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树立科学质量观,强化质量督导制
树立科学质量观,强化质量督导制南昌大学扶名福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并提出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教育教学质量观、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内容、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工作进行阐述和探讨。旨在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观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内容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工作一、教育教学质量观质与量一起构成事物的规定性。“质”:实,信也。《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量”是质的等级、规模、范围和结构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只有全面地、科学地把握事物的质量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操作事物。教育质量是一个难于统一界定的概念。高校教育质量就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并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我们国家,教育目标是国家层次的,是总的基本质量要求,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由于质量观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对教育质量有不同的宏观和内涵表述。由于质量观的不同,质量的界定不一,显然质量的标准也就有所不同,质量标准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英国就曾经多次修订过大学教育质量标准。目前英国的QualityAssuranceAgencyinHigherEducation就制订了一套近年实施的全英高校学术标准和质量准则,同时对医学、生物科学、工程、历史等42类学科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其学科质量准则体现了对人才的德、智、体全面素质的要求。并十分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科的前沿性,学习中的批判精神,运用知识的创造性,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适应就业需要的品质等就不同的学历和学位分别提出了要达到的水平。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提出学院要在理、工、医学领域提供世界级的学术、教育和研究,使学生能充分发展。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立的贡献者,为全球背景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美国院校鉴定规则中对本科生提出的质量要求为:具有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与专业相关的技术能力、科学定量的论证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认识和理解自然、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对人类美学和伦理学范畴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要求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及其关系,通过选修课适当发展其他智力兴趣。哈佛大学校长德里格柏克在1996年曾指出:哈佛大学的人才应当能够将世纪的忧虑转化为跨世纪的沉思,将失去了的年代导向动态平衡。哈佛的学生要跨出国门,在他们身上进行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现代科技与人文传统的融合。1995年,韩国政府在其教育改革方案中要求,教育必须从以知识记忆为主向以培养创造力为主转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麻省理工学院在50年代初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背景的工程师,现在明确提出,要转向培养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工程师。在我国国家层面上的高等教育质量目标也有沧桑的经历。十九世纪80年代中期,清王朝在京师设立同文馆和一批外语、武备、技艺学堂,培养精通“西学”的军事和技艺人才。清末期间,还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目标。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在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学生入学,及为研究学问,不为作官发财”。南京国民政府期间教育部颁布条款指出:“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专科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那时就区分了大学和专科的层次和育人宗旨。20世纪初,外国教会在中国办高等教育,其培养目的是“培养中国学生成为中国社会未来的领袖和指导者”。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提出“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1958年,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提出的方针是“以典型产品带动教学”,“现场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和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中都明确规定学校的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法》还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还规定了不同的学业标准。如“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许多大学都树立了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上海师范大学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体魄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南京大学曾提出要培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优化的能力结构”并“有全面的优良素质”的人才。福建师范大学提出要构建“品格优良、基础宽厚、师能突出、个性鲜明、乐于育人、富于创新”的师范人才培养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一些高水平大学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中南工业大学决定把学校办成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上海交大逐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也在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我校也正探索和实践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专门人才”。从上述可知,教育质量及其质量目标是具有主观性的。这表现在质量是一个哲学概念,深受教育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难以统一定义。既时有统一定义,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教育质量及其质量目标是具有时空性的。这表现在质量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空间概念。不同时代所要求的教育质量及其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教育质量观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传统、体制、理念不同,必然会影响质量的理解。即使同一个国家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也客观的存在不同的质量标准。教育质量及其质量目标是具有层次性的。这表现在质量也是一个可分类别层次的概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必然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教育质量及其质量目标是具有实践性的。质量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教育质量一样也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去变化质量观、去表现质量观。教育质量观实质上就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观念问题。上个世纪后十年,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解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过了一段段、一程程曲折的道路,为我国的进步强大作出了贡献。但人们也普遍反思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教学条件不适应、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人们还反思到,我们过去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强。同时人们也反思到,中国的普通高校,人才特色不明显,规格单一,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人们还认识到,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质量观问题上,过去还有重文凭、学位,轻实际能力,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规模数量,轻教学建设与质量的现象。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许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没得到很好的发掘,这也使我们的培养质量受到影响。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人们已清楚看到了传统教育的各种弊端和不适应性。本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标准的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人们也普遍认识到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必须坚持人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必须坚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质量观。这就要求本世纪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也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并且要求这三者协调融合在21世纪的每一个大学生身上。同时21世纪高等学校培养的人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四个要素。back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内容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周远清同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指出过: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主旋律,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育质量的好坏、高低受许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的督导,也可分为外部督导和内部督导两部分。外部督导可以定义为是政府的、社会的督导。也既是说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接受政府的督导,同时也接受社会评估机构的督导。内部督导是学校内部的质量督导,这里主要讨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督导问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和相应的培养方案确定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了。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或者说我们必须督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督导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二)教学条件与利用(三)教育教学管理(四)教学环境和氛围(一)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人才是立校之本,人才兴,学校旺。高素质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的教学的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怎样强调教师质量都不为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质量的保障基础是教师。在新世纪教师应具备新素质。教师素质建设必须围绕高校的主要职能来展开,即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识、水平和能力。高等学校教师的学识要广泛、精深,不仅要掌握本学科与专业领域的知识,还应了解、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新进展,以适应现代科学的交融化趋势。教师必须自觉的发展其自身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质;教师必须了解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规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用自己的学识、人格的精神影响、感召和教育学生。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应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要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能及时而恰当地把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是终身教育的先导,努力更新知识和技能,要增长服务社会和实践的才干。当然教师应当被社会公认为师表,并应有必要的地位、权威和相应的工作、生活条件,同时学生和整个社会有权期待教师以献身精神和敏锐的责任感完成他们的职责。back(二)教学条件与利用这里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与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对教学工作而言,教学条件的保障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这方面也必须加强督导。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这是经费投入的基本原则。正常运转经费不足会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短斤少两”的现象。《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要“保证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经费逐步增长”,“高等学校的的举办者应当保证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有的学者指出:如果政府对高校的投入达不到其所需业务费开支的50%,要保证其质量是非常困难的。教学经费需要合理的支出结构,要按教学必须和节约原则来投放。学校必须依法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合理使用、严格管理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仪器设备是教学、实验、科研的必备之物,没有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按培养方案让学生参加实验、实践是学生产生“所想、所思、所悟”的必须途径,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教育需要强有力的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要有能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基地。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设施要按教学必须、平台性质、综合功能、新远超前、勤俭节约的原则来建设。要按教育部示范实验中心的要求来建设实验、实训基地。要有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实验、实训队伍,要有高水平的管理,要有最好的开出率、使用效率和最大的开放程度,要体现教与学的最大利益化。back(三)教育教学管理
本文标题:树立科学质量观,强化质量督导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