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天)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
聚焦一日生活彰显专业质量深圳市莲花北幼儿园杨华全球化时代和《指南》背景下的一日生活的内涵和价值01班级常规建立的原则和策略(环境支持、师幼互动)02主要内容全球化时代和《指南》背景下的一日生活的内涵01一、全球化时代和《指南》实施对一日生活的指导意义二、深度剖析一日生活:教育理论、特点、影响因素三、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安排表》主要内容全球化的步伐正越来越快......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重新界定教育使命的基础时,提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并强调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学作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独立2.自信3.上进心/自尊心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个性差异我看谁吃得最快!4.合作意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年9月13日所有这些品质都是在儿童的主动活动中培养出来的!一日生活即课程2017/8/19《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2017/8/19为什么提出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学习的特点:生活、学习、发展三位一体做中学(直接经验)玩中学(游戏)生活中学(生活)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指南》是什么《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艺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二.《指南》的主体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动作发展身心状况生活能力生活习惯与阅读与书写准备倾听与表达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表现与创造感受与欣赏数学认知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数学认知指南领域子领域目标各年龄段典型性表现教育建议幼儿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五个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对幼儿的合理期望(32)在该领域中,幼儿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11)各年龄段幼儿在该目标下普遍的、重要的、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的例举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的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方法与途径理清两对关系,明确《指南》对一日生活的指导意义1.《指南》与《纲要》的关系2.《指南》目标与“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关系理清《指南》与《纲要》的关系现在实施《指南》,不需要再贯彻《纲要》了。《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案例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案例1拿到《指南》后,小班张老师把自己班上的25名幼儿按照4岁组的目标要求全部测试了一遍,她自己想出了一种记分方法,通过一项记1分,未通过记0分,最后把全部6个领域的得分相加,每个孩子得到一个总分。她想,这下子我评价班里幼儿的发展情况就有依据了。案例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案例2大班小红不会用筷子吃饭,看见别的小朋友都用筷子吃饭,非常紧张,搞得一团糟。于是,刘老师在午餐时,给小红配上了一把勺。可是张老师不同意,因为《指南》“健康”领域在动作发展上,提出了4-5岁幼儿“能用筷子吃饭”,提供了勺幼儿不就不去用筷子了吗,应当训练小红才对。目标不是“准则”,是方向指引。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不是标尺,不是目标的分解。是期望是了解幼儿的参照二、剖析一日生活:教育理论、特点、影响因素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社会认知行为主义。幼儿实践目标概念形成习惯内化习惯养成三步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教师做什么选择适宜的目标1将目标分解为具体行为2.创设环境3.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发生综合评价幼儿做什么在一日活动真实场景中反复实践形成习惯习惯养成三步法之“整洁美”36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教师做什么选择适宜的目标概念:整洁美将目标分解为幼儿可操作的具体行为:1.洗洗小脸2.清洁小手3.梳梳头发4.整理园服综合评价:教师观察幼儿行为,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创设环境:准备适合幼儿高度的镜子、毛巾、小梳子,并在洗手池旁贴上洗手步骤图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发生与持续:运用榜样示范、表扬、鼓励等正强化方法幼儿做什么在一日活动中反复实践:1.每天坚持饭前便后和户外活动后洗手、饭后漱口擦嘴巴2.午睡前后自己穿脱、叠放衣服和鞋袜3.运动前后自己增减衣服逐步形成习惯:1.会洗手、洗脸、饭后漱口2.会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让图示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整理书包背好书包椅子归位招手再见刷卡离园鞠躬问好排队晨检出席刷卡放好书包洗手喝水离园五件事来园五件事什么方法?什么方法?小朋友主动排队喝水,老师看到说:“真高兴看到你们都能守秩序!”什么方法?斌斌看到别人都把鞋摆整齐,他也认真摆好。皮亚杰理论:坚持儿童为中心,只有顺应和适合儿童,促进儿童自主建构、自我调节的活动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智慧发展,引发儿童积极思维,促进儿童自我建构、反省。——建构主义各类活动幼儿经验建构概念同化顺应幼儿让珠子一颗一颗的滚出来连续三颗一起滚两个洞,一个先放珠子,另一个后放两边一起放珠子2.区域环境规划方法幼儿表现教师指导原有经验、有兴趣对幼儿兴趣作出回应、组织讨论、创设环境生活性(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是贯穿和渗透于幼儿一天的生活之中的,存在于幼儿生活的环境、场所里面,所以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贯彻和实施教育活动的有效的重要的途径。)整合性(幼儿园一日活动,充分协调多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育手段,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体现多种领域内容、发挥多种影响因素)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的特点趣味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幼儿,新奇的有趣味的东西,是吸引幼儿探究和加入活动的最直接而朴素的因素)。动态性(根据幼儿的关注方向调整目标,适时地加以引导并不断的生成探究和深入活动,进而促进幼儿的学习、思考和发展)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的特点2017/8/19三类活动:生活、学习、运动。生活活动:入园、餐点、饮水、如厕、盥洗、午睡、离园、过渡(8个)学习活动:团体学习(晨谈、集体教学)小组学习、区域活动(3个)运动活动:课间操或早操、体育活动、户外自由活动(3个)各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儿童学习与发展契机时间组织环境人员影响一日生活质量的因素适宜次序灵活安全整洁有序具有支持性职责明确配合默契观察支架个人任务:请制定1份一日生活安排表时间:10分钟一日生活是幼儿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一日生活安排表(夏季)3套一日生活安排表(冬季)3套幼小衔接一日生活安排表1套婴幼衔接一日生活安排表1套适宜灵活次序一日生活安排53不同年龄段幼儿一日生活各类活动时长比较(深圳市莲花北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回顾一日生活皆课程:3个一日活动组织的特点:4个影响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教育理论:2个下午见!02一、掌握建立常规的“法”,迈出轻松工作第一步;二、创设安全、整洁有序、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自律感;三、用专业的语言和行为,营造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主要内容常规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听话”的孩子吗?案例分析《吃水果》:今天是吃水果——西瓜,豆豆都喜欢吃西瓜,吃了两块后还想吃,但被老师制止了,“豆豆听话,每人只吃两块”。豆豆做了“听话的孩子”,没有再吃西瓜。但当他发现帅帅吃完一块,又拿一块时,马上冲过去:“不许多拿!”“老师他不听话......”。帅帅大声说:“盘子里还有很多,你也可以吃嘛。”豆豆不由分说,上前抢下帅帅的西瓜,一场“战争”爆发啦!说一说:您怎么看?案例分析《吃水果》:值日生戴着围裙在生活区里切好了香蕉,把切好的香蕉放进果盘,翻好了“水果牌”——每人半条香蕉,又开始准备吃水果的餐具。其他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陆续吃完水果后又开始进区活动。整个过程中老师没有插手,只是偶尔看一下。峰峰很爱吃香蕉,想多吃一份,他四周看了一圈,又看了看走廊外区域的孩子后,数出了一定数量的香蕉后,自己满意地拿出一份香蕉吃了起来。说一说:您怎么看?《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常规培养不是为了孩子“听话”,而是要逐步“内化”。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这才是积极、有效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规定。常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让孩子学会调整行为,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逐步达到自律。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希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既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无论在世界的什么环境中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享受自我内心的祥和。自主不是放纵,尊重不是服从,从支配中解放出来,成为自我管理的人。是不是小班培养好常规,到中大班就“不用太管”了常规建立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冲突——协调——建立规则——冲突——调整——建立规则。。。。。。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小班是常规建立的关键期:《有序规范的环境》《儿歌、故事的教育》《满足探索的活动》......中、大班进入归属感建立和参与常规制定的时期:《班级公约》《值日生安排》......常规教育可以解放老师,让老师有更多时间观察儿童。更能让孩子慢慢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爱护自己的班级环境,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常规培养与集体教学、一日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存在问题:常规培养通过集体谈话、个别要求、日常督促等途径进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教育性。老师很少将常规培养有计划列入周计划中,并密切跟踪落实。没有把握好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完成学科教学。以游戏和情景为主要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建立常规的积极、有效的策略。《拿椅子》、《学习等待》、《洗手》......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教学活动、趣味进行,孩子们就能理解和愿意遵守。老师要思考:我们班孩子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我们该做什么?清楚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孩子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创设安全、整洁有序、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自律感三、用专业的语言和行为,营造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聚焦关系,而不是仅仅是生硬的规则。如何用适宜的语言和行为创设班级文化?改错:1.来园、早锻炼不适宜行为经常忽视幼儿到园时的打招呼;不允许幼儿有迟到的现象发生,并且教师会严肃地质问;非流行疾病高发期也不允许家长带幼儿进入教室。适宜行为不适宜语言“xxx,你又迟到了,怎么总是迟到?”(责备)“早上好!”(敷衍)“快把书包放好,要做早操了。”(命令)适宜语言负面影响教师催促的语言会促使幼儿养成“充耳不闻”的习惯,教师的质问也会令迟到的幼儿不敢走入集体中,变得更加胆怯。正面影响1.来园、早锻炼不适宜行为经常忽视幼儿到园时的打招呼;不允许幼儿有迟到的现象发生,并且教师会严肃地质问;非流行疾病高发期也不允许家长带幼儿进入教室。适宜行为每位幼儿到园时均有教师给予问候,让幼儿感到教师很高兴见到他们,教师微笑并使用令人愉快的声调说话;教师十分尊重家庭的独特性,允许幼儿迟到也会了解原因,并帮助解决临时问题,与幼儿对话平等、平和。不适宜语言“xxx,你又迟到了,怎么总是迟到?”(责备)“早上好!”(敷衍)“快把书包放好,要做早操了。”(命令)适宜语言“xxx,来迟了,没有关系,老师知道有原因的,告诉老师吗?”(理解)“xxx,早上好!今天心情怎样?”(关注)“书包放好了吗?我们一起去做早操吧。”(平等)负面影响教师催促的语言会促使幼儿养成“充耳不闻”的习惯,教师的质问也会令迟到的幼儿不敢走入集体中,变得更加胆怯。正面影响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教师和幼儿间的平等与尊重,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稳定、愉快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养成与人友好、平和交往的态度。改错:2.回教室、放书包不适宜行为幼儿做完早操回班级的途中,喜欢和同伴谈天说笑,教师见状会予以制止,要求幼儿安静地一个跟着一个走回班级;幼儿在途中发觉有趣的事情,如发现昆虫或新绽放的花朵,教师不予理睬,表情冷淡。不适宜语言“衣服不要到处放,要把它挂起来。
本文标题:(第一天)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0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