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2015内审组长末次会议发言
漏槽条件在测定药物的溶出度的时候,有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满足漏槽条件,为加强溶出方法的区分能力,在保证药物在所选介质中的溶解行为符合漏槽条件的前提下,溶解度不宜过高,必要时需考虑离子强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那什么是漏槽条件呢?漏槽:顾名思义就是漏掉,亦即模拟了一释放-吸收的理想状态,使溶液保持在非饱和状态,不因为其溶液中浓度增加而影响药物后续的释放。漏槽条件是指药物所处释放介质的浓度远小于其饱和浓度,生理学解释为药物在体内被迅速吸收,制剂的体外包括释放度等测定需要模仿体内生理条件的,满足药物溶解-吸收的过程,漏槽条件起到了修正作用,一般释放介质的体积为药物饱和溶液所需介质体积的3~7倍。漏槽条件即做溶出的最佳条件,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溶出介质的体积为500ml1000ml和900ml。主要要求:溶出介质的量至少是药物全部溶解时用量的3倍以上;现代药剂学中的一段:补充一点: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时候为使其符合漏槽条件。一般第一法、第二法的溶出介质体积应大于500ml,不超过1000ml,常用900ml;第三法的溶出介质应大于150ml,不超过250ml。口服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转篮的处理应用转篮法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一般在阳光下观察转篮的空隙是否有堵塞。如有,可采用超声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在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2)转速的影响转速较快时,测定结果一般不受仪器的影响;但在低转速时,各厂商和品牌间的差异有时就会较大。3)校正片的使用溶出仪不仅各项机械性能指标(转速、轴距、高度等)应符合溶出度检测的规定,同时,还应定期使用校正片进行校正,试验结果应符合校正的规定。4)溶出介质的脱气溶出度试验规定溶出介质试验前应进行脱气处理,因为介质中的气泡会影响样品的崩解、扩散和溶出。脱气方法有:煮沸法、抽滤法、超声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抽滤法。脱气方法:取溶出介质,在搅拌下加热至约41℃,并在真空条件下不断搅拌5分钟以上;或煮沸15分钟(约5000ml);或超声、抽滤等有效的除气方法;如果溶出介质为缓冲液,调节pH值至规定pH值±0.05之内。5)介质的挥发当溶出介质中有机相比例较大时,应注意减少预热和试验过程中介质的挥发,尽量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溶出仪。6)过滤时的损失取样过滤时,应注意可能存在的损失。因滤膜与药物间有一个吸附饱和过程,即滤膜只有吸附到一定量之后,方能达到饱和、不再吸附。如滤膜对药物有吸附,可将滤膜在沸水中煮沸1h,或加大初滤液体积等。7)胶囊壳的干扰如胶囊壳对分析有干扰,应取不少于6粒胶囊,尽可能完全地除尽内容物,置同一溶出杯内,用该品种项下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空胶囊壳,并按该品种项下的分析方法测定每个空胶囊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如校正值大于标示量的25%,试验无效。如校正植不大于标示量的2%,可忽略不计。丁香园参考园子里各位前辈的回复,基本是这样的:溶出度测定原理是模仿体内生理条件的,以保证制剂体内外有很好的相关性。药物在体内溶解后即被吸收,这可以促进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向溶解--吸收方向进行,所以如果溶出度实验时溶出介质量太少,就会马上形成饱和溶液而影响药物继续溶出,这与体内情况不符,所以这种溶出度实验的结果不可信,有些药物在这种条件下溶出度可能很差,但在体内吸收很好,因为体内药物一直在被吸收———溶解———吸收———……漏槽条件就是修正这种体外条件的:溶出介质的量要超过药物全部溶解时所需要的介质量,USP规定至少使药物溶解时用量的三倍以上,才能接近溶出的最佳条件,此即漏槽条件,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一般一个剂量单位以溶剂900ml或1000ml为最普遍,规格较小时也可使用常用体积的1/2~3/4。为了满足某些特殊制剂的要求,小杯法(即溶出度测定法第三法),小杯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本文标题:2015内审组长末次会议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5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