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论文)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学校名称:韶关学院院系:教育学院专业:10教育学学校代码:10576密级:公开中图分类号:G61摘要:《弟子规》为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为《训蒙文》,是一本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提倡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而且我们大学生正正在这个提倡的首位。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对道德的认识已经低下了。而《弟子规》可以培养其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和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关键字:《弟子规》;大学生;教育;道德“Disciplinesofchildren”on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educationalsignificanceAbstract:“Disciplinesofchildren”bytheQingscholarLiYuxiu,formerlyknownasthetraining“Mongolian”whichisaclassicmoraleducation.Sincethefoundingofourcountryhasbeenadvocatedtoimprovethemoralqualityofcitizens,andwearethecollegestudentswhoarethefirstadvocates.Butnowmostofthestudentsarelivingtheluxurylifeofdebauchery,hasbeenlowforamoralunderstanding.“Disciplinesofchildren”candeveloptheirsenseofrespectforeldersfilialpiety;developacharacterofamanofhonestyandtrustworthiness;developapositiveattitudetowardslifeandgoodinterpersonalhabitsandgreaterrespectforthe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Keywords:Disciplinesofchildren;Universitystudents;Education;Moral目录:1.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内容1.2.1《弟子规》所承续的传统1.2.2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1.3《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2.培养其“孝”2.1叙述“孝”2.2评价当代大学生的“孝”2.3怎样“孝”2.3.1倾听父母的需求2.3.2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3.培养其“谨”3.1什么是“谨”和《弟子规》中所提倡的“谨”3.2现代大学生实际情况3.3“谨”的基本要求和指导3.31“谨”的基本要求3.32“谨”的指导4.培养其“信”4.1叙述“信”4.2当代大学生的“信”现象4.3《弟子规》中“信”的教育意义5.总结1.绪论《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为《训蒙文》,是一本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况且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而根据儒家经典而作的《弟子规》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部分,甚至有些公司的笔试都是以《弟子规》为题。其中在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弟子规》,可指导学生学习,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中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尝试;而且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社会,解决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据人文学家研究,近十多年以来,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明显比以前的要差,尤其是“80后”和“90后”两代,更是因为生活的优越,环境的巨大变迁,使得他们沉醉于此而不能自拔。往往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就有他们这两代的身影。而更为担心的是受他们两代影响的“00后”。尊亲、尊师、尊友等中国传统的优良传统,在不断地被破坏着。为今之计,就只有为大学生们制定一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套守则规范。有学者曾在教学实践中,让大学生熟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和写作学习心得。很多大学生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深入明白与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更是不懂得。读了《弟子规》之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孝”、培养其“谨”和培养其“信”。2.培养其“孝”《弟子规》一书首先提出的就是“入则孝”,意思就是为人处世,首先要做的就是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在古时候来说,我们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孝顺我们的父母。而钱文忠教授在其书《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提到:“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就是孝要传达的一个意思。”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奢华的生活,最好的享受,糜烂的宿舍生活等,各式各样的浪费。难道父母辛辛苦苦赚来养育我们的金钱就是用来让我们浪费的吗?空闲时间,放假时间,我们的父母都巴不得天天让我们打电话回去,不为什么,就是想听到自己的孩子开心平安的声音,这,或许就是他们的享受了。然而,根据我们的所收集的资料显示:我们这边的大学生不是压根没给家里打过电话,就是打电话回家是为了拿生活费的。我们大学生们基本都是“离家出走”的人了,学校与家的距离使得我们无法用我们的行动去实际孝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电话回家,让父母知道我们生活得好。然而这都不能做到的,就证明“孝”在我们大学生中已经模糊了。因而,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道理来“补偿”。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是要努力去做。我们学会倾听父母的需要,并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但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讨得父母的欢心,甚至还可能遭到父母的误解和责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中国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不是交换。现在我们很多人认为,孝是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要孝敬他。那另外一个意思是,爸爸妈妈如果因为某些主观原因,或者某种客观限制,对你稍微差一点,你就不孝顺父母啦?这在传统当中是绝不允许的,传统认为,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今天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我们有没有人为自己的父母跑一次菜场,去买点儿父母想吃的时令小菜?我长到这么大,基本没有进过菜场。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些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做了没有?或者再降低一些要求,我们起码马上答应父母的呼唤,抓紧完成一件父母交办的事情,耐心听一下父母哪怕是唠叨的教训,哪怕是委屈地顺承一下父母就算是误解的责备。当然这么做,实际上也并不见得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尝试。3.培养其“谨”“谨”顾名思义,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但是,在《弟子规》里面,“谨”,不仅仅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它还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正确礼仪。众所周知,儒家是十分注重礼仪行为的。因此,在众多儒家经典著作里面,无不有“礼仪”和“行为”的影子。然而,我们的《弟子规》就是根据这些经典而创作出来的另一本经典。《弟子规》不仅将前人的思想加以整理和概括,而且还联系了当时的(指的是作者写书的年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新颖而又独特的见解——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弟子规》所要我们要做到的。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有报道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更成为重中之重。《弟子规》的学习可以确立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处事为人之道。然而,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大学生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师长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很多大学生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玩游戏,白天逃课;有些学生则过分追求品牌,追求服装的华丽,追求社会上的时髦,不顾及个人的经济能力,一味攀比;还有很多学生则根本没有卫生意识等等。诸多现状表明,大学生德育教育要从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大学生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第一,要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要养成勤勉学习的生活规律。第二,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弟子规》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再于它是不是名牌,是不是很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大学校园是知识的圣堂,礼仪的殿堂,大学生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第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熟读《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成富有教养的行为品格,这是《弟子规》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所在。《弟子规》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第一,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生地养的,是平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同类间应该以仁爱为相处的原则,提倡彼此平等、亲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人与人间的这种仁爱与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应来自于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征服他人的要靠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与夸夸其谈。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这样他人方才心服口服。第二,真诚协助合作,友好竞争。在与他人相处中,《弟子规》要求我们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不随便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好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人与人之间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大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鹤立鸡群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怪物”,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使得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例如,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宿舍朋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大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应倡导“公平公正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相互合作。”4.培养其“信”“信”即诚信。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一个永谈不厌的话题。我们不妨把“信”才开来:就是“人”和“言”了。因此,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信”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人要遵守自己说的话,对自己的话负责任。这就是“信”最基本的意思,也是最原始的意思。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由此,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追求时尚,随波逐流。现在的大学时代是个
本文标题:《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5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