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玉米苗期管理技术一、玉米苗期生育特点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苗期是玉米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分化和生长,雄穗开始分化的时期,植株的节数和叶片数是在这个时期决定的,当主茎基部第五节期伸长达一厘米时,便是拔节期,苗期到此结束。苗期玉米器官的形成是以根系为中心,叶片生长缓慢以保证根系发育良好。据测定,玉米三叶期——拔节,地下部比地上部的增重速度快1.1—1.5倍。但由于地上部茎叶。特别是叶正在形成和出现,容易和根部争夺养分和水份,导致影响根部的粗壮生长,故地上部与在地下部之间所表现的矛盾。是苗期本身内部的主要矛盾,为了达到壮苗必须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控制地上部生长为中心进行田间管理,加强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二、加强苗期田间管理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是保证全苗做到苗齐,苗壮,适当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系的健康发展,使植株长相达到根多,苗壮、茎扁,叶色由出苗后的浅绿色转为深绿,整株幼苗壮实。管理技术要点如下:1、保苗补缺全苗是玉米丰产的基础,必须做好查苗补缺,确保全苗,措施是(1)在幼苗生长到3.5叶—4叶时采取以取以密补稀带土移栽。(2)利用田边地角育好的玉米苗进行补缺。2、开挖田间沟玉米多半种植在农田排灌条件较差的地段,抵抗旱涝能力低,田间沟系配套难度大。所以要认真吸取涝灾害减产的严重教训,开好田块的四边排水沟和十字腰沟。3、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玉米出苗后,由于气温升高,杂草和幼苗同步生长,土壤水份蒸发量大,出现黄苗和死苗现象。早除可以除尽杂草使土壤蔬松流通空气,促使玉米根系深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山地玉米苗期除不少于二道,第一道结合定苗除主要掌握“苗旁浅,行间深”的原则,除尽“夹窝草”;第二次在拔节时结合追肥进行。这次要深除,切断伸入行间的细根,促进新生根发生和深扎根。扩大吸收面。结合追肥进行培土,形成分明的墒和沟,培土可促进气生根的生长,增强玉米抗倒能力,深埋杂草,减少养分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排水防涝。4、适时间定苗玉米间苗和定苗时间的早迟对保证全苗壮苗关系很大。间定苗时间过迟,会导致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相互拥挤,单株营养面积缩小,相互争肥,争水影响幼苗健康生长,因此培育壮苗要早间苗,早定苗,一般掌握在(1)间苗时间在3叶进行,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弱留壮。(2)定苗时间在幼苗长到5叶时进行,拔除弱苗一次性留好苗。(3)土壤墒情差,虫害较重的田块,间定苗时间应适当推迟,以避免出现死苗、缺苗,导致苗棵不足,影响产量。5、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原则(1)紧凑型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3)砂土宜密,粘土宜稀。(4)早播宜密,迟播宜稀。坝区紧凑型品种亩密度应掌握在5500株—6000株。山地玉米亩密度应掌握在4000—4500株。6.实施追肥苗肥追施具有促根、壮苗,促叶、壮杆的作用,一般在定苗后的拔节期进行。苗肥追施的方法、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对三类苗、移栽苗,同田生长高矮不一的弱苗在幼苗长至5叶时用碳酸氢铵兑水追施偏肥,促使弱苗全田生长整齐一致。追施拔节肥可弥补土壤养分不足,促进玉米形成壮杆、大穗。拔节肥追施的时间是可见叶片6.5—7叶,播种后35天左右。拔节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亩追尿素20公斤,并进行培土。地膜覆盖的玉米应打洞追施20公斤尿素,并用土覆盖洞口。
本文标题:玉米苗期管理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9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