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的位置:质量管理司质量信息工作工业产品质量指标新版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工业产品质量指标解释一、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1.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定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指企业按照不同层次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时,根据标准水平划分的加权产品产值(现行价,下同)之和与同期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下同)的比率”,用“G”表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个主导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在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综合治理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2.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与判断依据产品质量等级是将我国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原则上按照产品标准水平的不同,将相应的工业产品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目前,与目前我国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产品标准对应如下:(1)优等品对应第一个层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判断依据如下:a.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b.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c.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本身属于等同或修改采用的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d.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根据需要选取若干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包括相应的检验方法;e.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通过测量国外先进产品(作为实物标准)性能所得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方法;f.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从有关技术资料中得到的国外先进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办法。g.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标准。(2)一等品对应第二个层次(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且不属于第一层次类型标准的),判断依据如下:a.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b.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3)合格品对应第三个层次(企业标准和其他标准,且不属于第一、二层次类型标准的)和其他情形,判断依据如下:a.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b.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c.其他情形。3.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的计算方法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公式为;(1-1)式中;(1)α1、α2、α3分别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加权系数。为了鼓励我国各类企业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在现行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统一规定α1=1.0、α2=0.8、α3=0.6。(2)P1、P2、P3分别为企业报告期的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产值。(3)P为企业报告期的工业总产值。(4)P=P1+P2+P3。另外,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表示为:(1-2)式中,G1、G2、G3分别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产值率。计算公式分别为:(1)优等品产值率(G1)是报告期全部优等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1-3)(2)一等品产值率(G2)是报告期全部一等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1-4)(3)合格品产值率(G3)是报告期全部合格品产值与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之比。(1-5)(4)根据上述定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1-6)或者(1-7)4.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物理意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直接描述了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区标准的情况,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1、若G=6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合格水平,企业完全采用自身标准或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2、若60%<G<8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合格水平与一等品水平之间,企业主要采用自身标准或基本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随着企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的力度加大,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将逐步提高,并接近80%。3、若80%<G<10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一等品水平与优等品水平之间,企业主要采用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组织生产。随着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加大,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将逐步提高,并接近100%。4、若G=100%,说明工业产品总体处在优等品水平,企业完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5.计算实例A企业是B行业的一个中型企业,2004年1季度A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04216万元,生产的工业产品品种有38项,其中优等品12项,累计产值44421万元;一等品3项,累计产值32993万元;合格品23项,累积产值226802万元。B行业2004年1季度的工业总产值为4942660万元,生产的工业产品品种有333项,其中优等品120项,累计产值944210万元;一等品33项,累计产值1729930万元;合格品180项,累积产值2268520万元。A企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步骤为:(1)优等品产值率(2)一等品产值率(3)A企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B行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步骤为:(1)优等品产值率(2)一等品产值率(3)B行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A企业1季度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仅为68.01%,而B行业同期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74.64%。显然,A企业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大大低于B行业同期的平均水平,表明其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采用的标准水平偏低,属于B行业中研制与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6.统计上的说明产品质量等级是指产品按照不同层次标准组织生产的统计分类,而不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实际分等。对产品进行标准等级的划分是国家宏观评价产品质量水平的需要。二、质量损失率(F)1.质量损失率(F)的定义质量损失率是指产品质量成本的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现行价,下同)与工业总产值之比。质量损失率是全国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主导指标之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性指标。通过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分析,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降低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减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降低产品总成本;促进企业改进产品结构,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2.计算方法(1-8)质量损失率F可以分解为内部质量损失率Fi和外部质量损失率Fe(1-9)(1-10)式中:F——质量损失率;Fi——内部质量损失率;Fe——外部质量损失率;Ci——报告期内部损失成本;Ce——报告期外部损失成本;P——报告期工业总产值。3.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的统计原则(1)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原则a.报废损失费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的产成品、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和能源动力等消耗。b.返修费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所更换零部件,原材料的费用,以及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返修费用。费用来源为基本生产。c.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重复检验或重新筛选支付的费用。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车间费。(2)外部损失成本的统计原则a.索赔费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支付用户的赔偿金(包括罚金)、索赔处理费及差旅费等。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b.退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用户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包括损失费、运输费和退回产品的净损失等。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c.折价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质量标准,折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费用来源为销售。d.消费服务费①根据保修规定,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差旅费、办公费、劳保费、更换零部件成本,所需器材工具、运输等费用。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②保修服务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e.诉讼费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法律纠纷而额外发生的费用。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f.召回费因产品质量问题需采取召回措施而额外发生的费用。费用来源为企业管理费。4.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及归集方法(1)费用的收集渠道a.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帐户中直接获得;b.从现有的各种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帐户中分析获得;c.从统计原始资料或凭证中分析获得;d.从各种质量原始凭证中分析获得。(2)费用的归集内容和开支范围a.根据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三级科目的原始凭证和费用的开支范围按归集内容进行归集。b.归集内容和开支范围详见GB/T13341-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及其附录。5.统计上的几点说明(1)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法为了使质量损失率的统计、核算、科目设置等规范化,国家制定了GB/T13341-91《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核算方法》,这一标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仅靠国家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规定来收集有关数据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所以各部门、地区、企业还必须根据上述规定,各自制定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具体实施办法。(2)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是计算质量损失率的两大要素,也是构成企业质量成本的两项重要内容,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降级、降价或停工损失等费用,这类费用收集的渠道,一方面是从会计凭证中分离实际发生的损失费用,另一方面则需要从统计凭证中获取客观存在的效益损失数据。所以,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才能得到完整、真实、有效的数据,做到全面统计。正确核算与分析质量损失率。当然也可以先从开展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统计入手,推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6.质量损失率计算实例某机械行业2004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419957万元,内部质量损失41620万元,外部质量损失20610万元。该行业质量损失率计算如下:质量损失率内部质量损失率外部质量损失率7.质量损失率(F’)质量损失率(F’)是质量损失率(F)的补充,从工业增加值的侧面反映质量经济性的指标。其计算方法同上,只是母项使用工业增加值(K,现行价)。质量损失率F’=────×100%K三、工业产品销售率(S)1.工业产品销售率(S)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工业产品销售率(S)是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下同)与同期工业总产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1-11)式中:S——工业产品销售率;Ps——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P——报告期工业总产值。2.工业产品销售率(S)的作用Ci+Ce工业产品销售率(S)是国家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通过工业产品销售率,国家可以获得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和用户对质量的反馈信息,它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3.计算实例某省2004年工业总产值7228989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68908280万元,该省2004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计算如下:四、新产品产值率(N)1.新产品的定义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若产品只在外观、颜色、图案、包装上有改变,或仅在技术上有较小的变化,不作为新产品统计。本报表中的新产品既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N)是指报告期企业生产的新产品产值(现行价,下同)与报告期工业总
本文标题:新质量指标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