助毕业生实现由实习到就业的顺利过渡。通过顶岗实习,幼儿园也在毕业生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考核,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念,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实现毕业到就业的转变。2.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融通,更新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理念,推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目的在于将“真实工作情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课程内容与岗位的核心能力相对应,使课程与“岗位”更好地对接,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习兴趣。3.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贯通,借鉴幼儿园人才评价方式方法,积极推进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岗位能力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实行学分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①探索多元的考核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等课程借等级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幼儿舞蹈、声乐、钢琴、美术与手工、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借完成规定项目情况考核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传统考试。②建立科学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教学中针对以上培养目标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将所学幼教理论与幼儿园真实的保育教育情境、与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学前儿童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课程见习和集中实习中,与幼儿园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反馈,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提高从事保育、教育工作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七、开设课程(一)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1.着力于建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2.着力于通过职业核心课程培育核心能力3.着力于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及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二)课程开发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并有效组织与实施,以实现课程目标。注重人文素养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将素养养成渗透到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实现就业并能适应岗位的迁移。课程开发的主要工作步骤:1.根据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工作类型、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的主要职责与综合能力及素质要求2.分析所设置课程及内容,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直接帮助是什么3.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4.教师需要应通过的手段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与态度5.制定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确定之后,首先要对学习领域每一门课程所能完成的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准确的定位,以确定每门课程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因此需要校园合作课程开发团队研讨制定课程标准,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后予以实施。6.进行课程设计7.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三)课程描述人文素养课程1.入学教育(60学时)入学教育是成功教育和良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是进入学校后的第一课,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及其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入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军训、国防教育、文化教育、安全纪律教育、三生教育等六个方面。(1)军训(46课时)通过组织大学生学习解放军《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内务条令》有关内容,开展队列训练、内务训练、阅兵式和分列式训练,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作风,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2)国防教育(2课时)通过介绍我国《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军事理论知识,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专题讲座、电影晚会等,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综合素质,为我军训练后备兵源打好基础,为报效祖国和人民做好准备。(3)文化教育(2课时)通过介绍校史校情和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校训的内涵,自觉树立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爱校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学院,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和信心。(4)安全纪律教育(4课时)通过介绍国家和学院有关学生管理和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纪律和法制观念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他们对学院的了解,促使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更好的成才打好基础。(5)专业教育(2课时)通过介绍各专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就业指导等,引导大学生了解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开展新老生介绍经验、专业讲座、邀请知名校友和成功人士回母校做报告、指导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形成系列专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素质。(6)三生教育(4课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适应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学习适应教育、经济适应教育、生活适应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向大学生的转变,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2.思想政治(126学时,其中课内62学时,课外64学时)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而设立,包括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32学时,课外16学时)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32学时,课外32学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3)《形势与政策》(课外16学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7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