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本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8)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2、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能力实现(课程名称,含必修课与选修课)1.1人文社会科学等的基本知识1.1.1科学发展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1.1.2政治经济学知识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等1.1.3哲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文化素质1.2.1历史与文化东亚文化交流史、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等1.2.2语言与文学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赏析等1.2.3科技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系列讲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等1.2.4当代中国与世界大众传媒和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中国等1.2.5艺术教育20世纪中国歌曲史概况、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1.2.6法学、经济与管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1.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1.3.1数学与逻辑思维知识几何与代数,微积分、数理方程、复变函数1.3.2相关自然科学基础大学物理,量子与统计1.3.3专业基础知识与技术工程图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数字逻辑与处理器、数据与算法、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基础、通信与网络、媒体与认知等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1.4.1物理电子学专业基础知识物理光学、激光原理、集成光电子学概论、信息显示技术、光电子技术基础等1.4.2电路与系统专业基础知识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路原理1.4.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天线原理、射频通信电路、微波电路设计1.4.4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现代通信原理、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1.4.5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基础知识信号检查与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图像信息原理等1.4.5信息网络与复杂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导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践等1.4.6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及趋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引、专业前沿概论1.5基本技能1.5.1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数字逻辑与处理器实验、电磁场与微波实验,物理电子学基础实验等1.5.2具有设计系统、仪器、部件的能力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数字逻辑与处理器实验、电磁场与微波实验,物理电子学基础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等1.5.3具备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Matlab高级编程与应用、电子电路综合实验、通信电路实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设计、通信原理实验、语音信号处理实验等1.5.4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报告和参与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磁场与微波实验,物理电子学基础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Matlab高级编程与应用、电子系统设计、通信电路实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设计、通信原理实验、语音信号处理实验等2.1沟通、交流与文字表达能力2.1.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文化素质选修课2.1.2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水平I,II,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2.1.3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篆综合论文训练2.1.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及课程设计2.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1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综合论文训练,各类实验设计2.2.2具有整合资源,分析需求、细化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专题实验等2.2.3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等2.2.4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2.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2.3.1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2.3.2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2.3.3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2.3.4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工程实践2.4组织管理能力2.4.1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各种科技竞赛,社会实践2.4.2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各种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2.4.3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生产实习,各类专题实验,各种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2.4.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伦理学理论与道德实践等3.1创新能力3.1.1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各种实践环节,科技竞赛,SRT,科研项目3.1.2具有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各种实践环节,科技竞赛,SRT,科研项目3.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2.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知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与管理,生产设备与工艺,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3.2.2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道德规划与职业行为准则,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2.3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3具有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3.3.1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3.2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3.3.3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生产实习,短期出国交流,海外学者短期讲学3.4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4.1根据社会急需和学科前沿,不断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专业相关课程3.4.2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追求卓越的执着态度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专业相关课程3.4.3具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专业相关课程3、本科专业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大类领域(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五个本科专业)共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个性鲜明、能力突出,具备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卓越创新人才。3.2基本要求通过低年级信息大类培养和高年级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3.3学制与学位授予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3.4基本学分学时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7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38,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3.5信息大类平台课信息大类平台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五个本科专业学生在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实践环节等方面课程和学分的统一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进行较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科学方法、基本能力和技能培养。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学习,以利于学生选择后续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分为必修课程组、必修学分课程组和选修学分,学生可以在各专业院系指导下按学分要求选修同类的高档课程替代。必修课程组:含不少于31学分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3学分学科基础课、12学分实践环节必修学分课程:含不少于6学分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不少于21学分的学科基础课建议选修学科基础实践环节《电工电子工艺实习》(不少于1学分)。各组课程情况详见七。3.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核心课共5门,16学分,其中5学分为实践教育环节。电磁场与波3学分,可选电动力学(4学分)固体物理基础3学分、概率论与随机过程(2)3学分媒体与认知2学分生产实习5学分3.7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3.7.1.公共基础课程(26学分)(1)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1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体育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3)外语8学分大学英语课程必修8学分,安排在大学1-2年级,每学期必修1门,其中必修课组的课程至少占4学分。新生入学进行英语分级考试,分4个级别,建议进入相应级别的“学术英语读写”或“学术英语听说”课程学习,也可选修必修课组的其它课程。外语课程目录请见附件。清华大学英语水平(1)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必须在完成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学习之后,于第三学期秋季学期开始报考。考试成绩以等级记录(清华大学英语水平4-8级,8级为最高等级),不计学分。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11)。3.7.2、文化素质课(1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修满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共划分为八大课组:哲学与人生;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环境科技与社会;当代中国与世界;基础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其中必须在课组5中选修1门核心课程。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3.7.3.信息大类平台课程(不少于73分,其中实践教育环节不少于12学分)(1)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不少于37学分)1)必修10门课,不少于31学分数学6门不少于21学分微积分A(1)5学分微积分A(2)5学分线性代数(1)4学分线性代数(2)2学分随机数学方法3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概
本文标题: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0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