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珍珠的质量分级及评估
第八章珍珠质量分级及评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珍珠的形成原理第三节.珍珠的基本特性第四节.珍珠的分类及品种第五节.珍珠的质量评价及分级第六节.天然与养殖珍珠的鉴别第七节.品种及产地第八节.养殖珍珠单项质量因素和分级第九节.养殖珍珠等级的确定第一节.概述珍珠被誉为“宝石皇后”作为纯真、完美、权力和富贵的象征。现代,珍珠作为六月生辰石;三十周年结婚纪念品。珍珠的历史珍珠在地球上出现已有2亿年。(1)原始社会的打猎、捕鱼、采野果为生时,就发现了珍珠。(2)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诗经》中就有珍珠的记载。(3)公元前2000多年,已发现产珍珠的黑蚌。(4)公元前311年,战国时燕昭王已知道珍珠生于蚌。(5)宋代(公元960~1279年)已有养殖珍珠方法的记载《文昌杂录》。我国是第一个发明养殖珍珠方法的国家。(6)明代初(13世纪)已养殖出举世闻名的菩萨珍珠。欧洲的珍珠养殖技术始于17世纪,比我国晚500~600年。近代珍珠养殖日本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末,御木本养殖成功第一颗海水贝附珍珠。20世纪初,养殖成功圆形的海水珍珠。中国的珍珠业(1)中国的合浦,在先秦时期采珠业和珍珠贸易相当兴盛。(2)由于历年滥采酷捕,到汉代,珠母贝濒临灭绝。(3)明代是中国采珠业的鼎盛时期。弘治年间(1488~1505年)珍珠年产量最高达2.8万两,输出到国际市场。(4)清代到国民党时期,合浦珍珠自然资源日渐破坏,珍珠业每况愈下,几乎濒临灭绝。(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在合浦白龙建立了珍珠养殖场。(6)70年代末,珍珠养殖业蓬勃发展。(7)目前,中国淡水珠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养殖珍珠向优质方向发展。(8)80年代又培养出了黑珍珠。珍珠养殖水塘,每亩可吊养1000个蚌工人分选珍珠第二节、珍珠的形成原理双贝类软体动物:海水中: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企鹅贝、金唇贝、银唇贝、牡蛎、车磲等。淡水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河蚌)等。珍珠成因——异物说:外来异物(砂粒、生物碎屑、寄生虫等)侵入到软体动物的贝壳内面和外套膜之间,刺激上皮细胞分泌出珍珠质粘液,同时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向内凹陷,逐渐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内上皮细胞继续不断分泌珍珠质,在异物上一层层沉淀,结果形成珍珠。S—外壳层P—珠母层(珍珠层)Ea—外套膜外表皮B—结缔结织Ei—外套膜内表皮软体动物横切面珍珠囊的形成珍珠形成图解人工养殖珍珠:用人工方法将“异物”(异体贝的外套膜细胞小片和贝壳珠核)植入育珠贝的体内组织中,培养出珍珠囊并生长成珍珠。三种类型:⑴有核珍珠:同时移植异体贝细胞小片和珠核到育珠贝体内外套膜皮下,使之形成珍珠囊和珍珠;⑵无核珍珠:只移植异体贝的细胞小片到育珠贝体内外套膜皮下,生成珍珠囊并形成珍珠;⑶附壳珍珠:把珠核做成一定形状的核模,放置在育珠贝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可形成附在贝壳上的珍珠。第三节.珍珠的基本特性1、化学成分2、物相组成3、内部结构4、表面形貌5、力学性质6、光学性质7、其他性质1、化学成分无机成分91~96%有机成分2~7%水(H2O)0.5~2%无机成分主要为:碳酸钙(90%±)、碳酸镁、磷酸钙、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微量元素:K、Na、Li、Sr、Mn、Cu、Ti、V、Zn、等。有机成分:壳角蛋白质,其中含10多种氨基酸。种别文石方解石优质珠95~85%5~15%一般珠74%26%2、矿物成分:•文石(CaCO3)——斜方晶系•方解石(CaCO3)——三斜晶系一般以文石为主,方解石很少。合浦珍珠矿物相及相对含量表3、结构构造珍珠呈同心圆状构造。结构致密,由六方板状文石的微晶成层排列,有机质象水泥砌砖一样胶结文石。天然珍珠同心圆放射状结构养殖珍珠珠母核:平行层结构珍珠层:同心层结构•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内部结构差异:4、表面形貌珍珠表面常有:•沟纹、瘤刺、斑点、各种细密的纹理。•显微镜下观察:呈平行线状、圈层状、旋涡状、花边状、不规则状。珍珠的等高线状生长纹理5、力学性质(1)硬度:3.1~4.0。变化范围2.5~4.5。(2)比重:2.70左右。不同种类和产地的珍珠比重不同。天然海水珍珠比重2.61~2.85天然淡水珍珠比重2.66~2.78(多低于2.74)海水养殖珍珠比重2.72~2.78淡水养殖珍珠比重(低于多数天然淡水珠)6、光学性质(1)颜色体色:与珍珠的化学成分(金属微量元素)有关的主体颜色。伴色:珍珠的内部圈层对光的反射、干涉等形成的颜色。晕色:是体色和伴色综合作用产生的。不同角度观察珍珠时可变化的彩虹色。(2)光泽具典型珍珠光泽,也称“珠光”。三种作用因素:①珍珠表面对光的反射与散射;②珍珠内各层面及珠核面对入射光的反射;③珍珠外表面反射光与内层反射光的干涉及珍珠各薄层之间光的干涉。(3)透明度:多数不透明,少数半透明。(4)折射率:天然珍珠1.490~1.685平均约1.60(点测法)养殖珍珠1.530~1.685平均约1.60(点测法)(5)发光性紫外线下:常有不同强度的浅蓝色、黄色、绿色、粉红色等荧光。X射线下:一般发黄白色及绿色荧光和磷光。7、其他性质(1)不耐酸、碱,即使是汗液、香水、洗涤剂等弱酸或弱碱性物质也可以缓慢侵蚀珍珠。(2)不耐热,过度受热会脱水、变色、碎裂。(3)抗辐射性差,长时间受强光或高能射线影响,会使珍珠颜色变暗、发涩。因此,珍珠在加工、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养。第四节.珍珠的分类及品种珍珠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仿珍珠)天然海水珠养殖海水珠养殖淡水珠天然淡水珠塑料珠玻璃珠贝壳珠无核珠有核珠附壳珠第五节.珍珠的质量评价及分级1、珍珠质量评价因素2、珍珠质量分级标准1、珍珠质量评价因素(1)光泽(珠光、皮光)(2)颜色(皮色)(3)形状(4)质地(皮质)(5)大小2、珍珠质量分级标准(见国标)GB/T18781—2002第六节.天然与养殖珍珠的鉴别1、经验法2、透光检查3、放大观察钻孔4、X射线照相法5、其它方法1、经验法根据外观特征初步识别:•天然珍珠:质地细腻、透明度较高、光泽柔和、外形多不规则,个体较小。•养殖珍珠:因成珠时间短,质地较粗糙,透明度和光泽不及天然珍珠好,形状多为圆形(海水珠)、椭圆形(淡水珠)等,个体较大,表面常见有勒腰、褶皱纹等现象。2、透光检查用强点光源从背面透射珍珠,有核养殖珍珠可隐见到其内部珠核的平行层状构造。壳角基质间痕部位3、放大观察钻孔用放大镜观察珍珠孔口处:•人工养殖珍珠常出现有一层明显的褐色线迹——壳角基质间痕线。•天然珍珠无核,珍珠层厚实,一直深入至珠体中心,层次细密,一般无明显间痕。4、X射线照相法原理:利用珍珠内部不同结构层对X射线的透过性差异,使内部特征显示在胶片上。可以准确鉴别珍珠壳层厚度。5、其它方法1、重液法2、磁场反应法3、内窥镜法4、紫外线摄影法5、X射线荧光法6、X射线衍射法第七节.品种及产地1.白色南洋珠1)产于双壳类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分布范围: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南海北部湾、海南岛及西沙、南沙群岛。2)大体以赤道为界:南部海域(澳大利亚)的大珠母贝因唇边肌肉是白色或灰色的被称为银唇或白唇牡蛎(白蝶贝)。所产珍珠以白色为主;北部海域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的大珠母贝普遍具金黄色外观,称金唇贝或黄唇牡蛎。所产珍珠多带金色、杏黄色色调。白蝶贝(包括银唇、黄唇等),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种3)目前市场上的白色南洋珠:粒径一般较大。直径大多为9~16mm,平均直径大多为13.5mm。据1998年统计,白色南洋珠的世界产量为2440公斤,首位的是澳大利亚(1560公斤),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白色南洋珠2.黑色南洋珠1)主要产地是波利维亚群岛中的塔希提(大溪地)和库克岛,裴济群岛和冲绳岛也有少量产出。2)黑色珍珠为黑色,也包括深灰色、蓝色、紫色及褐色的珍珠。黑珍珠颜色越黑越珍贵,但黑色中带孔雀绿色调者最珍贵。3)产黑色南洋珠的贝类为珠母贝。因其分泌的珍珠质带黑或灰的色素,故又称黑唇牡蛎或黑蝶贝。4)波利维亚产全球黑色珍珠的93—96%这里产较大且较黑的珍珠,最大的珠达到26.95mm,大多数为9至13mm。1990年的产量为575公斤,1999年的产量为8200公斤,猛增了13倍多。黑蝶贝,珠母贝属的珠母贝,产黑色南洋珠黑色南洋珠3.日本海水珠1)产珠的双壳类为马氏珠母贝,盛产于日本沿海,当地称akoya(阿古屋贝),也广泛分布于朝鲜、中国、斯里兰卡沿岸海域。2)因日本最先用这种贝类养殖珍珠,故国际上通常把用马氏珠母贝养殖的珍珠都称为日本阿古屋贝珍珠,而国内简译为日本海水珠或日本珠。3)日本珍珠的特征:圆形、白色,直径一般不超过10mm。经严格挑选、质量最好的日本珠出自Mikimoto公司,称为:Mikimotopearl(御木本珍珠)带证销售的。4.中国海水珍珠1)也是马氏珠母贝;中国叫合浦珠母贝。2)我国广西合浦1958年开始试验,由马氏珠母贝(合浦珠母贝)生产珍珠,并取得成功。3)由于我国珍珠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产量的不断增加,现在国际上已出现了:Chineseakoyapearl中国阿古屋贝珍珠,中国海水珠,这样的专门术语。马氏珠母贝(日本阿古屋贝),珠母贝属,日本和中国主要用它养殖海水珍珠日本和中国的海水珠5.中国淡水珍珠1)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是最重要的淡水养珠基地,其产品被称为琵琶珠。2)产珠蚌是许氏帆蚌(池碟蚌)。琵琶珠色泽及形状多样。其他地区的淡水珠以琵琶珠的名称进入市场。自70年代末,由于琵琶湖的严重污染,淡水养珠业急剧萎缩。淡水养殖珍珠:日本琵琶珠3)中国的淡水养珠始于宋朝,元、明、清时都有生产,曾有过“太湖珠”等驰名产品。此后,由于连年战乱,致使淡水养珠业完全停顿,技术方法也失传。20世纪60年代,淡水养珠业开始复苏。最初,产品外形差,表面不均匀,被外国人称为“米粒珠”,完全无法与琵琶珠抗衡。进入80年代,由于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其质量已可同琵琶珠相抗衡。有些日本公司买去后经漂白和抛光,再冠以“日本产”销往国外.当前中国淡水珠几乎完全占据了国际市场。4)自90年代以来,由于采用了一些新工艺,在植入小片外套膜后,又植入了珠核。中国已能生产出相当圆、相当好的产品。5)当前在我国主要是用三角帆蚌和褶皱冠蚌生产淡水珠,也开始使用许氏帆蚌(池碟蚌)。新型的植入珠核的中国淡水珠6.马白珠(马比珠)1)现代海水养殖的背附珍珠叫马白珍珠(马比珠);又称似珍珠、组合珍珠。2)其生产方法是把珠母、滑石块、白云石或塑料的拱形珠核放到牡蛎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当拱形珠核被一定厚度的珍珠质覆盖后,从贝壳上切下。3)珍珠切下后,将拱形珠核掏出。用树脂填充珍珠质空壳,而后用一块抛光的珠母将底封上。4)大小从9mm到17mm或更大,形态以圆形、心形和梨形居多。马白珍珠什么叫马白珠?最初这种贝附珠是用马白牡蛎生产的,随后用其他贝类生产的贝附珠都称为马白珠。现今企鹅珍珠贝较多用于生产马白珠,包括在我国海南岛的三亚海域。第八节.养殖珍珠的质量因素及分级(一)分级因素及条件1.珍珠的大小、形状、颜色、光泽、瑕疵、珍珠层厚度、匹配、钻孔情况、是否经过处理等。2.珍珠质量分级应在白色背景下利用自然光或日光灯进行。要有海水和淡水养殖珍珠标准样品。3.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分级机构所采用的分级标准不完全相同。我国现今执行的是2002年7月发布,2003年3月开始实施的养殖珍珠分级国家标准GB/T18781—2002(二)分级内容:1.大小:1)正圆、圆、近圆形以最小直径表示。其他的形状以(例如6mm×8mm)表示;2)珠串:不等粒珠串,以最大和最小直径来界定,如8-10mm;3)批量散珠:可以用珍珠筛的孔径来表示。形状级别质量要求(直径差百分比/%)备注正圆A1≤1圆A2≤5近圆A3≤10椭圆B>10可以有水滴形、梨形扁平C具对称性,有一面或两面成近似平面状异形D形状极不规则,通常表面不平坦,没有明显对称性,可能是某一物体形态的相似形2.形状海水养殖珍珠形状级别表
本文标题:珍珠的质量分级及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