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2018.1.6.提交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解读(董小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背景与主要精神董小玉2018.02.06.北京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课标修订版的背景与主要精神一、国际课程改革的大势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之需二、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与阐释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一、国际课程改革的大势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之需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一)国际课程改革的大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的永恒主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关注点相对聚焦。全球教育共同话题是提高质量,聚焦“全民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质量的评估”。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聚焦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六大新动向1.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质量)2.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观念)3.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价值观为导向(目标)4.从知识授受到创新精神培养(方法)5.从信息工具使用到教学模式改变(模式)6.从单一测评到综合评价(结果)这些动向对我们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给了借鉴陶西平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关注各国课程改革的情形英国进行了多次高中课改,以期实现“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课改主要特征:统一课程标准和凸显国家课程。2008年发布中学课程国家标准,强调将学生培养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和负责任的公民。法国在基础教育中强调“掌握本国语言和文化”。法语、哲学和公民教育等课程承载着法兰西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核心内容;课改中加强了课程与科技进步、当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德国高中课程实施三个领域的“学程制”:1.语言—文学—艺术课业领域(德语、文学、艺术、音乐和6种外语)2.社会科学课业领域(历史、公共学、社会学、经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等)3.数学—自然科学—技术课业领域(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工艺学)注重学生社交、人文、科技及方法论上的竞争力。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美国课程改革情形美国高中英语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正确选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的欣赏。英语是最重要的学科,学生必须学满4年达到40学分,以此培养语言技能,增强本族传统和优秀文化。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日本课程改革情形2008年修订第四次《高中学习指导要领》,2013年全面实施。日本再次强调语言的基础性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在各学科充实语言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基础”,增加了尊重传统和文化、爱国、热爱故乡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高中生扎实的学习力。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韩国课程改革情形韩国第七次高中课程改革新设置了能力培养活动学科,国语课程从6个科目增为7个,增设国语生活科目,增设市民伦理、传统伦理、伦理思想与传统等具体科目,增加了“读书”和“作文”的学分。设置国民共同基本教育课程和选修中心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为解决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都极为重视母语和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强本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一个国家语言文字的承扬与本土文化紧密相联,重视母语教育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普遍关注的焦点。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语文课程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1949-1952),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小学教学计划》,出版发行了全国通用的初、高中《语文课本》。(二)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之需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第二次(1953-1957),教育部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决定汉语与文学分科。《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中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编制了《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初级中学文学课本》《高级中学文学课本》。我国语文课程第二次改革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第三次(1958-1965),大跃进运动迫使语文教学背上“为政治服务”的枷锁,课本选文标准由“政治标准第一”变为“政治标准唯一”。第四次(1966-1976),“文革”十年使学校课程与教学经历一场灾难,语文教学内容沦为“突出政治”的附庸。语文课程第三、四次改革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第五次(1977-1985),文革结束,语文教育进入恢复生机的新时期。《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发行,编写并发行《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第六次(1986-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增加了语文的教学时数,教学计划留出课外活动的课程空间。语文课程第五、六次改革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第七次(1992-1998),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这七次课改,课程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态度、价值观和情感培养,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和机械训练,忽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我国语文课程第七次改革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第八次课程改革始于1999年。2000年各学科课标研制组成立,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印发。语文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是关注人性、关注生命主体价值的教育。在目标上朝着“人的全面发展”和“语言运用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前进。我国语文课程第八次改革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在课程内容上,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强调语文学习的丰富与多样、综合与开放。在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上,强调教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互动性,提倡多种评价手段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10余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2003版课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现行语文课程面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时代、新要求,有不少需要破解的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即不太“管用”“好用”;各学段课程之间统整不足、各项改革之间协同性不强、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不配套等;学业质量标准缺失……。这些都急需要对教学实施、评价考试提出具体建议;强化各学段纵向有效衔接和相关学科横向协调配合。增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管用”“好用”。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了10余年来我国普通高中课改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文件,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一是与国际教育接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三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四是推进课程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小结:课标修订背景与意义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二、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2017年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强调立德树人、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五个热爱”。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一、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1.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立德树人理念可追溯到先秦“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以及管仲的教育思想。立德树人理念可拆分为“立德”与“树人”两个层面。立德思想出自《左传襄工二十四年》记载。“立德”是从道德操守的角度,强调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便能人格不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主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北京1.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树人”见《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十树十获者,木也,百树百获者,人也。”这段话体现了管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何谓“树人”?指培养能帮助政府治理国家、发展
本文标题:1.2018.1.6.提交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解读(董小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3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