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康复科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3.入院时测身高、体重l次。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订适合于患者的饮食。5.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6。做好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主要障碍及其特点,做好记录,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资料。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作好记录。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康复护理计划。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11.中医康复护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取穴知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针刺意外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正确指导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服药后的反应。12.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第二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而是包括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共济、言语、心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障碍,其中以偏瘫、失语最为常见。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2.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1)加强患侧的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失,如电视机、床头柜、电话应置于患侧;所有的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交流等)都应在忠侧进行,家属与患者交流时也应握住患侧手。(2)进行正确的良肢位摆放,以对抗患肢痉挛、减轻水肿、增加舒适感。(3)变换体位(翻身):主要是指躯干的旋转,因为翻身是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抑制痉挛,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4)指导进行床上运动训练,如关节被动运动、Bobath式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等。’3.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抗痉挛的姿势体位来预防痉挛模式和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如:进行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4.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等,上肢功能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下肢功fll-Oll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如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届运动、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的训练等。5.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训练患者使用健侧肢体代偿部分患侧的功能,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同时指导家属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以便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6.语言训练:从发音_÷单字咬字_+语言纠正_读字,反复进行。7.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第三节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疾,其康复范畴包括颈、胸、腰、圆锥、马尾等脊髓节的损伤。脊髓损伤后是指脊髓伤经过早期处理,患者病情稳定,肢体仍有部分运动、感觉,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一种状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截瘫、不完全损伤以及完全性的脊髓损伤。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2屈F床休息,卧硬板床,垫以棕垫或软褥,保持脊柱平直位。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由两人为患者做轴线翻身,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在床上拖、拉、拽患者,防止皮肤擦伤。4.预防压疮发生。及时变换体位,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整洁。对恢复期患者可教会其自我检查受压皮肤的方法、双手撑起减压的方法及预防压疮的措施。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痰情况,指导吸气及呼气训练;给予高纤维饮食,鼓励多饮水和多吃水果。训练患者养成定时排大、小便的习惯,每日按摩腹部3~5次;体位变换时,应密切观察有无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鼓励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循序渐进地进行上肢、下肢、翻身坐起的被动、主动训练,轮椅训练,直到行走训练。第四节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常规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l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各种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综合征。此外还可伴有智力、视力、听力、知觉、语言、情绪、行为及学习障碍,癫痫和生长发育迟缓等。脑瘫的康复非常重要,其目的是帮助患儿获得或学会新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应及早进行,最好在患儿6岁以前接受治疗。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2.采用运动疗法,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包括仰卧位的姿势控$|Jl,lil练、爬行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等。3.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包括穿着训练、进食训练、梳洗训练、如厕训练等,使患儿能生活自理,并使其恢复相应的肌力。4.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训练、语音训练、发音矫正训练、语句练习、交谈式练习,尽最大可能恢复患儿的语言功能。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食三方面来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及时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6.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对于脑瘫患儿,家庭治疗非常重要。父母除了正确的指导和训练外,还要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能更多地自我照顾,学会适应环境,步入社会。(1)及早进行教育0-'3岁可送中心机构进行早期训练配合家庭训练;3--6岁在弱能康复班学习;7岁或以上患儿,轻度障碍可送正常学校学习,中、重度要留在康复中心继续学习。(2)家长的教练回归社区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家长的继续训练和指导。所以,在住院期间最好将患儿的正规训练教会家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让患儿从早到晚都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将训练内容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3)职业训练脑瘫患儿经过功能性作业训练,上肢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增强,运动协调能力增加,又经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业治疗,具备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从学龄阶段进入到就业年龄阶段,因此,需要进行职业前的培训。(4)培养社交能力通过不断地与人们交往,促使感知和动作、语言能力、个性特征等积极发展,智力也相应的迅速发展。对待脑瘫患儿要象对待健全儿一样,要爱护关心他们。鼓励家长节假日要带他们去游玩,让他们多接触社会,进行社交训练。第五节骨折后康复护理常规骨折常见于四肢、脊柱,往往伴有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关节囊、滑囊、滑膜、皮肤等软组织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及功能障碍,特有的局部表现有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涉及躯体康复、精神康复、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等各个方面,康复的重点在于患者的功能锻炼。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2.注意被固定肢体的血液、淋巴循环,固定物不宜过紧或过松。3.物理治疗的护理:应用微波、中(低)频电刺激、红外线、各种透热疗法、超声波疗法、按摩、脉冲超短波等治疗时,护士应按时完成治疗,每日l---2次,每次l5分钟,避免患者烫伤。4.骨折康复护理应从骨折复位固定后立即开始。根据骨折不同的时期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从而有利于骨折最大限度的愈合和肢体的功能恢复。(1)骨折早期可指导患者进行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有利于伤肢血液循环,减轻伤肢肿胀。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每目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如前臂骨折时,指导患者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长腿石膏固定患者,指导其做黢关节运动和足趾运动;当股骨骨折后膝关节被固定时,应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2)骨折中期除了指导患者继续做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外,可指导患者进行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的训练,同时可通过作业疗法及文体活动来改善动作技巧,发展身体素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3)骨折后期主要指导患者进行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关节活动范围趋于正常,但还需进行全面的肌肉与关节锻炼。在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弃掉外固定或支具锻炼。进行举物或下蹲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但是,有的骨折后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关节功能障碍,此时还需进行相应的关节修复手术及康复指导。以上各期的功能训练均应将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与时间,并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人员的示范、协助下进行,随时检查效果,定期评定。5.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康复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第六节颈椎病康复护理常规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由此产生颈肩或颈枕部疼痛伴单侧或双侧上肢麻痛、沉重、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行走不稳,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后凸,颈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局部型。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原则:急性期制动、缓解期被动、恢复期主动。2.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避免处于过度屈曲位,或者长期固定于同一姿势,保持正确体位。防止颈部受风、受寒。3.指导患者良好的睡眠体位,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略呈屈曲状。枕头的要求:长度40~60cm,或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cm为宜,高度以l0~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一头宽)÷2,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皮、蒲绒、绿豆壳等,若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则更好。4.颈围的护理指导。颈围的作用是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颈围的高度必须合适;以保持颈椎处于中间位,最好给患者定做。急性期过后颈围应去除,长期应用颈围会引起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5.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牵引的方式有简易牵引、气囊牵引、电脑自动牵引,以及手法牵引等。牵引的姿势可采用卧式、坐式两种。(1)牵引角度:大多采用微屈曲位或垂直位,不作后伸位牵引。除保持l5。左右的前倾角外,还应让患者自然内收下颌。个别枕骨较平者应在枕部垫一毛巾,以避免牵引中头后仰。(2)牵引重量可按体重的l/l2~l/8计算,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颈枕牵引带着力点要侧重于枕部,支架应足够宽,保证撑开牵引带不压迫颞浅动脉,否则可能会发生头晕。(3)牵引治疗后要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嘱患者休息片刻方可离开。(4)急性期疼痛剧烈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6.医疗体操注意事项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左右旋转、伸颈拔背、与项争力、环绕颈项、擦颈按摩。(1)应由医师选择动作和规定运动量。(2)脊髓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应当限制运动。(3)运动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避免快速运动。(4)骨质增生明显者需慎重进行。7.预防措施。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工作体位,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坚持工间活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体位。8.体育锻炼禁忌证(1)颈椎病术后患者,因恢复和愈合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局部制动,故在术后3个月内应禁止做颈部运动和体操:一(2)体温高于38℃以上者:(3)静息状态下脉搏100次/分钟以上者:(4)舒张压大于120mmH9或收缩压低于l00mmH9,并有自觉症状者;(5)心功能不全,伴有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腹水者
本文标题: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5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