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大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如:用CCl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注:不用酒精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2)物质的量的基准(N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2.摩尔质量(M)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g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mol12C的质量为12g。同理可推出1mol其他物质的质量。3.关系式:n=ANN;n=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如1mol麦粒、1mol电荷、1mol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mol水(不正确)和1molH2O(正确);1mol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如6.02×1023mol-1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摩尔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等。考点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表示符号:Vm3.单位:L/mol(或L·mol-1)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即nVVm2特别提醒: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0)。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L。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L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①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k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L。因此,22.4L是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②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mol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③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间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由此可知,1mol任何气体在0℃、101kPa条件下的体积与273℃、202kPa条件下的体积应相等,都约为22.4L。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T1=T2;P1=P2;V1=V2n1=n2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PV==nRT用此公式去推成正比还是成反比就可以了。另: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m1/m2=M1/M2=ρ1/ρ2(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考点四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混)=混)混()(nm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M(混)=M1×n1%+M2×n2%+……=M1×V1%+M2×V2%+……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混)=22.4ρ(混)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的相对密度:)混AMM()(=)()(A混考点五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mol﹒L-12.表达式:cB=Vn(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特别提醒: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3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考点六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2.误差分析:根据c=n/V=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4第一节物质分类考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区别是一种原子是一种单质联系同位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可构成同素异形体实例16O和18O;12C和14C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离子基团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区别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联系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实例OH-NO2-Cl-CH3+-OH-NO2-Cl-CH35(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焰色反应(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电解(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14)水泥硬化等。2.化学之“化”风化--结晶水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催化--能改变反应速率,本身参与化学反应,但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歧化--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且为同一价态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酸化--向某物质中加入稀酸使之呈酸性的过程。(酸性高锰酸钾应用什么酸酸化?)钝化--浓硫酸、浓硝酸在FeAl等金属表面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起到保护FeAl等金属的现象。水化--物质与水作用的过程。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5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