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水泥砼质量通病现场防护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现场控制措施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靠性,根据《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的方案》及《云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制定水泥混凝土质量通病现场控制方案。管理通病方面1、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定岗定员,落实到人,对质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施工按质按量进行。严格把好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原则。2、设计图纸下发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员熟悉图纸,学习施工规范。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掌握施工中的重点,掌握施工程序、工艺要求,及时作好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员复核导线点及水准点,并在重要结构处布设控制三角网及水准点。3、根据拌合站要求,料仓硬隔墙高2米,厚0.6米,必要的时候在硬隔墙上加软隔墙,以杜绝窜料。料仓内及料仓外5米范围,拌合机及配料机周边5米全部用混凝土硬化。完善拌合站周边排水设施,保证拌合用水及清洗用水及时排出。4、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对各种原材料、各道工序均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试验检验规程》进行试验。施工所使用的钢筋、水泥,必须附有生产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书,并经抽检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施工所用的砂、石材料必须经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抽检率必须达到100%,抽检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场。施工工艺通病处理措施:1、砼拌合采用强制搅拌机,配料机由技量测试枝术研究标定合后投入使用。2、水泥入库,按水泥品种、标号、出厂时间不同分别堆放。按照入库时间先后使用。库存时间严禁大于3个月。钢筋进入施工场地后,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分别堆放,做到“下垫上盖”,标明标识牌,并采取防锈、防污染、防潮湿措施。砂、碎石等原材料分开存放,料仓硬隔墙高2米,厚0.6米,必要的时候在硬隔墙上加软隔墙,以杜绝窜料。每批进场原材料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对各种原材料、各道工序均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试验检验规程》进行试验,合格率达到100%后方可投入使用。3、配合比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并由监理单位试验室复检批准后投入使用。4、模板使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必须要有足够的支撑,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模板不发生位移、胀模、漏浆等现象,在模板与模板的纵横接缝处夹5mm厚的双面胶,模板正式安装之前对所有模板进行试拼装,试拼合格后对模板进行编号,正式安装时严格按照编号进行组装,以确保模板不漏浆。每隔50cm加焊一根钢筋与主筋连成一体,其外缘直接顶在模板内表面,使模板形成强有力的内支撑,外部对应内支撑用方木进行斜撑。通过外夹内撑的方式来确保模板不变形,不位移。在模板顶面拉四根缆风,要求位置为90°对称。缆风必须拉紧,以防受力后发生偏位。在施工过程中派两名木工对模板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进行处理。拆模时根据安装顺序做到先安后拆、后安先拆的顺序进行。拆模时严禁强行拆除,以防损伤混凝土表面。5、新老混凝土浇筑时,先对新老混凝土接合处进行人工凿毛,使期石外子外露,再进行混凝土浇筑。6、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不超过30cm,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根据振动品功效确定振捣时间,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密实至混凝土顶面趋于平坦、不再泛气泡为止。振捣顺序先振周边,后振中间。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进行养生。养生采用洒水后覆盖塑土工膜。混凝土浇筑完成7天内经常检查,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7、钢筋在使用前进行除锈、除油以及调直处理,做到无锈蚀、无污染、无弯曲。在绑扎过程中,使接头交错排列,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以保证钢筋骨架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在浇筑过程中不致松散、位移、变形。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控制保护层厚度。8、合理组织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进行,严禁停放时间过间。9、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龄期,张拉程序:0→(15%)δcon→δcon(持荷2min锚固);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当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相差超过6%时,预应力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两端对称张拉;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千斤顶、油泵、油表等配套要定期校验,并编号使用。10、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压力小于0.6MPa),压浆方向由底到高,真空泵安装在较高的一端,水泥浆由另外一端压入,待压出连续浓浆时即用木塞将出浆孔塞死,并保持不小于0.6MPa压力稳压2min后拆处压浆管。混凝土质量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处理方法:一、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一)在硬化前,砼还处于塑性状态,由于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内部自由水析出,引起沉降收缩裂纹,这一般发生在抹面层。但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砼面层时,因段中的水份很快被基层吸收,会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为防止沉降裂缝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1、砼浇筑后,尚未出现析水前,防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2、及时养护,防止砼表面水份蒸发而干燥。3、在浇筑砼前,应将基层浇湿。4、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5、避开高温气候施工。因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份蒸发加快,使砼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二)硬化后,由于施工及材料的问题而产生裂缝。1、干缩裂缝因水份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使砼产生裂缝。它的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与发丝相似。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可产生很多肢体,它在干湿作用下,体积变化很大。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2)砼中的用水量对于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当用水量增加一定百分数时,干缩值成倍增加。(3)骨料的大小和级配也对干缩值有密切关系。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对使用偏细砂时,会使砼收缩值增大。含泥量大的情况与使用偏细砂类似。2、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这主要是因昼夜温差太大,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没有设置伸缩缝和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而造成面板拉裂。因为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约为每度0.01毫米,当累计长度内温度应为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3、由于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1)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水泥熟料如锻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游离氧化钙,因它的水化过程很慢,导致水泥己凝结硬化后继续水化而产生体积膨胀的体积变化不均匀现象,出现龟裂、断板等。还有氧化镁及石膏的后果与氧化钙类似。为防止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加强检验,并选用低碱性水泥。(2)因拌和物温度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并使砼板块断裂水泥拌合后不久,便产生变硬,尔后又变软,逐步正常硬化。这一过程中开始出现的现象即为“假凝”。这是因为拌合物温度过高,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硬壳,使砼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且影响后期强度。另外,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使体积膨胀,也易引起混凝土裂开。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发生假凝现象,要控制泥凝土的拌合物的温度。(3)水及砂中有害杂质对水泥砼有腐蚀作用有害杂质与砼产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使砼被腐蚀,强度降低。根据规定:对砂、石材料的试验检测每料场要做一次,海水一般情况下不能作拌合用水。(4)砂、石材料中的活性材料与水泥中碱产生化学反应,使砼结构遭到破坏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碱——硅酸凝胶体,这种凝胶体吸水后体积产生膨胀,使砼结构破坏,出现较深的网裂,这就是“碱——骨料”反应。1、新出厂的水泥不能立即使用,因新出厂的水泥温度较高,且游离氧化钙等还没有完全消解。2、采用低碱水泥和非活性集料。3、严格控制砼振捣时间,即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过振导致离析,使表面砂浆过厚,易产生收缩裂缝。二、影响砼强度的一些原因1、选用材料不当(1)骨料中针片状石子含量过高针片状石子在砼中易出现架空现象,空隙率较大,受压易折断,从而影响砼强度。(2)选用较细的砂、且杂质含量高根据规定: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5以上,含泥量不超过3%。(3)水泥随意掺合使用因不同水泥中混合材质量及掺量都不同,掺合后将使水泥性能发生变化,标号降低,而影响砼强度。(4)粗骨料采用砾石砾石因表面光滑、无棱角,与水泥砂浆的粘结不够好,使砼强度降低。应采用机轧碎石作骨料。(5)砂、石材料内含杂质不符要求根据规范规定:粗骨料含泥量不超过1%,砂含泥量不超过3%。砂、石材料内杂质的含量对路面塑性收缩开裂和干缩变形影响很大。(6)对粗骨料最大粒径控制不严根据规范规定:最大集料粒径为40毫米。但在施工中往往控制不严。大粒径集料的砼弯拉强度相对偏小。为了控制选用原材料不合格,采取措施:①加强对原材料的自检试验检测及抽检试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②规范原材料存放地点,硬化堆放场地,硬隔墙高2米,厚0.6米。2、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掺有早强剂或速凝剂的混凝土中,因水泥短期内水化、硬化,使水泥颗粒表面生成一层硬亮,阻碍了水泥进一步水化,致后期强度偏低。3、配合比控制不严及计量不准确(1)水灰比的问题砼中的拌合水分自由水和化合水两部分。化合水的作用是使水泥水解和水化,剩余的皆为自由水,它是为了满足操作的要求。自由水在砼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使砼内部形成空隙。如水灰比偏大,使砼密实度降低,强度也就降低:但水灰比偏小时,因和易性差,影响施工操作,也难以振捣密实,使砼强度降低。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灰比。(2)计量不准确砼配合比是根据砼的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来确定。根据规定计量误差:水泥1%,粗骨料3%,水1%,外加剂2%。同时计量不准确也影响砂石材料的级配,没有一个好的级配,砼的密实度就难以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大桥特大桥、隧道等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应采用拌和站并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动计量设备,禁止用体积法计量。4、施工操作不规范(1)砂石材料含水率的测定砂石材料的合水量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施工中住往根据设计而不考虑这一因素,从而使水灰比失去控制。事实上,在施工现场要在每班开工前及天气变化时,对砂石材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及时对水灰比进行调整。(2)标高控制不严,使砼板块厚薄不均,造成砼强度不匀,在砼板块厚薄不均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及收缩时产生拉应力,易产生裂缝,影响砼使用质量。(3)振捣不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防止振捣时间过长及振捣时间不足的现象。(4)随意向砼中加水随意加水会使砼中自由水份增加,随着水份蒸发,使砼内空隙增大。(5)养护不及时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的形成及增长有一个过程,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不及时养护,会影响砼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和水化物的生成,从而影响砼的强度。(6)一盘中多余的砼在浇筑间歇摊在基层上面对于在工作间歇遇到一盘多余的硅摊铺在基层上的做法,这是不允许的。加了这一薄层使面层厚度减少,且薄层未经振捣结构强度低,由于这一薄层的存在势必影响面层的强度。三、从外观看砼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1、观颜色差异当用肉眼能看出砼存在颜色差异时,配料存在严重误差,由于计量不准造成色泽差异,且对砼强度有严重影响。(3)浇筑中,提浆机如使用过多,由于提浆机振动频率大,使面层砂浆过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3、面层出现小坑洞这是因为砂石材料中混进小泥块或杂质而引起的。为了避免以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具体操作时因注意:(1)对加工好的碎石进行过筛,防石粉结块及增加含泥量。(2)对堆料场进行硬化处理,防止直接堆在耕地上,以免装料时底层泥土混入。4、断边、缺角现象板角、板边部分应力易于集中,因振捣不良等原因,容易发生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断边、缺角现象。5、表面压纹不均匀6、侧面蜂窝、麻面振捣不实及振捣不够使砼内气泡未能上浮而粘着模板,或模板上粘着水泥砂浆末刷洗干净使板面粗糙、麻面:漏振及漏浆产生蜂窝。7、脱皮在施工中,因砼面板受雨水侵袭使水泥浆流失,
本文标题:水泥砼质量通病现场防护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