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建水县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建水县城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报告11.导言1.1背景根据《建水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为了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城市以向北发展为主,城市行政中心将迁至北部新区,随着居住生活片区的发展,还将在北部新区建立商业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以及鸡石公路沿线的产业片区,形成综合功能的发展地区。目前,建水城市的北部新区发展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规划意向项目多达几十个,政府行政大楼正在建设之中,需要编制北部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各项开发活动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环境保护和空间形态等方面都达到规划目标。1.2依据本项规划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规范依据为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政策依据为《建水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0年)。相关规划文件还包括《建水县城道路工程规划设计(2002-2020年)》(2002年)、《建水县城给水工程规划设计(2002-2020年)》(2002年)和《建水县城排水工程规划(2002-2020年)》(2002年)。1.3范围规划地区位于建水城市的北部区域,南临沙拉河,北接鸡石公路,东起泸江路,西止西纵二路和北山,总用地面积约为588.6公顷。1.4内容本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规划报告、规划文本和开发控制图则。规划报告分为二个层面。城区发展规划包括结构规划、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地区城市设计包括城市设计结构及其元素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控制及其形态示意。规划文本包括通则和细则,涉及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与地块开发控制图则一起,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2.规划目标和原则建水县城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报告22.1合理的功能构成规划地区位于建水城市的北部区域,依托鸡石公路和建通公路的有利区位条件,形成综合发展的城市新区,包括城市中心功能、生活居住功能和物流/市场功能,既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资源,也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造了必要条件,现实城市功能和空间的结构重组,确保了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之间的长远协调关系。2.2协调的空间布局地区发展包括城市中心、生活居住和物流/市场三项主要功能,用地布局应当考虑主要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的有关影响、以及与南部旧区的结构整合,尽可能满足各项主导功能的空间和区位需求。2.3宜人的建成环境北部新区作为城市行政中心的所在地,又是商业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之一,必然形成人流集聚的地区,需要提供亲切宜人的公共开放空间;同时,北部新区也是居住发展的主要地区,应当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营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生活环境。2.4独特的城市形象建水城市的南部旧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脉及其形象特征。尽管沙拉河及其两侧绿带形成南部旧区和北部新区之间的缓冲带,北部新区仍要与传统城市形象保持适当的过渡和对话,但更应当塑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形象,体现城市发展过程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形象的多元性和延续性。2.5有效的规划管制为了有效地实施规划意图,拟采取综合管制体系,包括一般区段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二个层面。3.现状概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水中心城区以老城为依托,向西部和北部拓展,并以向北发展为主。规划的北部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位于沙拉河和鸡石公路之间,沙拉河以南是建水旧城,鸡石公路以北是工业发展地区。因此,沙拉河和鸡石公路及其两侧绿带形成北部新区与建水老城和城北工业地区之间的结构性分隔绿带。建水县城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报告3除了西北角的小山丘,整个地区的地形较为平坦,呈现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的地势形态。规划范围的现状用地仍以农田为主,各类建设用地合计小于30%(见表1)。传统村落沿着乡间道路形成不规则的集聚状态,近年来的新建项目沿着东正路两侧形成比较松散的分布格局,并与传统村落交叠混杂。除此之外,较为大型的已建和在建项目(如糖厂、广慈宫居住小区,政府行政大楼和县政府公务员小区)都散布在323国道的西侧区域。规划地区的道路网络尚未形成,只有323国道和东正路南北贯穿规划地区,往南连接建水旧区,向北连接鸡石公路。表1:现状用地一览表面积(ha)比例(%)居住用地一类居住9.021.53二类居住11.341.93四类居住65.4111.11小学0.480.08幼托0.120.02小计86.3714.67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5.230.89商业服务3.190.54市场6.281.07宾馆0.790.13文化娱乐1.090.19医疗卫生0.130.02教育科研0.820.14宗教设施0.560.10小计18.093.07工业仓储用地一类工业6.301.07二类工业13.632.32仓储9.331.59小计29.264.97道路25.284.29公路用地1.290.22铁路用地0.400.07其它水域6.191.05农田/空地410.5969.76弃置地5.630.96特殊用地2.040.35小计424.4572.11合计588.61100.00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以向北发展为主,目前已有几十个规划意向项目(见表2),以行政办公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为主,相应地较为集中在323国道和永善路的两侧地带,也有一些住宅建设项目分布比较分散。由于绝大部分的规划意向项目尚未建设,在满足这些项目的用地要求的前提下,有必要对于个别项目的区位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规划结构的整体合理性。表2:规划意向项目一览表建水县城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报告4地块编号项目名称和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PA1自来水厂(U11)-PA2消防大队(U9)0.33PA3交警指挥中心(U9)1.00PA4烟草公司(C1/C2/R2)-PA5国土资源局居住区(C1/C2/R2)1.67PA6民政住宅用地(R2)1.00PA7税务局(C1)-PA8国土资源局(C1)0.67PA9民政办公用地(C1)0.40PA10检察院(C1)0.72PA11法院(C1)0.78PA12县政府(C1)-PA13公安局(C1)1.33PA14武装部(C1)1.07PA15建设局(C1)0.67PA16地税局(C1/R2)1.33PA17盐化公司(C1)0.31PA18国税局(R2)2.67PA19金盾小区(R2)-PA20广慈宫小区建行片区(C1/R2)0.89PA21建水广电中心(C3)1.00PA22建水中医院(C5)1.33PA23广慈宫小区司法住宅组团(R2)0.33PA24教育局居住(R2)2.29PA25教育局办公(C1)0.35PA26建设局小区(R2)5.47PB1房管处(C1)0.71PB2农机公司(C1)1.20PB3电力公司(C1/R2)4.00PB4农业银行(C2)0.67PB5会议中心(C9)2.70PB6信用社(C2)2.67PB7民营经济一条街(C2)-PB8青少年活动中心(C3)2.67PB9红会医院(C5)0.20PB10防疫站(C5)0.33PB11妇幼院(C5)0.33PB12宾馆(C2)8.88PB13医院(C5)-PB14老年福利院(C9)0.67PC1飞达公司(C1)-PC2客运中心(T2)0.50PC3永善小区(R2)14.864.地区发展规划4.1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利用优越的区域交通条件,确定北部新区的功能定位包括以行政为主导、文化和商业并重的城市中心之一,居住发展的主要地区,面向区域公路交通的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1)新的城市中心建水县城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报告5城市行政中心迁至北部新区既有利于保护建水老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将推动北部新区的发展。作为城市居住发展的主要地区,有必要在北部新区设置新的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中心,以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既满足地区居住生活的需求,也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品质,但不会受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各种限制。(2)居住发展的主要地区在保护南部旧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建水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了适应城市人口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旧区人口的疏解,必须提供相当规模的居住发展用地。从区位、环境和地形而言,北部新区是居住发展用地的理想选择,城市中心部分职能的北迁将会推动北部新区的居住发展。(3)面向区域公路交通的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规划地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域公路条件,鸡石公路和建通公路位于地区的北侧。因此,地区北部是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的理想发展区位。4.2规划结构(1)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包括行政、文化和商业/商务三个片区。以东西向的绿带作为公共开放空间,串连行政、文化和商业/商务中心,以南北向的永善路作为城市商业发展轴线,构成“T”形分布格局。(2)居住片区以323国道和东正路作为交通性主干道为界,形成三个居住发展片区。沿着北横五路和东坝路,东部和西部居住片区的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带状发展格局,以永善路为轴线的城市商业发展地带包含中部居住片区的商业服务设施。(3)产业片区依托优越的区域交通条件,同时又要避免外来交通穿越城区,在地区北部设置工业/物流/市场片区。4.3用地规划4.3.1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北部新区作为城市行政中心,以及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卫生等相当集中的地区,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高达15.1%。行政、文化和商业三个中心构成“T”形分布格局,其中的文化中心包括规划意向项目(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会议中心)和“民族文化艺术中心”计划的部分项目(文化馆、科技馆和人民会堂等)。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在地区北部的鸡石公路沿线形成集中发展地区,医疗卫生设施、广播电视中心和大型宾馆等集中在地区南部的323国道两侧。4.3.2居住用地规划建水县城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报告6居住用地所占比重为43.3%,其中1类居住和2类居住分别占居住用地总量(不包括幼托、小学和中学)的29.1%和70.9%。按照1类居住用地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60m2/人和2类居住用地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5m2/人,以及各类住宅的开发强度,测算北部新区的总居住人口为65000人左右,作为配置各类居住服务设施的依据。小区级公共建筑(不包括教育设施)的配置标准为0.5m2/人。在东部和西部居住片区,北横五路和东坝路两侧的小区级公建设施与住宅建筑结合布置,东正路两侧已经存在的商业服务设施也保留作为小区级公共设施;在中部居住片区,永善路两侧的商业发展用地应当包含小区级公共建筑。对于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小型超市位置,将在地块开发控制中予以落实。初中的入学人数估算为居住人口的5%,需要设置3所中学,用地为15m2/学生,位于西部居住片区的建水六中包含完整的初中和高中;小学的入学人数估算为居住人口的10%,需要设置4所小学,用地为12m2/学生;幼儿园的入学人数估算为居住人口的5%,需用设置9所幼儿园,用地为10m2/学生。除了满足相应的服务半径和合理规模,教育设施的服务范围尽可能不跨越323国道和东正路作为交通性主干道。4.3.3公共绿地规划绿地和水域合计占规划总用地的19.4%。以主干道路为依托,形成“三纵二横”的绿化网络,连接片状、带状和点状公共绿地,建构完整的公共绿地体系。片状的公共绿地包括北山和沙拉河沿岸绿地作为城市结构绿地的组成部分。北山融入建水城区,拟辟建自然森林公园,严格禁止在山体范围内的任何新建项目。随着广慈湖工程的建设,将在323国道西侧形成约为9.4公顷的湖面(正常蓄水时的水库面积),极大地提升沙拉河结构绿带的景观品质,应强化游憩功能。带状的公共绿地位于城市中心,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城市景观的突出部位。点状的公共绿地包括位于各个居住片区中的公园,是居民日常使用的社交和休憩场所。当地居民经常使用的城市中心绿带和居住片区公园合计达到人均2.0m2/人,如以500m为服务半径,能够基本覆盖居住用地范围。考虑到当地的住宅开发以组团规模为主,拟将小区级公共绿地纳入居住片区公园,达到均匀分布
本文标题:建水县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1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