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和推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和推广公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其实质是一种基于课题、项目或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课程领域。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几年的实践中,我校对研究性学习采取了以下策略: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2一、“问题”与“课题”相结合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领域,对象和范围可以来自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具有可探索性。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值得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价值。因为这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否能顺利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又确保课题来源于学生,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寻找问题——一切研究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首先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家庭、社区、书本中及周围环境中寻找问题。寻找一些自己觉得不方便的地方,或者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其次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我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为了提高观察的效率,我们采用合作寻找的方法,组织各班重点考察一个地方,然后将观察结果汇总。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环境资源,如校园、菜场、附近社区、公园、商场等都成了我们观察的目标。 2、筛选课题——为了寻找到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我们对两次寻找的问题进行了筛选,并将筛选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使之转化为研究课题,上墙公布。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3 3、确定课题并组编课题组——根据筛选出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将相同课题的同学编制到一组,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组。二、“自主”与“民主”相结合的策略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初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段,为此,他们会想出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点子”,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常常会碰到想像与现实脱节的现象,由此给学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障碍,使有的调查、实验等不能顺利完成,如果常此下去的话,很可能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或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这些与研究性学习的本意明显是不符合的。为了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顺利完成探究任务,为此,我们对学生活动方案的制订进行重点指导,首先由学生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然后准备怎样做,详细地制订一份小组计划,接着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分析活动方案的内容,看哪些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哪些通过努力或相互合作可以完成,哪些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完成,哪些在现有条件下还不能完成。最后,把能完成的活动重新排序,制订成完整的活动计划,这样,就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胜利保证。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4三、“获得研究的量”与“提高研究的质”相结合的策略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研究”或“探究”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分析、综合、归纳、实验等,学生在这些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运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即(1)收集的资料多,并不表示学生的探究活动质量就高,因为,有的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只看题目,并不关注其内容,只追求“多”。(2)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依赖心理严重,常常不把小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放在心上,总希望着分享别人的成果。为了使所有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都能实实在在地亲身经历到研究的过程,习得基本的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以研究为依托,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我们专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与研究活动有关的资料、信息找出来,并用笔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划出来,或摘抄到自己的记录本上。让小组学生共同“消化”这些资料与信息,我们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资料,为后期整理资料和写研究报告作准备,同时也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让每个人都真正体验、经历研究的过程,通过由“量”到“质”的提高,真正体现学生研究活动的价值。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5四、“严格把关”与“任意发挥”相结合的策略 当研究接近尾声时,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的时候,也是体现学生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时候,为了使各研究小组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写研究报告——制作手抄报——自由展示的模式进行。1、研究报告 指导学生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目标任务,如何让初一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采取了四步法进行:(1)交流——让孩子将研究中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在组内交流。(2)提取——在小组成员说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发现与收获。(3)组稿——请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用语言将发现与收获串联起来,组成研究报告初稿。(4)审阅——由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最后定稿,让学生将研究报告抄写到统一的稿纸上。2、制作手抄报 学生通过一阶段的研究,会有许多的发现、收获与感想,光凭一份研究报告常常不能表达学生的研究成果与价值,而让学生将所有的资料都进行展示又常常抓不住重点,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6为此,我们选择了手抄报的形式,手抄报的制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制作过程中,各组学生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画画好的管版面设计、文字书写清楚端正的管抄写、会抓重点的管编辑……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制作手抄报的基本方法,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小组各成员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3、自由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的方式除了研究报告、手抄报以外,还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展示、小论文、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制作网页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实物等加以整理进行,也可以根据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编排成有情节的剧目进行。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让孩子们回绕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充分体现了“快乐研究”的内涵。五、“班级共享”与“年级共享”相结合的策略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7 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论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成果共享。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各组之间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同伴的研究成果,在交流阶段,我们采取先班级交流,然后评选出成果显著的课题组再进行年级交流,年级交流时可采取集会式,也可采取电视交流式等。六、“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策略 对研究性学习的辅导,可采取多种形式:1、导师团式的辅导:这种辅导一般是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请教式”的辅导,担任导师的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高年级的学生、社会辅导员等。2、集体辅导:这种辅导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辅导,例如“怎样寻找课题”、“怎样制订研究计划”、“怎样获取有用资料”、“怎样写研究报告”、“怎样制作手抄报”、“怎样进行成果展示”等。这些辅导一般都是根据实施过程相应进行。3、个别辅导:这是根据各课题组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辅导。这种辅导针对性很强,一般以解决某个疑难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怎样做,或帮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8助学生调整研究计划等。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辅导,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有助于对不同学生、不同课题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也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提供的适当帮助是学生研究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我们还只是在探索阶段,我们力求让学生喜欢研究性学习,力求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快乐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力求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文
本文标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和推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6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