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故宫rui尊重私人劳动成果,分享更多信息资源。•(1)北京故宫•◆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概念区别:•宫城又称紫禁城,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皇城是保护紫禁城的外围城墙,主要属于内务府专伺奉紫禁城的后院。西南缺角,周长近11公里。天安门为皇城的正门。•内城:明初扩建,有城门九座,正南面为正阳门。•外城:明初嘉靖年间修建了外城,于是出现内城、外城之别。•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关系图◆主要的城门:1、内城正大门——正阳门。正门之前有箭楼。2、大清门: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明代称为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1912年改为中华门,现为毛主席纪念堂。3、皇城的正大门——天安门:清代之前称承天门。4、端门:皇城的正门,位于天安门与午门之间。5、紫禁城的正大门——午门:紫禁城的正门。•天安门广场示意图•第•第•正阳门•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端门与午门之间的建筑•御道两侧(长220米)是六科垣舍,也称六科廊。现举办各类临时展览。•阙左右门以北朝房是王公、文武官员集会和候朝的地方。•◆太庙和社稷坛•太庙:午门外东面。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社稷坛:午门外西面。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太庙:午门外东面•社稷坛:午门外西面,五色土。•太庙和社稷坛•◆故宫主轴线上的建筑:•三大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政权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帝后居住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太和门•太和殿•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七个、保和殿九个。天安门九个。•太和殿:不是上朝的,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还有养心殿。•曾在举行殿试,后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匾额——建极绥猷。•“建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立也。极,中也。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绥:原义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猷:道,法则。•中和殿中和殿•中和殿•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皇帝亲祭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阅视奏书。玉牒告成,举行存放仪式。•匾额——允执厥中,为乾隆御笔。•允执厥中:允执就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厥字虚词,厥中就是其中。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保和殿•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乾清宫乾清宫•乾清宫•内廷正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棂柩停在此殿。•匾额——“正大光明”,为顺治御笔。•交泰宫交泰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成为储印场所。同时,这里又是清代皇后举礼受贺的地方,皇后的册、宝也存放此处。•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乾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御笔。•坤宁宫•坤宁宫•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都在此举行过大婚。•▲次轴:•左面太上皇:•宁寿宫,外朝为文华殿•右面太妃:•慈寿宫,外朝为武英殿•宁寿宫•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之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全区也分前朝、后寝南北两部分。•前朝以皇极殿为重心,仿乾清宫的规制,前有皇极门、宁寿门。后有宁寿宫,仿坤宁宫的规制。•慈宁宫•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文华殿•文华殿是三大殿的右翼,功能上是外朝三大殿的补充•著名的经筵典礼在这里举行:•明清两朝皇帝御“经筵”都是在春分、秋分两季。•皇帝要撰写御论,阐发自己学习“四书五经”的心得。文臣们跪在御前,聆听皇帝御论。•武英殿武英殿•武英殿•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李自成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在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主轴与次轴之间:•有斋宫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明清两代帝王,按照典制规定。每到祭天的前3天,都必须先到帝宫内独宿3昼夜,不吃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名(与司法有关事项),不吊祭,不近妇女,多洗澡,名为“斋戒”,又叫“致斋”。•雍正即位以后,因担心被人暗杀,不敢在斋宫中一人独宿3昼夜,就另建了一座斋宫,叫“内斋”,将天坛内的斋宫叫“外斋”。•帝王的寝宫是蓝色琉璃瓦,而且采用坐西朝东的布局,因为封建帝王都自命为“奉天承运的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养心殿•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据说康熙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雍正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顺治、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死于养心殿。•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进行日常活动,包括处理政务。•咸丰皇帝死后,西太后控制皇权。在同治和光绪皇帝年幼时,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东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养心殿“中正仁和”匾,为雍正御笔。•养心殿“三希堂”匾,为乾隆御笔。•三宫六院:•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六宫•六宫六宫•▲城门:•南午门、北神武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军机处:•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御膳房:外御膳房在箭亭东南部。修建箭亭之目的在于防止满族受汉族同化而致祖制湮灭。皇帝都曾在此射箭并操演武艺。•作业:•为自己设计一条故宫游览线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建筑,并说明该建筑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如等级、规格、相关的历史及人物)。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北京故宫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1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