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资源学导论》复习提纲1.绪论1.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概念(1),资源就是资财的来源即“资财之源”或者说,资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理解资源概念的两种认识:a,资源的概念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b,资源的概念是相对于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而言的。(2),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自然界中可被利用来为人类提供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称。(3),社会资源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资源特征包括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1)自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地区性和多宜性、变动性,规定了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资源开发技术。(2)社会特征表现为有限性、稀缺性、增值性,规定了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劳动量以及资源的价值。3.资源的分类资源学者习惯按属性把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类别,其中将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称为社会资源。4.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探明储量、条件储量的概念资源基础:用矿物的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重量,对存储性资源潜在可得性度量最广义的定义。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资源藏量。条件储量:已被查明的,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2.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的概念生存承载能力:有足够的食物保证生存,但既不能保证所有个体的茁壮成长,也不能保证种群的最优增长,而且当周围环境稍有变动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最适承载能力:有充分的营养保证绝大多数个体茁壮成长。容限承载能力:基于密度方面的考虑,在容限能力水平上,地域限制迫使种群中多余个体外迁,或对某些基本需要(如食物)实行限制。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2.气候资源1.气候资源的概念气候资源: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是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2.光能资源与光能生产潜力1.光量、光质和光时光量,亦称太阳总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强度。光质是指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及其各波段所含能量。光时是指光照时间,包括可照时间(日长,太阳升出地平线直到落入地平线地时间)和实照时间(实际观测到的日照时数)。2.光合效应、光形态效应和光周期效应(1)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碳水化合物和其它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这就是植物的光合效应。(2)光形态效应是指太阳辐射的不同光谱组成对植物的生命过程(3)昼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对植物发育,特别是开花有显著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周期效应。光周期效应是对光暗的反应,与阴晴无关,决定植物光周期现象的是日长而非日照时数。3.热量资源与光温生产潜力1.衡量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在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时,通常将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最冷、最热月均温、无霜期等作为衡量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2.光温生产潜力的概念光温生产潜力是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二氧化碳供应充分,其他环境条件完全适宜的情况下,理想群体在当地光、温资源下,能达到的最高产量。4.水分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1.衡量水分资源的主要指标水分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地下水。2.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其它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气候因素作用下,单位面积内农作物达到的最高产量。5.气候灾害与农业生产1.旱灾与干旱、雨涝与湿润旱灾不同于干旱,雨涝不同于湿润。干旱是指降水量偏少或比正常年份偏少的气候条件,湿润是指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较好的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同样可能出现旱灾,干旱地区同样可能发生雨涝。2.低温冷害类型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各种农作物的冷害类型以延迟型冷害为主,水稻、高梁兼有障碍型冷害。3.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性概念:水资源是指在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比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补给条件好的那部分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量。特征:循环再生性、时空差异性、厉害两重性、利用多样性、开发整体性2.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核心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在客观、科学、系统和实用的基础上,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统一评价、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统一评价等原则。对一个具体的区域来说,核心是要研究计算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及过境或外调水等五块水,调查分析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等五种需求。2.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水资源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3.水资源数量、质量、利用评价的主要内容水资源数量评价: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水资源管理1.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权属管理,需水管理、供水管理和用水管理,水质管理2.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基本要求:水量与水质并重、资源和环境管理一体化。基本目标:(1)形成能够高效率利用水的节水型社会;(2)建设稳定、可靠的城乡供水体系;(3)建立综合性防洪安全社会保障制度;(4)加强水环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成国家水环境监测网。3.阶梯式水价与两部式水价4.土地资源4.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特性概念:是指在生产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到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特性:(1)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性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3)面积的有限性(4)明显的地域性(5)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和永续性(6)具有一定的承载力(7)利用的制约性与可改良性(8)新老投资的连续性以及连续投资效果的差异性5.土地资源的分类1.土地分级、土地分类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土地分级的任务就是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出一些等级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的土地单位,这些土地单位构成一个土地等级系统。分类必须按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是同一级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土地类别之间要构成一个有逻辑性的土地等级系统,必须依据一定的分类指标。2.英澳学派、苏联景观学派和美国学派土地分级体系(三级)英澳学派采用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前苏联景观学派采用地方、限区、相。美国学派采用土地区、土地型、土地单元。3.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部标)6.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指标类型,分为土地质量评价和土地价值评价(2)按评价的途径,土地评价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3)按服务目标的类别,分为单目标评价和多目标评价(4)按评价方式目的,分为适宜性评价、潜力评价和经济评价2.土地潜力评价的概念及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体系概念:又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迄今为止的土地潜力评价研究大多是针对农业生产而进行。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体系(1)潜力级(Ⅰ至Ⅷ级,土地在利用上所受到的限制逐渐增强)Ⅰ级:土地利用很少受到限制,可以安全、广泛地利用于农作物、牧草、林木和野生动物栖息。Ⅷ级:其土壤和地形所固有的限制作用排除了商业性作物的生产,并限定其只能用作休养地、水源地、风景地或野生动物栖息场所(2)潜力亚级(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土地潜力单元的组合,I级因无限制因素故不划分潜力亚级)①侵蚀危害(e)亚级,潮湿、排水和洪涝(w)亚级,根系层(s)亚级和气候(c)亚级。②在两种限制因素程度基本相等而且可以改造的情况下,按照e、w、s、c的顺序划分。(3)潜力单元(对于一般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①在相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可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林木。②在相同植被种类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方法。③同一潜力单元内各土地的平均产量的变率不超过25%。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及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概念: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把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单元的每一个组合进行相互匹配,通过匹配,指出土地针对这类特定的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宜,适宜程度如何,把它划归到每一个土地适宜性等级中。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1)土地适宜性纲。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S)或不适宜(N)。①在某些情况下可增加划分“有条件适宜”,因为有时可能有小面积土地在规定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对某特定用途不适宜,但如果实现了某些条件可变为适宜。一般应该避免使用。(2)土地适宜性类。反映土地对某些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用1、2、3按纲内的适宜程度递减顺序编列,类的数目不加具体规定,最常见的适宜纲分为:高度适宜类(S1)、中等适宜类(S2)、勉强适宜类(S3);不适宜纲分为当前不适宜类(N1)、永久不适宜类(N2)。(3)土地适宜亚类,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如水分亏缺、侵蚀危害等,用e、m等英文字母附在类符号后。非常适宜类没有明显限制因素,故不设亚类;不适宜纲内土地不投入经营使用,也没必要划分亚类。(4)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续分。同一亚类内所有适宜单元具有同样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不同适宜单元之间在生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的细节方面不同。适宜单元用1、2、3表示,置于适宜亚类之后。4.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联系(1)属于不同概念,但之间有相关性和可比性。(2)土地潜力评价必须事先规定土地利用方式或管理实践上的先后次序,目前大多采用农、林、牧、其它或农、牧、林、其它的顺序,即把潜力最高的土地首先分配给农业利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潜力最高的土地只适合农业利用。(3)土地适宜性评价并不事先假设这种先后顺序,每一块土地均可针对农、林、牧、其它利用方式作出适宜性或适宜程度的评定,可谓机会平等。5.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及我国开展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工作概念:在现实土地利用中,通过劳动与投入的费用与提供产品或其他效益的对比关系来评定土地质量,即通过土地生产率来评定土地质量,主要展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果。我国开展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工作我国土地经济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农用地的分等定级、估价以及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估价上。7.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类型概念: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安排和布局。土地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类型:(1)按时限不同,分为长期规划(10年以上)、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5年以下)。(2)按性质和目的不同,分为经营型、研究型和管理型规划。(3)按规划范围和任务不同,分为区域性和企业内土地规划。(4)按规划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不同,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内容特点:(1)总体性(2)长期性(3)战略性(4)指导性内容:(1)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等前期调研。(2)提出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土地利用方针。(3)制定各部门、各类用地的调整控制指标,确定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和范围。(4)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确定各分区的土地利用用途管制措施。(5)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并对规划实施的可行性与效果进行评价。五.生物资源8.生物资源及其特征1.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概念: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个体与群体),是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特性:(1)多样性(2)地域性(3)可再生性(4)可解体性(5)相对稳定性(6)周期性2.生物资源的相对稳定性生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减缓外部压力,维护自身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1)抵抗性:生物及生态系统抵御外部压力
本文标题:资源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4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