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43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2.1制冷剂2.1.1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1)无机化合物(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3)碳氢化合物(烃类)(4)共沸制冷剂(5)非共沸制冷剂如水、氨、二氧化碳等如R12、R22、R134a等如丙烷、异丁烷等如R502等如R407C等2.1.1.1制冷剂的分类1.按照制冷剂化学成份分:无机化合物烃类烷烃有机化合物烯烃卤代烃(氟利昂)混合溶液共沸非共沸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2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和30℃时的冷凝压力分高温(低压)制冷剂中温(中压)制冷剂低温(高压)制冷剂ts>0℃Pc≤0.2~0.3MPa0℃>ts>-60℃,0.3MPa<Pc<2.0MPats≤-60℃2.1.1.2制冷剂的编号表示方法为了书写和称谓方便,国际上统一规定用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及字母作为制冷剂的编号。1.卤代烃(氟利昂)卤代烃是三种卤素(氟、氯、溴)之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子取代烷烃(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卤代烃根据烷烃中H原子被卤素取代的差异,可分为六类。①全氟烃,或称氟烃(F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F4。(FC14)②氯氟烃(CFC),烷烃中氢原子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F2Cl2。(CFC12)③氢氟烃(H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2H2F4。(HFC134)④氢氯氟烃(HC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HF2Cl。(HCFC22)⑤氢氯烃(HC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原子所取代,CH3Cl。(HCC40)⑥全氯代烃(C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氯原子所取代,如CCl4。(CC10)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卤代烃R22分子式CmHnFxClyBrzn+x+y+z=2m+2编号同分异构体溴原子数为0,B可省略R(m-1)(n+1)x(a,b…)Bz举例二氟一氯甲烷(CHClF2)二氟二氯甲烷(CCl2F2)R12常见的氟利昂制冷剂代号化学名称化学分子式类别R14四氟化碳CF4PFCsR11R12R13R113R114三氯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氯三氟甲烷1,1,2—三氯三氟乙烷1,2—二氯四氟乙烷CCI3FCCI2F2CCIF3CCI2FCCIF2CCIF2CCIF2CFCsR23R32R152aR134a三氟甲烷二氟甲烷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CHF3CH2F2CH3CHF2CH2FCF3HFCsR21R22R123二氯氟甲烷氯二氟甲烷2,2—二氯—1,1,1—三氟乙烷CHCI2FCHCIF2CHCI2CF3HCFCsR40R30氯甲烷二氯甲烷CH3CICH2CI2HCCsR10四氯化碳CCI4PCCs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2.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烯烃)R50R170R1150R1270编号与氟利昂编号方法相同举例甲烷(CH4)乙烷(C2H6)R1+氟利昂编号方法编号举例乙烯(C2H4)丙烯(C3H6)烷烃类烯烃类饱和碳氢化合物类制冷剂)制冷剂代号化学名称化学分子式R50R170R290R600R600a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CH4CH3CH3CH3CH2CH3CH3CH2CH2CH3CH(CH3)3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3.共沸(液体)制冷剂=R152a/R12(26.2/73.8)=R22/R115(48.8/51.2)质量百分比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在气化或液化过程中,蒸气成分与溶液成分始终保持相同;在既定压力下,发生相变时对应的温度保持不变。编号R5XX举例R500R502已经商品化的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5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4.非共沸(液体)制冷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在定压下气化或液化过程中,蒸气成分与溶液成分不断变化,对应的温度也不断变化。编号R4XX举例R407cR404a已经商品化的非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4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R32/R125/R134a(23:25:52(%))R125/R143a/R134a(44:52:4(%))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5.无机化合物R717R744R718R7XX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编号氨二氧化碳水举例1.对环境的亲和友善。2.热力学性质满足制冷循环。3.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4.来源广,易制取。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对环境亲和度的要求1)臭氧衰减指数ODP(OzoneDepletionPotential):表示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应越小越好,ODP=0则对大气臭氧层无害。2)温室效应指数GWP(GreenhouseWarmingPotential):表示物质造成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应越小越好,GWP=0则不会造成大气变暖。研究表明,当CFCs受强烈紫外线照射后,将产生下列反应(以CFC12为例):CF2Cl2------CF2Cl+ClCl+O3-----ClO+O2ClO+O-----Cl+O2循环反应产生的氯原子不断地与臭氧分子作用,使一个氯氟烃分子,可以破坏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这一现象已被英国南极考察队和卫星观测所证实。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量约增加2%。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紫外线照射使CFC释放出Cl原子CF2Cl2UVCFC-12二氟二氯甲烷ClCFFClCFFClClClCF2Cl2000年臭氧空洞的形状2002年臭氧空洞变形了第一节制冷剂简述臭氧层的破坏将导致:危及人类健康,可使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危及植物及海洋生物,使农作物减产,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产生附加温室效应,从而加剧全球气候转暖过程;加速聚合物(如塑料等)的老化。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当前一项全球性的紧迫任务。第一节制冷剂简述明天過後馬爾地夫趁我們還在,趕快來看我們吧!馬爾地夫–太平洋最美麗的珍珠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CFC——氯氟化碳,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禁用HCFC——氢氯氟化碳,含氢,低公害物质属于过渡性物质HFC——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待研究开发例:CF2Cl2—————CFCl3—————CHF2Cl—————C2H2F4————R12R11R22R134aCFC12CFC11HCFC22HFC134aClCFClClCFC-11三氯氟甲烷ClCFFClCFC-12二氯二氟甲烷一些CFCsHCFFClHCFC-22二氟一氯甲烷HFFFCCClClHCFC-1231.1.1-三氟-22-二氯乙烷一些HCFCs《蒙特利尔议定书》-概述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限制使用氟氯化碳和其他耗竭臭氧的化学物质。此前有研究表明,对于减缓和控制全球变暖,《蒙特利尔议定书》所带来的效果比《京都议定书》要高出5倍—6倍,因此,《蒙特利尔议定书》也被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为“迄今唯一最成功的国际协议。”目前,有196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签订了该协议,并且逐步淘汰了95%的消耗臭氧化学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涉及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需要淘汰的物质包括6大类: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甲基溴和含氢氯氟烃。其中,全氯氟烃,英文缩写CFCs,也就是老百姓通常称作氟利昂的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全部淘汰。作为缔约国之一,中国主动对外承诺将自己的“禁氟大限”从原定的2010年提前至2007年,比公约规定提前两年半。第一节制冷剂简述第一节制冷剂简述(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1996.1.1:以1989年的HCFC消费量加2.8%CFC消费量的总和(折合到ODS吨)作为基准加以冻结;2004.1.1:消减35%;2010.1.1:消减65%;2015.1.1:消减95%;2020.1.1:消减95.5%(0.5%仅用于现有设备的维修);2030.1.1:消减100%美国2003.1.1:禁止HCFC141b用于发泡剂;2010.1.1:冻结HCFC22和HCFC142b的生产;不再制造使用HCFC22新设备;2015.1.1:冻结HCFC123和HCFC124的生产;2020.1.1:禁用HCFC22和HCFC141b;不再制造使用HCFC123和HCFC124的新设备;2030.1.1:禁用HCFC123和HCFC124欧共体国家2000.1.1:消减50%;2004.1.1:消减75%;2007.1.1:消减90%;2015.1.1:消减100%;瑞士、意大利2000.1.1禁用HCFC德国2000.1.1禁用HCFC22瑞典,加拿大2010.1.1禁用HCFCHCFC禁用时间表(发达国家)第一节制冷剂简述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完全淘汰时间(年)家用制冷设备CFC112010CFC122010汽车空调器CFC122002*工商业制冷设备CFC112002*CFC122006*化工生产CFC112010CFC122010CFC1132006中国制冷空调和化工行业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时间表注:*允许维修使用到2010年第一节制冷剂简述理想制冷剂的性质一、对环境友善二、热力性质令人满意(1)ODP(2)GWP2.热力学性质要求1)具有较大的制冷工作范围:临界温度高、大气压下蒸发温度低、凝固温度低。2)具有适当的工作压力和压缩比:蒸发压力:接近且稍高于大气压力,避免空气渗入。冷凝压力:不宜过高,减少系统承压和泄漏。一般pk≤1.2~1.5Mpa。压缩比小。3)单位质量制冷量q0要大:获取相同的制冷量时,可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4)单位体积制冷量qv要大:压缩机尺寸小,设备小,可减少材料消耗和投资。5)绝热指数低:可减少耗功率,降低排气温度,利于润滑。3.物理化学性质要求1)流动性好(粘度小,密度小):可减少流动阻力损失,降低能耗,缩小管径,减少材料消耗。2)传热性好:可减少传热面积。3)安全性好:高温下不分解、不燃、不爆,无毒。制冷剂的安全分类制冷剂的毒性指标制冷剂的易燃易爆特性4)化学稳定性好: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不腐蚀。注意对制冷系统设备及管道、密封材料选择。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非金属腐蚀很小。选用无缝钢管,普通橡胶;氟利昂:对非金属有腐蚀作用,对金属腐蚀小。选用铜管或无缝钢管,特殊橡胶。5)溶油性:溶油性差:优:制冷剂和润滑油易分离,t0稳定;缺:但易在热交换设备中形成油膜而影响传热。溶油性好:优:润滑好,不易形成油膜,传热好;缺:但在蒸发器中会引起t0升高。6)溶水性:溶水性差:优:制冷剂纯,t0稳定;缺:游离态的水会在低温处结冰而发生“冰堵”。溶水性好:优:不会发生“冰堵”,缺:提高t0、氨溶于水中易腐蚀金属。3.物理化学性质要求2.1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故又称制冷;载冷剂又称,是在间接供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制冷量的中间介质。2.下表中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氟利昂制冷剂,将表填写完整。代号化学名称化学分子式类别R14四氟化碳CF4FC①氯三氟甲烷CCIF3CFC②二氯二氟甲烷CCI2F2③R134a四氟乙烷CH2FCF3④R22氯二氟甲烷⑤HCFC⑥二氯三氟乙烷CHCI2CF3⑦2.1练习题一二、不定项选择题:1.按照制冷剂化学成份,R717(R22、R290、R134a、R502、R404A、R600a)属于()制冷剂,A、无机化合物B、氟利昂C、共沸混合制冷剂D、非共沸混合制冷剂E、饱和碳氢化合物二、不定项选择题:2.下列制冷剂中属于氟利昂(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是()A、R717B、R22C、R502D、R404A3.下列制冷剂中属于高温(中温、低温)制冷剂的是()。(表2-10)A、R123B、R22C、R13D、R404A二、不定项选择题:4.共沸溶液类制冷剂(非共沸溶液类制冷剂)具有以下
本文标题:43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4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