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崔亮,赵致,彭忠华,潘文桃作者单位:崔亮,赵致,彭忠华(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潘文桃(凯里市农业局,贵州,凯里,556000)刊名:贵州农业科学英文刊名: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年,卷(期):2010,38(1)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佟屏亚,程延年.玉米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5,13(1):23-25.2.M.S.King,M.S.Zuber.Effectofcertainagronomictraitsonandrelationshipbetweenratesofgrain-moisturereductionandgrainfillduringthefillingPeriodinmaize[J].FieldCropsResearch,1986,14:333-347.3.J.S.Graybaill.Yieldandqualityofforagemaziewasinfluencedbyhybrid,plantingdate,andplantdensity[J].Agro.J.,1991,83:559-564.4.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等.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1996,4(4):43-46.5.刘萍,郭文善,徐月明,等.种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5):117-121.6.吴建明,梁和,唐仕云,等.不同施肥水平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5(2):138-140.7.吴欣,李绍伟,李文仓,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8(5):77-79.相似文献(9条)1.期刊论文高瑞景.张仁和.毛建昌两种密度选育的玉米自交系对不同肥力的反应-西北农业学报2010,19(3)将3个杂交种的S_1代玉米育种材料等分成2份,在97500株/hm~2和600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连续自交选择3代,测定S_3的配合力;再从上述3个基础材料的不同密度选系中各取两个GCA相对较高的S_3所对应的S_4分别与昌7-2杂交形成12个杂交组合.采用组合和氮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密度的选系对氮肥的反应.结果表明,同一基础育种材料两种密度的选系对肥力的反应不同,高密度选系组合产量的平均值在低、中、高3个肥力水平分别高于低密度选系组合62.94%、16.46%和8.99%;不同肥力对高、低密度选系组合穗部行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较大,在低肥水平条件下,高密度选系组合的行粒数和千粒质量较低密度分别增加4.7粒和35.7g;中肥水平条件下行粒数增加2.5粒;高肥水平条件下千粒质量增加25.3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期刊论文王国印.李妙.张晓.WangGuoyin.LiMiao.ZhangXiao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与叶枝利用效应研究-河北农业科学2003,7(2)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抗虫杂交组合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枝情况下,杂交种不适合低密度种植,一般种植密度不应低于37500株/hm2;在留叶枝情况下,杂交种适合低密度种植,种植密度22500株/hm2左右;在低密度栽培下,留叶枝比整枝表现增产,但不同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留叶枝与整枝相比,单株铃数显著增多,但铃重降低,纤维品质也相对变差.3.学位论文张烈玉米不同基因型耐密、耐阴、耐瘠特性及遗传相关研究2001该试验选用中国玉米杂交种的6个骨干自交系,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23份,以研究玉米对种植密度、遮阴、低肥环境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规律及相关关系.选择目前玉米育种中广泛应用和自选的玉米自交系,进行耐密性、耐阴性、耐瘠性资源鉴定,筛选高产、多抗的优异玉米种质资源.另外,人工模拟低光照环境,从生殖器官发育、生理特性变化及产量形成方面,探索玉米对阴害的反应机制.4.学位论文张建农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利用和耐贮性生理机理的研究2005本研究以典型的籽用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不同类型的西瓜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籽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籽瓜果实耐贮性生理机理、籽瓜资源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在籽、瓤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结果如下:1对4个籽用西瓜、2个野生西瓜和不同生态类型瓤用西瓜等34个品种(系)进行植株生长期、种子大小和果实相关性状的观察、RAPD标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靖远大板在种子大小、种子千粒重、果实发育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上与瓤用西瓜有明显的差异,多数性状表现极端类型,但其他性状未发现特殊表现。内蒙白瓜籽和两个红瓜籽品种亦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幅度较小;RAPD标记和聚类分析显示,16个引物共扩增出157条DNA带,其中67条表现多态性,占总带数的42.68﹪;34份材料中,两个野生类型与栽培品种遗传距离最远,野生类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也相对较远,大多数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且生态类型没有特异性表现。由此表明西瓜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当狭窄;籽用西瓜中靖远大板与多数瓤用西瓜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但其差异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变种;其余3个籽瓜品种与瓤用西瓜亲缘关系更近。2以黑瓜籽籽瓜品种靖远大板为材料,西农8号西瓜为对照,研究果实采后细胞壁结构及相关成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贮藏前期籽瓜果实硬度较大、中果皮原果胶含量呈上升的趋势,25天后下降平缓,可溶性果胶含量随贮藏期的延长逐渐上升,后期变化比较平缓,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西瓜果实中果皮硬度、原果胶含量与籽瓜相比总体较低,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差距逐渐拉大,可溶性果胶含量相对较高。籽瓜PE酶、PG酶活性变化平缓,贮藏中始终呈缓慢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西瓜两种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前期较低,贮藏中期达到一高峰,然后急速下降。超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贮藏期中果皮和果肉组织细胞壁、细胞膜系统逐步解离,表现为细胞壁中胶层、微纤丝分解,细胞膜被破坏和细胞器消失,西瓜相关结构大幅度的早于、重于籽瓜,至实验结束时,已基本丧失其原有的结构,而籽瓜还维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贮藏期中,籽瓜SOD酶活性持续升高、前期POD酶活性逐步上升,至35天时达到最大值,此后开始平缓下降,而西瓜SOD酶和POD酶活性贮藏初期与籽瓜相当或接近,后期活性急剧下降;籽瓜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整体较低,且增加幅度较小。由此认为,籽瓜贮存期原果胶含量较高、PE酶、PG酶活性变化平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低,丙二醛含量增加缓慢、SOD酶和POD酶活性持续稳定、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结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与耐贮性有关。对30个不同贮运性西(籽)瓜品种果皮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耐贮运型表现为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外果皮细胞层数较多、石细胞团较大、排列较紧密等;不耐贮运型果实表皮细胞虽然角质化,但角质层薄或细胞间隙角质层薄,外果皮细胞层数、石细胞团较大幅度的减少(小),中果皮较小而密的细胞减少或消失;因此,西瓜果实贮运特性是由果皮各层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黑瓜籽籽瓜除具有耐贮运型西瓜果皮结构外,石细胞层状特征和较厚的果皮可能与更好的韧性有关。3对靖远大板和番茄籽西瓜杂交的F1、F2、及F1与双亲的回交后代种子大小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种子大小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小种子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小种子和中等大小种子分离状况基本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当种子大到一定程度时,种子大小可能还由数对微效基因或修饰基因决定,以至于接近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西瓜果实与种子性状中单瓜重、单瓜种子重、千粒重、单瓜种子粒数、产籽率及自交果实与杂交果实相关性状相关性的测定与分析发现,除单瓜重与产籽率为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为正相关,因此,在以种子为目标产品的生产中,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加果实数量,是增加种子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自交果实与杂交果实的大小、单瓜种子数差异不显著,而自交果实与杂交果实在单瓜种子重、千粒重和产籽率上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这表明异质授粉对种子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选用靖远大板等3个籽瓜品种和两个西瓜品种(系)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其杂交组合和亲本的比较显示,籽瓜品种之间的杂交组合在多种性状上优势不明显,籽瓜与西瓜品种间的杂交,F1单瓜重大多表现超亲优势,果实发育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贮藏期趋中,籽瓜果实风味的遗传也呈不完全显性表现。所有组合中,以靖远大板与西瓜自交系02-15的杂交组合在产量、果实品质、风味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期刊论文卓德众.王晓莲.亓文俭.姬社林豫审高产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濮单4号的选育及应用-玉米科学2001,9(3)濮单4号是濮阳农科所1995年育成,组合为9401×9212.该组合属中熟品种,需≥10℃积温2400℃*d左右.在1995~2000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且粮饲兼用,该品种适宜在我国黄淮玉米产区夏播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5.25万株为宜,高产攻关田可种植到每公顷6.0~6.75万株.6.学位论文彭忠华玉米贵农318的选育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2007本研究根据贵州玉米生产需要,拟订育种目标,应用分子标记划分种质类群,建立相应杂种优势模式,根据自交系的来源、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进行杂交组配、鉴定筛选、比较试验、参加区域试验、品种审定、进行玉米品种优化栽培试验研究。取得如下研究结果: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7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对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杂种优势群划分。37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为3.4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06,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6-0.876,平均为0.6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从一批杂交组合中鉴定筛选出优良组合PH-57(贵农318)等10个组合进行比较试验、选育出贵农318参加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运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贵农318玉米新品种产量与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及施肥量(N、P、K)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34.187+1.639X1+3.051X2+2.736X3-0.975X1X2+1.025X1X3+0.975X2X3-0.0297X21-1.039X22-0.060X23,确立了贵农318高产栽培合理的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播期为4月/26日,59.55千株/hm2,施用量为478.35kg/h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6876.0kg/hm2的最高产量。各因素对贵农318产量的影响是施氮量插秧规格(密度)施钾量施磷量的回归模型。7.学位论文王梅英玉米黄改系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特性研究2008我国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增加粮食产量只能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考虑。除了利用化肥、改进耕作条件等措施,广泛使用耐密品种将会是提高单位产量的有效手段。纵观我国玉米耐密品种的发展历史,以黄早四及其衍生系为主的塘四平头类群在耐密品种的培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塘四平头类群与Reid、Lancaster、PN等杂优群组配的杂交种有许多表现突出的耐密品种,如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958等。黄早四自交系为我国紧凑型玉米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紧凑型玉米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黄改系在今后耐密品种的选育上会有很大的利用潜力。本试验中所用的亲本为自选系和几个骨干自交系,按照塘四平头类群×改良Reid类群、塘四平头类群×Lan类群、塘四平头类群×PN群的杂优模式,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组合,以种植密度不同分为两组,在两组试验中对品种及亲本的株高、穗位、穗长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在两组试验中,所研究的15个农艺性状除行数超亲优势值接近双亲
本文标题: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