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鱼病的发生的共同特征1.活动情况失常。生病的鱼一般离群独游,它们或在水面池边缓慢游动,或忽上忽下;有的身体失去平衡侧卧,或在水中打转;有的甚至在水中狂游等。2.身体的形态和外表颜色发生一定的变化。多数病鱼会出现体质虚弱,头大身小,颜色发黑或者局部变淡或变红。23.吃食能力下降或不吃食。在养殖过程的早、中、晚巡塘时,如果发现鱼群中有上述现象,初步可判断鱼是生病了,但患什么病还要调查了解病因和病症,采取措施,抓紧治疗。二、鱼病的检查和诊断㈠现场调查1.了解鱼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3鱼生病后,不仅在体内外出现各种病状,同时,在水中也会表现出各种异常现象。如全身发黑、离群独游、摄食量突然急剧下降等。鱼病发生往往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鱼病,病鱼一般在体色、外观和体质上与正常鱼差别不大,仅病变部位稍有变化,但一经发病,死亡率急剧上升。而慢性型鱼病,则往往体质消瘦、活动缓慢、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死亡率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4因农药或工业污水排放造成鱼类中毒时,鱼会出现跳跃和冲撞现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就转入麻痹甚至死亡。由寄生虫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缓慢的逐渐增加,指环虫、三代虫的侵袭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批死亡;鱼类中毒,则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死亡。因此,迅速到现场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对于鱼病的及时诊断和处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52.了解水质和环境情况水温与鱼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病原体都有其繁育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在水温25℃以上时,毒力显著增高,水温降到20℃以下时,则毒力减弱,病情减弱或停止。但斜管虫适宜在水温12~18℃时大量繁殖。小瓜虫适于生长和繁殖的水温在15~25℃,10℃以下或高于26℃时,则停止发育。观察水的颜色,对水6质情况也可作一大致了解。水中腐殖质多时,水呈褐色;水中含钙质多时,呈现天蓝色;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呈绿色;城市排出的生活污水,一般呈黑色;当被污染水源污染时,因污水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颜色,透明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3.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对投饵、施肥、放养密度、放养品种和规格、各7种生产操作记录以及历年发病情况等都应作详细了解。放养密度过大,鱼摄食不足,体质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也容易引起疾病。投饵量过多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形成缺氧,影响鱼的生长,给病原微生物创造了条件,引起鱼发病。水质过瘦,饵料生物缺乏,又容易引起跑马病;萎瘪病的发生。拉网等操作造成鱼体损伤、容易引起白皮病和肤霉病等。8㈡病鱼的检查1.鱼体的检查鱼体的肉眼检查简称目检,目检可以观察到病鱼体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对于某些症状表现明显的疾病,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凭借经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另外,一些大型病原体如较大的寄生虫,肉跟也可观察到。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腐烂、脓肿、蛀鳍、竖鳞。9等。根据病鱼表现出的症状,大致确定为某种类型的鱼病;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出粘液过多、出血、羽点状或块状的孢囊等,对鱼体的检查,主要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检查顺序和方法如下:⑴体表将病鱼置于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嘴、头部、鳃部、体表、鳍条依次观察。寄生于体表的线虫、锚头鳋、鱼鲺、钩介幼虫、水霉等大型病原体肉眼10就能确定。对肉眼看不出来的小型病原体,则主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加以辨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引起的病状,一般会分泌大量粘液,有时微带污泥,或者是嘴、头以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不充血。疖疮病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发炎、脓肿。白皮病病变部位发白,粘液少,用手摸有粗糙感。复口吸虫表现出眼球混浊,后期出现白内障。但有些病症,如鳍11条基部充血和蛀鳍,则都是赤皮病、肠炎、烂鳃病以及其他一些细菌性鱼病的病症之一;大量的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寄生于鱼的体表或鳃上,同样都会刺激鱼体分泌较多的粘液。目检可以初步诊断体表寄生虫病,但对其他疫病,目检仅仅是诊断的第一步。⑵鳃检查鳃部,主要是检查鳃丝。先看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小心把鳃盖剪掉,观察鳃片上12鳃丝是否肿大或腐烂,鳃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等。如果是鳃霉病,则鳃片颜色发白,略带微红色小点;若是车轮虫;若是细菌性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严重的病鱼鳃盖内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腐蚀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小窗”;斜管虫、鳃隐鞭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鳃片上则会有较多粘液;若是中华鳋、双身虫、狭腹鳋、粘孢子虫孢囊等寄生虫,则常表现为鳃丝肿大,鳃13盖胀开等症状;小瓜虫、孢子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即可见大量白点,因此常被称为“白点病”。⑶内脏检查内脏时,将一侧腹壁剪掉,注意不损伤内脏。先观察是否有腹水或肉眼可见的较大型的寄生虫。其次是观察内脏的外表,如肝脏的颜色、胆囊是否肿大以及肠道是否正常,然后将靠近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近肛门部位的后肠剪断,取出内脏后,把肝、肠、鳔、胆等分开,再把肠14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三段,轻轻去掉肠道中的食物和粪便,然后进行观察。绦虫、吸虫、线虫等内寄生虫,很容易就能看到;如果是肠炎,则会发现肠壁发炎、充血;如果是球虫病和粘孢子虫病,则肠道中一般有较大型的瘤状物,切开瘤状物有乳白色浆液或者肠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点。2.鱼病的镜检1516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对鱼病进行检查,简称镜检。镜检是在鱼病情况比较复杂,仅凭肉眼检查不能作出正确诊断而作的更进一步的检查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鱼病往往错综复杂,很多病原体十分细小,有必要进行镜检。⑴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用活的病鱼或刚死的病鱼迅速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因时间稍长,鱼体腐烂就很难正确论断。17②取样时要保持鱼体湿润。因鱼体干燥后,病鱼的症状也会变得不明显。因此,应将病鱼装在带有原饲养水的桶或盆里拿出检查。⑵检查方法①载玻片法取下一小块病灶组织或一小滴内含物,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入一小滴清水或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地压平,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分辨不清或可疑的可再用高倍镜检查。18②玻片压缩法用两片厚度约为3~4毫米,大小约6×12厘米的玻片,先将要检查的组织或者是器官的一部分以及粘液等,放在其中一片玻片上,滴上适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用另一片玻片将其压成透明的薄层,即可放到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检查。⑶应该重点检查的组织器官鱼的各个组织器官、血液都可能有病原体存在,但在生产实践中,特19别应该重点检查的部位是粘液、鳍条、鳃、肠胃、肝脏。①粘液在鱼的体表粘液中,往往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如颤动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以及吸虫囊蚴等,粘孢子虫和小瓜虫的孢囊肉眼也不易区分。在检查时,先用解剖刀刮取鱼体表的粘液,然后按照镜检方法将粘液放到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20②鳃检查鳃,可先用剪刀剪取一小片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入适量的清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刮取鳃片上的粘液或可疑物,同样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鱼的鳃是特别容易被病原体侵袭寄生的部位,取鳃组织时,最好从每一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一小块,寄生虫大多在鳃小片的这两个位置上寄生。③肠胃检查肠胃,首先应把肠道外壁上所有的脂21肪组织尽量去除干净,否则不易进行观察。目检肠道外形,若肠道外壁上有许多小白点,通常是粘孢子虫或微孢子虫的孢囊。肉眼检查完后,一般是将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段,分别进行检查。胃肠道也是最容易受细菌和寄生虫侵袭的地方。除了引起肠炎的细菌外,其他很多寄生虫如鞭毛虫、变形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球虫等原虫以及大型内寄生虫如复殖吸虫、线虫、22棘头虫、绦虫等都可经常发现,它们通常寄生在前肠(胃)或中肠,而六鞭毛虫、变形虫、肠袋虫等,一般寄生在后肠近肛门3~6厘米的地方。检查时除了注意发现较大型的寄生虫外,还应注意肠内壁上有无白色点状物或瘤状物,有无溃烂发红发紫的现象。如果有小白点,压破其孢囊,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粘孢子虫,有时也会是微孢子虫。青鱼肠里溃烂或有白色瘤状物,往往是球虫23的大量寄生。如果发红发紫,则一般是细菌性肠炎④肝脏检查肝脏,先肉眼观察肝脏的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溃烂、病变、白色和肿瘤等。在肝的表面,有时可发现复殖吸虫的孢囊或虫体,有的则有粘孢子虫、微孢子虫或球虫形成的孢囊的小白点。然后取少许肝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通常在病鱼肝脏上可发现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等的孢24子或胞囊,有时还有吸虫的囊蚴。镜检:显微镜检查是诊断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鱼类病原体肉眼看不清或根本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解剖镜或放大镜来诊断。如白头白嘴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其症状是头、嘴发白,但又往往与车轮虫病并发。而患车轮虫病的病鱼中,有时也会有个别病鱼头部或嘴部出现轻微的灰白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白头白嘴病。通过镜25检,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镜检的方法是将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的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如是体表和鳃的组织或粘液,应加上少量普通水;是内脏组织则用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并稍加压平,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一般需制2—3块玻片),先用低倍镜检查,当发现有虫体构造看不准时,再换中倍镜或高倍镜检查。玻片从左到右,移下一小格,再从右往左,自上而下周而26复始地移动,直至整个玻片看完,记下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少量寄生虫并不引起鱼病,但若随意在一个玻片上观察3个视野记数,平均每个视野有20个左右,就应引起注意。总之,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应把调查到的材料,结合鱼病流行季节、各阶段发病规律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原因,作出诊断,然后根据各种病的防治方法,对症下药,及时总结。27三、常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1.草鱼出血病【病原体及流行情况】该病属水生呼肠弧病毒,直径70nm,球形颗粒,含有11个片段的双链RNA。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毒株。2829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死亡。此病自1970年首次发现以来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江苏、安徽、上海、四川等省市均有流行;草鱼、青鱼都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草鱼,从2.5~15cm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近年来由于各地忽30视了免疫工作,草鱼病毒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生流行。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病。此病的发病过程: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是7~10天。其病程有31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①潜伏期:约3~10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未显示出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及病毒浓度有密切关系,水温高,病毒浓度高,潜伏期短;反之,则长。②前趋期:时间短,仅1~2天左右,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32③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症状而死。【症状】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33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有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常变淡。上述这些症状不是每条病鱼都一样,病轻的出血程度较轻,有些病鱼以肠出血为主,有些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有些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当然也有全34身各器官、组织都出血或较多器官组织出血。【防治】①.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a.浸浴法①尼龙袋充氧,0.5%疫苗液浸浴夏花24小时;②高渗浸浴,夏花鱼种先在2%~3%盐水中浸浴2~3分钟,然后放入疫苗液中浸浴5~10分钟353637③.0.5%疫苗液,加莨菪碱使最终浓度为1
本文标题:鱼病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2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