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导读1.还记得自己昨天都干了什么事情吗?2.还记得自己早餐都吃了什么吗?3.为什么我们可以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4.为什么我们不能记住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113)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的概念1.记忆的含义(P113)2.记忆的三个环节(P113)大脑的构造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4、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P117)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二)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2岁左右出现回忆;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学前儿童的记忆广度被试年龄(岁)信息单位(个)33.9145.1455.6966.10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总之,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知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①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②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③形象记忆(6---12个月)④语词记忆(1岁左右)三、常见的三种记忆策略(P121)第三节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一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二)六个月以前记忆发展的特点: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研究发现,4---5个月的婴儿在14天的潜伏期之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够再认;5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重学法研究发现,5---6个月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三)6~12月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二、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4)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①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②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4.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①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②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③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④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三、3~6岁儿童记忆的特点(P126)(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概念: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叫有意记忆。2.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3.影响无意记忆的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儿童的有意记忆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年龄完成实验任务游戏完成实际任务3~40.61.02.34~51.53.03.55~62.03.34.06~72.33.84.4(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⑴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原因在于: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⑵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较差。2.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概念:形象记忆是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名6岁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P138)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一)什么是保持?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二)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二、根据遗忘的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一)什么是遗忘?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二)遗忘的规律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三)科学的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为了减少遗忘,必须及时复习;若等到忘得差不多了再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叫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分散复习。研究表明,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涨现象。是说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要注意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教育。真题演练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本文标题:学前心理学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8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