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块设计与构思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若从微观世界的视角来观察它,就如同一个有机的细胞。城市是一个细胞的整体结构,其中由若干个居住区组成。其居住区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区,自身又是一个独立的细胞结构。它包含有城市的行政、教育、商业服务等功能,在居住区内基本能提供城市内所有使用功能,是城市最高级别的结构形式。而居住区内,又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组团组成,其形态似细胞核。它是城市基本的结构,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结构图如(图3.1所示):引例图3.1居住区内部结构图1.1规划结构及布局3.1.1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特别提示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民,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约为15~30hm2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民小组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或代销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组团居民服务。特别提示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小组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当然,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常见的是居住区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质量由低级到高级。3.1.2居住区规划常用布局形式规划布局的形态要以人为本,符合居民生活习俗和居住行为轨迹,以及管理制度的规律性、方便性和艺术性。以下几种形式1.“向心式”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要素进行有规律的组合排列,表现出有构图感的向心性。既是以某个要素为核心,形成一种从中间向四周发散的形态。并结合以自然顺畅的道路路网络形成向心的空间布局。(图3.2所示)图3.2向心式布局平面图“向心式”布局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图中心,同时结合核心区域布置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区中心。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以用同样的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可以允许不同的组织形态控制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该布局可以按居住分区逐步实施,一部分实施过程中不影响其他居民的生活活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中心式”布局是目前规划设计方案中比较常见的布局形态。特别提示向心式布局优点非常突出,如结合核心区域布局公服设施及中心景观节点。这种布局符合居住区规划要求中服务半径的要求。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个性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另一个是设施的规模和服务效益。2.“围合式”布局形态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图3.3所示)。特别提示围合式布局无中心感,各个空间相当独立,便于管理。一般适用于居住区规模较大或配套设施较为开放的城市中心区。图3.3围合式布局方案图3.“轴线式”布局形态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轴线两侧的空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并在轴线上设置的若干个主、次节点来控制线性空间节奏和尺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空间。(图3.4所示)。“轴线式”布局中,应注意空间的收放、长短、宽窄、急缓等要素的对比关系,并仔细推敲空间节点的设置内容。当轴线长度过长时,可以通过转折、曲化等设计手法,并结合建筑物及环境小品、绿化树种的处理,减少单调感。特别提示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不仅适用于城市中心、广场等公共空间,而且也适用于居住区。如常见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轴线带等都是由线性空间来引导的。图3.4轴线布局图(景观轴线)4.“隐喻式”“隐喻式”布局是将某种特定并相关联的事物作为设计形态的雏形,经过将事物的形态进行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的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呼应,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图3.5所示)。“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要紧密联系相关理论,做到形、神、意融合。图3.5隐喻式布局图(有凤来仪的构思形态)5.“片块式”布局形态这是传统居住区规划最为常用的布局形态。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态(图3.6所示)。“片块式”布局应控制相同组合方式的住宅数量及空间位置,尽量采取按区域变化的方法,以强调可识别性。同时,片块之间应有绿地或水体、公共设施、道路等分隔,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图3.6片块式布局形态6.“集约式”布局形态“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图3.7所示)。“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建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以上的主要规划布局形态,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会组合、兼容多种形态,并且随着居住生活方法的变化,布局形态的组合种类还会增加和发展。可以设想,社会的发展将会使规划结构与布局形态丰富多彩,使我们的居住空间异彩纷呈。图3.7集约式布局示意图案例一优秀学生作品分析(图3.8所示)该居住小区总占地28.3公顷,规划居住1354户。总建筑面积约22万方。容积率为0.78,建筑密度19.7%,绿地率53%。布局以“有机嵌合,曲水流觞”的“工”字型构架为立意出发点,四个组团依坡就势,设置南北两侧的缓坡丘陵,由其界面“挤压”而自然形成的中部低地绿化结合水系,形成中央线性绿化轴线,贯穿东侧的湖泊及主要出入口的景观,形成“工”字型生态体系,再向南北两侧分别渗透至各个组团中心。同时,以轴线为界,形成南北两大片块式独立区域,功能相互补充。居住区规划结构优秀案例赏析图3.8学生优秀设计作品
本文标题: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块设计与构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7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