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_华罗庚_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华罗庚著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1965年6月6日在“人民日报”公布发表的第一篇网络计划技术文章。当时取名为《统筹方法平话》,后经修改补充,书名定为《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于1966年5月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第 2页 /共 15页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华罗庚编者按: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1965年6月6日在“人民日报”公布发表的第一篇网络计划技术文章。当时取名为《统筹方法平话》,后经修改补充,书名定为《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于1966年5月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前言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国防、在工业的生产管理中和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皆可应用。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毛主席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由于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顺利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那么,今天的主要矛盾,明天将会变为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我们的流线图,及时地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地指挥生产。“平话”是平常讲话的意思。由于这是一本普及性和推广性的小册子,因此,主要的概念讲了,许多具体细致处不可能讲得太多。但是,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的要求,在书中适当地补充了有关理论推导的章节。一般读者对这一部分可以略过不读。在这本小册子里,讲的主要是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也是不无裨益的。这本册子虽小,但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很多同志的帮助,特别是最近和一些有实际经验的同志共同学习,发现了一些新东西,进行修改补充,易稿不下十次。因此,与其说这是个人所编写的,还不如说这是大家的创造和发展,由我来执笔的更确切些。为此,特向这些同志表示深深感谢。由于我的水平限制,在这本小册子中,一定有不少欠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引子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办法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第 3页 /共 15页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丙: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壶杯,泡茶喝。哪一种办法省时间,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二种办法都“窝了工”。这是小事,但是引子,引出一项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来。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问题。没开水、没茶叶、不洗壶杯,我们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先决问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1的箭头图来表示。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十五分钟。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抓的是烧开水这一环节,而不是拿茶叶这一环节。同时,洗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是的,这好象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确也有之。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能象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架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也往往出现:抓得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部件才能装配。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没有什么先后关系,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因而可以合并成为图1-2;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图1-3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样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任务的方法称为单代号法,每一个数目字代表一个任务,写在箭尾上,箭杆上的数字代表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第 4页 /共 15页 另一个方法称为双代号法。我们把任务名称写在箭杆上,如图1-4。箭头与箭尾衔接的地方称为节点(或接点),把节点编上号码。图1-4成为单代号法与双代号法哪个好,实际上是各有优点。我们用双代号法开始讲,在讲的过程中穿插着讲单代号法。肯定型二、工序流线图与主要矛盾线一项工程(或一个规划),总是包含多道工序的。如果已经有了现成的计划,我们可以依照这个计划和各工序间的衔接关系,用箭头来表示其先后次序,画出一个各项任务相互关系的箭头图,注上时间,算出并标明主要矛盾线。这个箭头图,我们称它为工序流线图。把它交给群众,使群众了解自己在整个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有利于互赶互帮,共同促进。把它交给领导,便于领导掌握重点,统筹安排,合理调整,提高工效。好啦,现在有这样一项工作,一共有17道工序,我们把它画出箭头图(见图1-6),图上每个工序我们把它叫做一项任务。④→⑤→⑥表示任务(4-5)完成后,才能进行任务(5-6),又如任务(6-7)必须在(2-6)、(5-6)、(9-6)三项任务都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开始进行。④⑤表示自任务(4-5)的开工之日起到完成之日(亦即下一任务可以开工之日)止,共需三周。任务(7-14)开工后18周才能把半成品送到任务(14-15),而最后任务(14-15)必须待任务(3-14)、(7-14)、(12-14)、(13-14)都完成之后;再用5周的时间才能交出成品。图画好之后,进行以下的分析:算出每条线路的总周数。例如线路共需8+11+23+18+5=60周.把所有的线路都加以计算,其中需要周数最多的线称为主要矛盾线.这一工序流线图的主要矛盾线是:第 5页 /共 15页 共6+11+23+18+5=63周。用红色(或粗线)把主要矛盾线标出来(同时如有必要也可以用其它颜色标出一些次主要矛盾线)。在工作进程中,主要矛盾线上延缓一周,最后完成的日期也必然延缓一周,提前完成也会使产品提前出厂。把这图交给群众,使群众一目了然,知道此时此地本工种所处的地位,有利于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若干时日,如果在主要矛盾线上进行得比预期迅速,或非主要矛盾环节有所延误,这时必须重新检查和修改流线图,并特别注意主要矛盾线是否已经转移。这种图形的作用远不止此,还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好处。例如:(1)从图1-6可以看出,任务(4-5)可以比任务(1-5)缓开工三周而不影响进度,任务(13-14)更不必说可以缓开工38周,但不能再缓了(每一任务都可以算出最迟开工期限、最早开工期限及时差,为了简单起见这儿暂且不谈)。(2)从图上看出可以从非主要矛盾线上抽调人员支援主要矛盾线,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即使抽去的人员工种不同,一个人只顶半个人用,有时也并不吃亏,但抽调后必须重新画图。当然流线图还有不少其他的好处,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在此也乘便提一下,主要矛盾线可能不止一条。一般讲来,安排得好的计划,往往出现有关零件同时完成,组成部件;有关部件同时完成,进行总体装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矛盾方面就不是用一条线表达了。愈是好的计划,红线愈多,多条红线还可以作为组织劳动竞赛的依据。当然,终点也可能不止一个。例如,化学分析可以陆续地分析出若干种元素,获得每一种元素都可以作为终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起始点至每一个终点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比较,把需要时间最长的线路,定为主要矛盾线。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产品的主次,定出主要矛盾线来。换言之,即将起始点到主要产品的终点需要时间最长的线路,定为主要矛盾线。三、分细与合并从图1-6看出任务(6-7)的完成需要23周,时间最长,这就启发我们考虑为了加快进度,可否把任务(6-7)重新组织一下,其方法之一是要细致地画一⑥→⑦的工序流线图,标出主要矛盾线,研究缩短时间的可能性。例如,一个单向挖掘的隧道工程,我们采用两头开挖的方法,这样,一个任务变为两个任务,加快了进度(请读者设想一下,一个任务变为两个,箭头图怎样画)。第 6页 /共 15页 为了容易看得清楚或计算方便起见,有时我们在图上也把一些任务合并考虑,如将图1-1合并为图1-2。并得多么粗,分得多么细,随客观需要与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负责的技术员、调度员为了便于掌握,应当把图画得更详尽些,更细致些,供领导和群众一般参考的可以画得粗些。密如蛛网,望而却步的工序流线图,不但不易获得群众的支持,而且难使领导看出重点,作到心中有数。但不细致,又不能发现关键所在。因此,在主要矛盾线上,每一环节都值得分细研究。这样可以找出缩短工时的可能性。四、零的运用在数学史上,零的出现是一件大事,在统筹方法中引进“虚”任务,用“0”时间,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方法。例一:把一台机器拆开,拆开后分为两部分修理。称为甲修、乙修,最后再装在一起。这样的图怎样画?共有四个任务;在“拆”“装”之间有两个任务(见图1-8a,图1-8b):“②→③”将同时代表两个任务了,不好办。我们建议用表示“虚”任务,这样就可以克服这一困难,把图画成为图1-9;也可以对称地画成为图1-10当然,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一个任务硬分为两段1-11;也可以画成为图1-12所示形式。这一“不标箭头的竖线”的方法,在用“时间坐标”时合适。以下的图形,更显示出用的必要性(图1-12):它表示工序A、C,各必须在用、乙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而工序B却需要在甲、乙两工序都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第 7页 /共 15页 在把一个任务拆成两个任务的时候(例如:决定一条水沟从两头开挖),也要引进“0”箭头()。例如要吧图1-14中任务⑩→分拆为两个任务⑩→,→时,也要使用,即得图1-15(甲),本质上,这一问题与前例完全相同,当然也可以用“折断法”、“双→法”,或“无箭头竖线法”。用无箭头竖线法的画法如下图1-15(乙):例二:在一个较复杂些的工程施工中,我们把四道工序(以下简称为挖、板、钢、浇),各分为二交错作业时,也要用,画成为图1-16;当然,也可以画成为图1-17这是指在四种工作都只有一套人进行施工的情况下而言的。即挖地基(1)的人也就是挖地基(2)的人(如果人多了,当然也可以进行平行作业)。读者试分析以下几种画法,并指出其缺点。[“钢(1)”不必在“挖(2)”完成之后,其他类推](图1-18)[“钢(1)”不必在板②之前,其他类推](图1-19):第 8页 /共 15页 更进一步,读者可以分析一下,三段交叉的作业,作如下画法对不对(图1-20)?严格地将,这样画是有问题的,因为不必在之后,同样和也不一定分别在和之前。正确的画法应当是(图1-21)用一个零箭头“↑0”断绝了有转入的道路,用这样的画法。三段以上的交叉作业,就不再有其他的困难了。也有人用“同工种人力转移线”(—·—·—·→)来处理这一问题,画成如图1-2形式“—·—·→”仅表示前后两同工种工序间的衔接关系,并不同时表达不同工种工序之间也有衔接关系。例如:③—·—·→⑤仅表示由“板(1)”出发,只准走向“板(2)”,而不准走到非“板”的“挖(3)”上去。同样,⑦—·—·→⑨仅表示“钢(3)”以“钢(2)”的完工为前提,而并不依赖“浇(1)”。这方法的缺点,在于多引进了一种符号“—·—·→”。例三:有一项工程如下图(图1-23):它不能代表:一个任务做了两天后,任务(3-6)开始,做了三天后,任务(2-5)(4-6)开始,代表这个情况的图,我们应当画成为如图1-24所示形式。实际上,这个任务是分成两段①①和①②图1-23容易被误解为(1-2)(1-3)(1-4)是三个任务,因而把人力、工时、设备、原材料算重了。第 9页 /共 15页 有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虚”开始点,把各个不同的开始点,联成为一个开始点。如图1-25,从起始点可引出的四个任务(0-1)(0-4)(0-8)(0-13),都是虚任务。这样可以把任务(13-14)延缓开工的可能性都表达在图上了。这
本文标题: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_华罗庚_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6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