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范畴化理论目录经典范畴理论色彩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基本层次范畴范畴与范畴化范畴化:分类的心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Ungerer&Schmid,2001:2)。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指的是人类从万事万物在性质、形状、功能等各方面的千差万别中看到其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的歧异的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类别,从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它是一种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念及分类并以此赋予世界以结构的理性活动(王寅,2001)背景介绍经典范畴理论范畴: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范畴和范畴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分为:经典范畴理论和现代范畴理论亚里士多德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对范畴进行有益探索的哲学家。他用语法中的主词和宾词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范畴的区别和联系。他对范畴进行分类时,例举了十个范畴,它们分别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场所、时间、姿势、状态、动作、承受。经典范畴理论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Metaphysics《形而上学》(1999)一书中关于“人”的论述。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有两个本质特征,即“两足(TWO-FOOTED)”和“动物(ANIMAL)”。经典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认为(Taylor,2003:21):(1)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一个事物要么符合充要条件属于这个范畴,要么不符合充要条件被排除在范畴之外。(2)特征是二元的:对于某一特征,个体只有两种可能,具备或者具备;因此范畴可采用二元划分法,即某一个体要么属于该范畴,要么不属于该范畴。(3)范畴具有清晰的边界:符合范畴定义特征的实体就是范畴成员,不符合的实体肯定就不是范畴成员。(4)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成员之间没有典型性差异,不存在某一成员比另一成员更为典型。经典范畴理论•运用:范畴化的经典理论被广泛运用于音系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的研究之中。如“单身汉”,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可分解成[人]、[男性]、[未成年人]、[未婚]•挑战:1.Wittgenstein:“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2.Berlin&Kay:焦点色focalcolor3.Rosch:原型prototype,将范畴系统分为横向(原型理论)、纵向(范畴的基本层次理论)两个维度经典范畴理论对经典范畴理论的挑战首先来自Wittgenstein。20世纪50年代,Wittgenstein在界定“游戏”语义范畴时指出范畴各个成员之间未必具有共同特征(attributes)。例如在“游戏”范畴中,有的游戏仅仅是为了娱乐,有的游戏具有竞争性,有的游戏需要技巧,还有的则完全要靠运气。虽然没有一个或几个特征是所有游戏共有的,但这些“游戏”成员以各种相似点重叠交织成一个网络系统。有些是总体上的相似,有些是细节上的相似。Wittgenstein将这种相似性命名为“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原型理论:EleanorRosch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以求发现范畴的内部结构。这些研究对经典范畴理论提出了全面挑战,并为Wittgensein和Berlin&Kay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Rosch用“原型”这一术语替换了Berlin&Kay研究中的“焦点”一次,避免了“焦点”暗含的“中心位置”之义。Rosch还对BIRD,FRUIT,VEHICLE,VEGETABLE等十个范畴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这些范畴也都表现出了“原型效应(prototypeeffects)”。所谓原型效应是指“范畴成员之间的不对称性,如成员之间不同的例子的典型性”(Lakoff1987a:56).以“鸟”范畴为例,某些鸟如(麻雀)相对于其他个体(如企鹅)就是该范畴的典型代表。原型范畴理论原型:目前认知语言学界对“原型”的阐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持这一观点的认知语言学家主要有Rosch(1987),Brown(1990),Tversky(1990),Barsalou(1992)等学者。他们将范畴的原型视为范畴中的“最佳成员”、“凸显成员”、“中心典型成员”等。第二,原型是范畴成员的图式性表征,如Lakoff(1987),Ungerer&Schmid(2001),Taylor(2003)等。Langacker(1987)对原型和图式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实例,而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特征。原型范畴理论综合Rosch(1978),Lakoff(1987),Taylor(2003)以及Ungerer&Schmid(2001)的论述,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1)范畴内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家族相似性”意味着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连接在一起。2)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相邻范畴互相重叠、互相渗透。3)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而与其它范畴的成员共性最多(Ungerer&Schmid2001)。也就是说,不同范畴的原型之间特征差异最大。原型范畴理论4)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原型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其它成员由的典型性显著,有的则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5)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位于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多数范畴呈现的不是单一中心结构(monocentricstructure),而是多中心结构(polycentricstructure),即某些范畴通常具有多个原型,原型之间通过家族相似性获得联系。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的四个特点:(1)范畴成员的原型性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的条件,范畴的确定主要依据原型成员,即典型成员。因此,原型是确定其他范畴成员的参照点。(2)范畴结构的向心性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以家族相似性为纽带逐步向外扩展的连续体。范畴边缘成员不管位于这个连续体的何等偏远的末端,也必须与这个连续体较靠近中心的成员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即AB-BC-CD-DE.(3)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语言符号是有限的、非连续的,以有限的非连续的语言符号来承载无限的、连续的外部世界,必然导致范畴边缘的模糊性。(4)范畴边界的开放性范畴边界是模糊的,范畴的范围可以扩大或缩小,范畴内的成员数目可以不断变化,范畴才具有开放性。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原型理论广泛用于语义学领域,尤其是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以climb为例(Taylor2003):a.Theboyclimbedthetree.b.Thelocomotiveclimbedthemountainside.c.Pricesareclimbingdaybyday.d.Weclimbedalongthecliffedge.其中a句中climb的意义最接近CLIMB的原型意义,即人与动物运用四肢从低处上升到高处;b句虽然保留了“向上移动”的特征;c句中的climb已经不再具有上升的含义,而强调四肢运动。多义词climb体现出一个多中心结构的范畴,该范畴中含有许多相互关联、交织的意义,这些意义都以范畴中的原型意义为基础,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意义链(meaningchain)实现:ABCDetc原型范畴理论的评述突破:打破了经典范畴理论非此即彼的思维形式,发现范畴的模糊地带:成员之间具有梯度性和范畴边缘的模糊性。如“阴阳人”。问题:原型作为范畴的心理表征并非事先存在,也不是稳定不变的,范畴原型受到语境、文化、个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外,原型效应只是大量心理实验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是调查了人类对范畴做出的判断,而没有探讨人类思维中引起这些判断的认知表征。Thankyou!
本文标题:范畴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8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