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第三节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价值•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一)关于游戏与教育•从本质看:两种不同的活动发起人控制因素出发点参与方式组织性涉及知识作用方向游戏游戏者内在动机需要、兴趣、能力单边自主无已有经验向外表现教育教育者外部要求目标、任务、内容双边活动有未知领域向内吸收•从活动的方向看:有内在联系•1.游戏的结果和教育的目标都是儿童的发展。•2.游戏的内容与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儿童的发展体现了游戏与教育的内在联系,游戏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二)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幼儿游戏: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具有自发性、发生的无意性、发展的偶然性。•幼儿园游戏: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具有组织性、发生的有意性、发展的方向性。•从幼儿游戏到幼儿园游戏的转化过程,游戏的外部条件有一定的规范,游戏的本质不变。•幼儿游戏和幼儿园游戏具有本质一致性。•发展的视角——游戏——幼儿游戏•教育的视角——游戏——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游戏活动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1.从教育活动的不同主体角度看:•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自发、自在和自足的“自然活动”。•对于教育者,游戏不再仅仅是幼儿的“自然活动”,他们总是希望把它“变成”具有“教育性”的活动。•2.从幼儿园游戏的实际发生条件来看:•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养的教育机构或场所。这种“人为的”情景本身就蕴含着幼儿园游戏的“教育性”潜质:•①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成人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质化。•②幼儿园的游戏使幼儿有更多的伙伴和材料可供选择,但是它同时也使幼儿“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③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总是会促使他们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某种程度的干预。•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是具有“自然性”的活动,对于教育者是具有“教育性”的活动。•不能简单地把幼儿园的游戏看作是发生在或移植到幼儿园的儿童的自然游戏。•美国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指出,教育性游戏的特征在于它“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满足与快乐”。•教师的任务在于改造儿童的自然游戏,使它既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又保持游戏的性质。•“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教育性”只能说明幼儿园游戏的特殊性而不能否定幼儿园游戏的“自然性”。相反,“自然性”正是幼儿园游戏存在的依据。•二、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一)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的组织形式•1.对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素质的关系定位•传统教育:侧重于知识的积累,通过上课形式直接灌输知识。•现代教育:着重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2.对教育与游戏的认识•教育:严肃的传递知识的过程,上课最能体现这一本质。•游戏: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不直接传递特定知识。•“上课”不适宜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形式:•1.抽象的言语讲授方式不适宜于幼儿的认知活动特点;•2.集体教学的方式不能满足幼儿对个别化教学的需求;•3.“静坐听讲”的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上课与游戏的发展适宜性比较上课的特点幼儿学习的特点游戏的特点言语为主要沟通媒介语词思维能力差思维直觉、具体形象操作性具体性长时间静坐听讲纪律、服从、安静好动、好奇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性集体教学不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需要个别化交往与指导学习方式、速度上的个体差异个体适宜性社会性预成性、演绎性教学对“有意义学习”的需要建构式学习反应性教学•3.游戏与教育的结合•(1)游戏的生活性与幼儿教育•(2)游戏的愉悦性与幼儿教育•(3)游戏的自主性与幼儿教育•游戏的特征和发展价值表明,游戏对能力的培养举足轻重,幼儿园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使游戏也成为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二)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认识•1.游戏的教育化•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2.教育的游戏化•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3.前提•游戏的教育化是在一个大的幼儿园教育范畴内认识的,教育者对游戏的外部条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游戏的性质不变。•教育的游戏化是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认识的,教育的方法、过程、氛围,以及儿童的活动体验具有游戏的特征。•4.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例】区域游戏——汽车博览会•在“方便的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班里创设了“汽车博览会”区域,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车,布置区域,并兴致勃勃地在区域中参观和玩耍,有的喜欢进行汽车比赛,有的喜欢进行汽车比较,有的喜欢交警游戏,有的喜欢制作交通标志……“汽车博览会”对男孩子的吸引力尤其大,这里经常会因为能够容纳的人数不够而出现争执现象。•三、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一)幼儿园游戏既是内容又是形式•作为内容:归属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案,归属于幼儿园的课程,与幼儿的生活、学习、劳动并列,并且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活动。•作为形式:幼儿学习、生活、劳动的一种载体。•据此区分幼儿园游戏的类型:自发游戏和教学游戏。(二)以活动的本体特征区分两类游戏开展方式本体目的涉及知识事先设计功利性对结果的考虑本体性游戏幼儿自发游戏游戏本身已有经验无无无手段性游戏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未知领域有有有•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以成为游戏,也可以成为教学。•手段性游戏的本质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四、游戏与学、游戏与教•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学习:学习者的单方面活动•狭义学习: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广义学习:教育情境之外的学习•(一)关于游戏与“学”的几种态度•1.对立论:业精于勤荒于嬉。(游戏与狭义学习对立)•2.同一论:游戏就是学习。(游戏与广义学习同一)•3.相关论:游戏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与狭义学习相关)•4.统一论:游戏和学习可以互相转化。(游戏与广义学习统一)•(二)关于游戏与“教”的分析•1.如何理解“寓教于游戏之中”•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例如:•探索:自发探索、诱导探索•游戏:本体性游戏、手段性游戏•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教学:启发教学、灌输教学•游戏与教学的相通,即教学的游戏化。•(1)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游戏可以是教学的先导,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2)游戏和教学的转化: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2.幼儿园游戏有没有目标•(1)目标对游戏和教学是不同的,游戏没有外显目标,却有内隐目标。•(2)当教学游戏化的时候,外显的目标应该是隐蔽起来的。•①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②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3)两类活动的目标实现•①本体性游戏:根据长时目标。一般目标和方向目标,计划游戏环境的创设(时间、空间、材料)。•②手段性游戏:根据即时目标、特定目标和阶段终极目标,在每次或每阶段活动中以趣味教学的方法达到目标。•(一)什么是基本活动•最经常、最适宜、最必须的活动•1.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①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②幼儿以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2.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幼儿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同步。•3.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①游戏具有自发练习的功能,促进动作和心理发展成熟。•②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以略高于现有发展水平的表现方式去行动。•(二)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1.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自发自主的游戏的机会。•2.幼儿园要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3.两类活动的比例•①年龄的坡度:自发自主的游戏——目的明确的学习活动•②活动内部结构的坡度:纯粹的游戏——纯粹的学习•封闭、高结构——目标鲜明、控制直接(上课)•开放、低结构——目标隐蔽、控制间接(游戏)•活动结构的坡度从属于年龄坡度,同时服从于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幼儿年龄,使活动的组织结构偏向教师间接控制的、开放的低结构。•检验活动的组织结构:目标隐蔽、满足幼儿需要、发挥幼儿主动性、重过程轻结果。•思考与讨论:•幼儿园游戏的理想与现实。•为什么是这样?本章小结•一、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基础•(一)生理基础: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二)心理基础: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二、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五)游戏与儿童的个性特征•三、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价值•(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1.关于游戏与教育:有内在联系的两种不同的活动•2.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二)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1.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的组织形式•2.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认识•(三)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幼儿园游戏既是内容又是形式•手段性游戏的本质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四)游戏与学、游戏与教•1.关于游戏与“学”的几种态度•对立论、同一论、相关论、统一论•2.关于游戏与“教”的分析•(1)如何理解“寓教于游戏之中”•(2)幼儿园游戏有没有目标•(五)关于“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理解•1.什么是基本活动•2.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两类活动的比例,考虑的坡度:•①年龄的坡度②活动内部结构的坡度【复习与思考】•1.游戏对儿童身体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2.游戏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3.游戏为何有助于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4.游戏如何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5.游戏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价值?•6.游戏对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有何价值?•7.论述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补充材料:•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一、利用游戏的三种策略•“筛选”、“改造”、“再造”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待和利用游戏的三种基本策略。•三种策略共同之处:•①都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谈论儿童游戏的重要性,把游戏看作是幼儿的“天性”;•②都主张对儿童的“自然活动”加以不同程度的“管理”。•人们总是在根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活动的实际需要对儿童自然的游戏加以选择和规范。•二、游戏在现代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一)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双向关系,课程包含游戏,幼儿的游戏又影响课程内容。•(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1.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非游戏模式、游戏模式•2.我国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乐学——游戏是课程内容——课程游戏化游戏与课程•【例】美国幼儿教师玛丽琳根据本地区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规定,将要教儿童1——20的认数和计算。于是,她将教室的角色游戏中心转化为一家商店,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材料:游戏中心原有的一杆天平秤和一把老式的吊杆秤,儿童可以用他们称商品的重量;一个带有数字的印章,儿童能转动着来变换数字,标出商品的价格;几台手揿计算器及从三年级老师处借来的老式加法器,儿童可以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可供出售的商品——几种小物品,如尤尼菲克斯立方体积木等。她还提供了商店印刷的过期优惠券及本地超市发放的每周广告,利用上面的图片和数字,使“顾客”们更了解商店的信息。•材料提供后,商店开业了。可就在开张那天,“营业员”和“顾客”发现,教师玛丽琳还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没有提供钱:“顾客”需要钱才能来商店购物,“营业员”需要钱来找零。于是,一个制作纸币和硬币的小组操作项目生成了,孩子们运用原有的数字概念和经验制作起了钱,并投入到商店。这样,商店游戏可以正式开始了。•1.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优势•(1)游戏中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儿童形成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态度•(2)游戏假想的特点,可提升知识学习对儿童的意义和重要性•(3)游戏注重手段而非结果的特点,能营造心理安全的环境,使儿童愿意尝试新的或困难的实物•(4)游戏能提供儿童广泛的学习机会•
本文标题: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第三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9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