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校本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1《张掖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始于2004年4月,《张掖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经过社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和立项为甘肃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以选修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它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而且还注重实验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注重理论探讨,而且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在我校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在开发选修课教材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究尝试,在专家的指导下分领域分阶段编写出了一系列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和优秀教学设计,积累了丰富的选修课教学素材。同时,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词:校本课程选修课校本教材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作为甘肃省“省级2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张掖市第二中学,以崭新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当地人文资源优势,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1.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展的需要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课程管理一章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并在后来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的门类,总课时和课时分配比例,同时又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留出一定的课时,这些都说明,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必须以学校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方课程的完善延伸和补充,使课程更接近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何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在《走进新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两本书中都提到: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选修课的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是校本课程的表现形态,可以直接归到校本课程。但原来那些随意性很强,无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特别是无视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课、选修课还不能说是校本课程,一些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把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作为基础,经过合理的论证和设计,使之成为真正的校本课程。学校是真正发现教育的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自然3地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也自然地要反映一所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因此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的智慧、精神的结晶,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表征,同时,专家们还号召和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专业人员积极投身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实际中来。张掖二中5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历史。从一所普通中学发展成为甘肃省示范性高中,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为国家输送了三万多各类人才,凝聚了几代“二中人”的心血。学校现有一线教师240多名、4700多名学生。前几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还很封闭、落后,会考、高考成绩是评价学生与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的兴奋点就是教学质量监控后的排名,名次好“一俊遮百丑”,名次差则前功尽弃,百口难辩,造成了学生疲于题海战术,家长奔波于升学压力,教师苦于加班加点的被动局面。学校缺乏生机与活力,工作上不了层次,更谈不上特色,连年的高考在一定范围内徘徊。针对这种尴尬的处境,领导班子心急如焚,教师群体迷茫观望。而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却很精彩:名校长们独特的办学理念、众多名校显著的办学特色吸引着我们的耳目,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宣传、贯彻,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上不了层次的发展盲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能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张掖二中到底向何处发展?基础教育的性质、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办学理念?痛定思痛,学校在调查研究办学传统、师资状况等因素后集思广4益,决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在开全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改革,把学校德育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做为主攻方向,来创建学校特色,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层次,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做为一项重要策略来抓,提出了以“金张掖”文化为依托,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办学思路。2.有可利用的环境资源优势。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的根本原因。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斯基尔贝克曾经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学生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理出来,或者从对学生的理解中感受出来。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环境,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我们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我校地处河西走廊的中段,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又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经济条件在甘肃省位置靠前,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丰富灿烂,一直是张掖市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自古就有“金张掖”的美誉,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不朽诗篇。,全5市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共有国家4AAAA级风景名胜区2处,各级风景名胜区多处。张掖地处甘肃省经济较发达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我市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系列产品享誉省内外,可以说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校是甘肃省示范性高中,甘肃省“安全文明校园”,甘肃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张掖名校,省传统项目学校,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浓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极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一节里提到要“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和服务行业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那么,如何发挥河西走廊这一富有特色、富有价值的地方乡土文化来育我们的“一方人”呢?正是对学校情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我们筛选出河西走廊“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这一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实施。3.校本课程开发思想的孕育选题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性”的指示精神和张掖二中教育的实际。在新课程标准实施高中“两改”的大背景下,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是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体现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学生发展而存在,能对当地社会资6源进行开发利用,把特色课程的构建做为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认真评估了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想尽快启动课题研究,挖掘乡土文化这一有利的特色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尝试。课题组以“铸造学校个性、促进师生发展”的课程理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考虑和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问题,确定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内容(知识、技能、情感及应用四个层面的基本目标)及实施的方法(重体验、重情感、重实践、重实用)、途径,找到了乡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二、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事件1、课题组组长:李亦武是甘肃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教学理念比较先进,富有开拓性和创新精神。在乡土地理研究上很有造诣,曾经编写乡土教材《张掖乡土地理》,担任副主编编写《张掖市地读本》(地理分册),2005年参加了由中科院资源与管理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主持的《甘肃省旅游资源的总体发展规划》的规划研究。在其组织和带领下,展开了《张掖二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2、2004年4月20日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召开课题研讨会,确定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方式、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式,并落实编写人员。李亦武副校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张兴虎校长负责理综教育子课题的组织实施;王彬林老师负责政治教育子课题的组织实施;于吉海、马翠敏老师负责地理教育子课题7的组织实施;何瑛、保继哲老师负责英语教育子课题的组织实施;张学君老师负责语文教育子课题的组织实施;闻云老师负责各种图片及其资料的提供。3、2004年5月21日课题组组长李亦武、教科室主任去市教研室汇报课题研究情况,寻求上级的支持与配合。4、2006年6月8日为课题组成员开设了《校本课程研究讲座》,邀请了河西学院专家、学者对课题组成员进行面授,气氛活跃,效果很好。5、2005年9月中旬开始,我校第一本校本教材《语文导读》完成,在高一、二年级中选择22个班试行,要求实验班级发挥示范作用,及时分析总结经验。紧接着地理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案例》完成,在高一、二年级中选择22个班试行,研究性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聚焦高考》系列校本教材的使用,解决了学生在历届高考中的“瓶颈”问题。6、2005年5月起,按照“先实验后推广”的策略,校本教材在学校开始实行。课题组把教学内容按年级、学期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将教师授课情况纳入考核指标。7、2005年10月9日,课题组向部分家长进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普遍持欢迎态度,非常关心此项改革。认为学生回家有了研究性小课题,经常向家长问这问那,不仅融洽了亲情关系,而且逐步掌握了调查、讨论等学习方法,人也比以前活泼多了。88、2005年12月20日为迎接课题研讨会,课题组对校本课程的执行情况、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决定在下阶段调整部分内容改进管理方法。并形成了汇报材料。9、2006年3月5日《张掖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研讨会在校学术厅举行,与会专家、兄弟学校教科室主任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10、2004年7月至今,地理学科室编写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高中地理上册、下册、全以册)、《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之-----《张掖二中校园植物》、《气象观测》、《地球:我们的家园》;政治学科室编写的《聚焦高考2004》、《聚焦高考2005》、《聚焦高考2006》、《指点迷津》、《习题选编》;英语学科室编写的《高考英语词汇汇编》、《校园口语汇编》、《张掖概况》、《培优英语阅读教材》和《英语阅读教材》;语文学科室编写的《中学生课外名著导读》和《语文学法指导------怎样欣赏经典作品》。为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张掖二中在甘肃省的教育教学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与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高中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特色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9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张掖,热爱张掖,学会对家乡负责,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课程开发的总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②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③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④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⑤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
本文标题:《校本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7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