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 一些常见植物-蝴蝶-昆虫等介绍-生物学分类
金裳凤蝶(学名:Troidesaeacus)是凤蝶科裳凤蝶属的一种大型蝴蝶,共有5个亚种。该蝶飞翔的时候姿态优美,前翅黑色,后翅金黄色和黑色交融的斑纹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显得华贵美丽。幼虫寄主为多种马兜铃属(Aristolochiaspp.)的植物,取食马兜铃属植物的叶,成虫访花,喜欢滑翔飞行,较缓慢。该蝶种在每年可发生二代以上。中文学名:金裳凤蝶拉丁学名:Troidesaeacus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目:鳞翅目科:凤蝶科属:裳凤蝶属种:金裳凤蝶亚种:5种命名时间Felder,1860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目:鳞翅目科:凤蝶科属:凤蝶属种:碧凤蝶前翅长52~60毫米,翅底色为黑色,布有蓝色及绿色亮鳞,蓝色亮鳞多集中在后翅前缘,后翅具尾突,为此种凤蝶之特征。翅呈三角形,后翅外缘波状,体翅黑色。前翅端半部色淡,翅脉间多散布金黄色或金蓝色或金绿色鳞,后翅亚外缘有6个粉红色或蓝色飞鸟形斑,臀角有一个半圆形粉红色斑,翅中域特别是近前缘形成大片蓝色区,反面色淡,斑纹非常明显。前后翅中室封闭式,前翅R脉5条,A脉2条,后翅A脉1条,肩部具钩状小脉,M3延伸成尾突。尾突亦布有蓝色及绿色亮鳞,但边缘仅有黑色鳞而形成出黑框。中文学名:蛛形纲拉丁学名:Arachnida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螯肢亚门身体分成前体和后体。前体由6节组成,背面通常包以一块坚硬的背甲,腹面有一块或多块腹板,或被附肢的基节遮住。后体部由12节组成,除蝎类以外,大多数数蛛形纲动物的腹部不再分成明显的两部分,并且体节有合并的趋势。螨类的腹部与前体已合而为一。单眼不超过12个。前体有6对附肢。螯肢在口的前方,2~3节,钳状或非钳状。触肢6节,钳状或足状。步足7节。跗节末端有爪。蜘蛛的后体与前体之间通过腹柄而相连。后体通常无附肢。雌雄异体。生殖孔开于后体第2节的腹面。中文学名:柑橘凤蝶别称:橘黑黄凤蝶,橘凤蝶、黄菠萝凤蝶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六足总纲、昆虫纲(Insecta)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目:鳞翅目(Lepidoptera)科:凤蝶科(Papilionidae)种:柑橘凤蝶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广大地区;朝鲜、日本等地柑橘凤蝶,又名橘黑黄凤蝶,橘凤蝶、黄菠萝凤蝶、黄檗凤蝶等。属鳞翅目凤蝶科。幼虫喜欢的食草是芸香科的柑橘植物及食茱萸。在所有凤蝶中,柑橘凤蝶这名字最为特殊,因它是唯一与食草同名的蝴蝶。该虫中国各柑橘区均有。危害柑橘和山椒等。柑橘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柑橘凤蝶成虫翅面浅黄绿色,脉纹两侧黑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色宽带,宽带中有月形斑。臀角一般有一个带黑点的橙色圆斑。成虫喜访花。翅展61~95mm。主要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朝鲜、日本等地。界:动物界Animalia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昆虫纲Insecta目:半翅目Hemiptera亚目:异翅亚目Heteroptera科:红蝽科Pyrrhocoridae异翅目(Heteroptera)红蝽科(Pyrrhocoridae)300多种昆虫的统称。体卵圆形,长8∼18棉红蝽公釐(0.3∼0.7吋)。群居性,有些种分为有翅和无翅两型。棉红蝽属(Dysdercus)是棉花的害虫,吸液汁,其排泄物把棉铃染红。目前防治这种害虫的方法是喷洒粉剂或液剂。但并非所有红蝽都是害虫,如印度的光红蝽属(Dindymus)的幼虫吃白蚁,成虫吃苍蝇。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4节,喙4节,无单眼。红蝽(学名Pyrrhocoridae)是陆生昆虫的一个科。它们没有单眼。中文学名:纺织娘拉丁学名:Mecopodaelongata别称:筒管娘、络丝娘、纺织郎、络伟、莎鸡等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直翅目亚目:长角亚目科:纺织娘科纺织娘体形较大,体长约50-70毫米,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两种,纺织娘(一)(5张)其体形很像一个侧扁的豆荚。头较小,前胸背侧片基部多为黑色,前翅发达,其宽度超过底部,翅长一般为腹部长度的2倍,常有纵列黑色源斑。雌虫产卵器弧形上弯,呈马刀状。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有2片透明的发声器,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中文学名:蝗科拉丁学名:Acrididae界:动物界纲:昆虫纲目:直翅目科:蝗科俗称蝗虫或蚂蚱。体粗壮。触角短,不超过体长,呈丝状、剑状或棒状等。多数种类有2对翅,少数种类翅退化或缺翅。跗节3节,第1跗节腹面常有三个垫状物,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侧,产卵器短粗,顶端弯曲呈锥状,蝗科为[1]植食性昆虫,能取食许多不同科的植物,有些能造成严重危害,多数种类1年1代。卵为圆柱形而略弯曲,通常聚产于土中,外包以胶囊保护,又名卵囊。其形状、大小、质地、结构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本科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农林害虫,如竹蝗、[2]东亚飞蝗等.界:动物界纲:昆虫纲目:直翅目科:蟋蟀总科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节,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由2对管瓣组成。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对。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蟋蟀科Gryllidae和螽斯都是鸣虫,但是只有雄的才会发出声音,它是利用翅膀磨擦发声的。他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成虫,属不完全变态。蝇界:动物界纲:昆虫纲目:双翅目成虫体长4~l4mm。一类体呈暗灰、黑灰、黄褐、暗褐等色,另一类多呈蓝绿、青、紫等金属光泽。全身被有鬃毛。头部近半球形。复眼大,通常雄蝇两眼间距离较窄或相接,雌蝇较宽,或雌雄复眼距离区别甚微,或无区别。头顶有3个排成三角形的单眼。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前外侧有1根触角芒。非吸血蝇类的口器为舐吸式,由基喙、中喙和口盘(含1对唇瓣)组成,基喙上有1对单节触须。口器可伸缩折叠,以口盘直接舐吸食物。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中喙较细长而坚硬,唇瓣退化,喙齿发达。胸部前、后胸退化,中胸特别发达。中胸背板上鬃毛的排列、斑纹等特征是分类的依据。在中胸背板两侧有膜质翅1对,除短的前缘脉和亚前缘脉外,有6条不分支的纵脉和1条腋脉,其中第4纵脉末端的弯曲形状为分类鉴别特征。翅基部有翅瓣和上、下腋瓣,下腋瓣有的不发达或退化。在后胸侧板的上方有1对平衡棒。足上多毛,跗节分5节,末端具爪及发达的爪垫各1对和单一的刚毛状爪间突,爪垫密布纤毛,可分泌粘液具粘附作用并能携带病原体。界:动物界门:环节动物门纲:蛭纲一般背腹平扁,前端较窄,体呈叶片状或蠕虫状。体上无刚毛。体形可随伸缩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变。体前端的腹侧有1前吸盘,围绕在口的周围;后端有1后吸盘,多呈杯状,朝向腹面。身体由34个体节组成,最后7节愈合成后吸盘,实际分27节(图1)。每个体节的表面又被横沟分成3、5或更多的体环。头部背面有眼,眼的数目、位置和形状是鉴别种类的标志之一。有的从口中伸出1根管状吻。体表有感觉乳突。环带区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孔各1个。雄孔在前,雌孔在后,2孔相隔2环、5环或多至11环;少数种类的雄孔和雌孔在1个突起上或合为1孔。后端有1肛门。少数种类在体侧有呼吸器,如鱼蛭的呼吸囊或鳃蛭的鳃。叶蝉科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有颚亚门(Mandibulata)纲:昆虫纲(Insecta)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目:同翅目(Homoptera)亚目:蝉亚目(Cicadomorpha)成虫黄绿色或绿色,头顶前缘两复眼间有l条黑色横带,翅端三分之一处,雄虫黑褐色,雌虫淡褐色或灰白色。卵长约1.2毫米,长椭圆形,一端略尖,初产时白色半透明,后变淡黄褐色,近孵化前一端有l对红色眼点,卵粒单层整齐排列,每块有卵3~26粒。若虫5龄,中、后胸背面中央各有一倒“八”字形褐纹。小型昆虫,长仅3~12毫米,亦有体长超出1厘米的种。外形似蝉。单眼2或缺,位于头顶边缘或头顶与额之间。触角着生于两单眼之间或单眼之前。雄虫无鸣器。后足胫节有梭脊,上生刺毛,下方具两列粗大而明显的刺,这是区别相近种类的重要特征。后足基节伸达腹板侧缘,产卵器锯齿状。卵长椭圆形,中间微弯曲。若虫与成虫外形相似。鹿蛾科纲:昆虫纲Insecta目:鳞翅目Lepidoptera亚目:有喙亚目Glossata次目:双孔次目Ditrysia科:夜蛾总科Noctuoidea小至中等蛾子,外形似斑蛾或蜂类。喙发达。翅面常缺鳞片,形成透明窗状。前翅矛形、翅顶稍圆,中室为翅长的一半以上;后翅显著小于前翅,Sc+R1与Rs合并。腹部常具斑点或带。幼虫色泽鲜艳,具4对腹足,1对臀足,体表常具毛瘤,其上具毛簇;趾钩半环形。界:动物界纲:昆虫纲目:半翅目科:猎蝽科猎蝽科昆虫中型至大型,体壁一般比较坚强结实。多数种类为长椭圆形,少数类群体足细长,外观如蚊虫状。多为黄褐、褐色或黑色,部分种类鲜红色。头部相对较小,平伸,基部多少变窄,略成一颈状。头顶在单眼前方常有一横沟。触角细长,4节,第3、4两节长,并常具若干次生环节,致使触角视若节数很多。少数种类具长毛。多数种类具单眼。除个别类群的喙为4节外,绝大部分种类的喙均为3节,明显成弧形弯曲,粗壮,相对较短,端部尖锐;喙在静止时不紧贴头部腹面,与头部腹面均有一定距离,只末端接触前胸腹板;前胸腹板中央有一纵沟,沟底具细密横列棱纹,喙端即置于此沟中,与横纹摩擦可以发声。前胸背板大约成梯形,中部有深横沟将之分为前、后两叶。小盾片小。前翅爪片向端渐狭,且左右二翅在小盾片后即开始互相重叠,因而爪片接合缝不能形成。前翅膜片基部有2~3个大形翅室,可由端部翅室伸出一根或数根很短的翅脉,多不再分枝。少数种类无翅。前、中足胫节端部腹面常具海绵状垫,称海绵窝,可能与捕捉猎物有关。前足腿节有时粗壮,可具刺列。跗节3节(飒猎蝽亚科的前足胫节端部渐肥大,跗节2节,常反折隐藏于胫节端部的沟槽中,外观似若跗节缺失,颇为特殊)。雄虫抱器及生殖囊两侧对称。雌虫产卵器针状。勇斧螳界:动物界纲:昆虫纲目:螳螂目科:螳螂科属:斧螳属前胸背板宽约8.5mm,长约29.5mm。前足基节缺疣突,仅具刺,前足腿节与转节相接处有个黑点。前足转节向后伸时,其位置一般不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前翅前缘脉基部三分之一处有黄色或白色斑,此斑有的个体不甚明显。雌性体长8-10CM.雄性体长7-9CM。捕食性,并常自相残杀,交配时雄虫常被雌虫取食。取食于多种昆虫,是农林害虫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目:鳞翅目科:蛱蝶科成虫体型多中至大型,少数种类为小型。复眼裸出;下唇须粗壮。触角较长,端部锤状或单环蛱蝶(翅上面观)棍棒状明显。前翅径脉5条,臀脉1条;后翅臀脉2条,具肩脉。翅形变化极大,一些种类顶角尖突,一些种类具有尾状突。翅面颜色十分丰富。中室通常前翅为闭室,后翅为开室。两性前足退化,无作用,跗节无爪。卵呈半球形;卵表面具纵脊或横纹单环蛱蝶(翅背面观);卵散产或聚集在一起。幼虫长圆筒形,头小,许多种类体躯上布满棘刺。蛹为悬蛹。复眼裸出或有毛,下唇须各亚科不同;触角长,上有鳞片,端部呈明显的锤;基部有2条沟与头的中脊隔离。前足退化,缩在胸部下,没有作用;跗节雌蝶4~5节,有事略膨大,下方有刺,雄蝶1节,多毛,均无爪;胫节上有1对距,有爪,有中垫及侧垫。界:动物界Animalia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昆虫纲Insecta目:鳞翅目Lepidoptera总科:弄蝶总科Hesperioidea科:弄蝶科Hesperiidae鳞翅目弄蝶科(Hesperiidae)近3,000种昆虫的统称,全球分布。体小,肥短,飞行快速如跳跃。或认为弄蝶介乎蝶与蛾之间。成虫的头和身体似蛾,但静止时前翅多数像蝶那样上举。又无见於多数蛾类的翅繮。触角似蝶
本文标题:一些常见植物-蝴蝶-昆虫等介绍-生物学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2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