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六讲 传统古典诗文吟诵的基本规则要领
1《中国古典诗文的朗诵与吟诵》课程内容主讲教师:李昌集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六讲传统古典诗文吟诵的基本规则要领有人说,学吟诵好像比学唱歌还要难。其实,这是从小就学唱歌所以养成了“歌曲思维”,理解了传统吟诵的规则要领,学起来其实并不难。什么是“吟诵”呢?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吟诵就是将朗诵的节奏点加以强化,把语步节奏点的字音通过拖腔、停顿等方式,听起来有一种旋律感,就是“吟诵”了。比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就是“吟”,最简单的“吟”。什么是“吟诵”呢,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吟诵就是将朗诵的节奏加以强化,把语步节奏点用停顿和拖声的方式,从而听起来有一种旋律感,“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就是吟诵。有同学会说:吟诵就这么简单吗?是啊,吟诵的基本规则就这么简单。曾有调皮的同学问我:李老师,那我自己哼哼算不算吟诵?我说:你试试看,只要你在语步的节点上顿一顿或者把字音摇一摇、哼一哼,语步——也就是单词,还保留着朗诵的音调味道,我就承认你2是吟诵。好不好是另一回事。结果他还真的去试了。试了以后说:简单是简单,就是没有传统吟诵的味道。我还是学一学传统的吟诵调吧。什么是传统的“吟诵调”呢?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相对稳定行腔程式的一个一个具体的吟诵调,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听的各地老先生们的吟诵的调子。传统吟诵,就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吟诵调承载的。因为各地的语音有所不同,所以“诵”起来的腔调和内在的旋律也就不同,在诵基础上的呻吟嗟叹当然会有种种差别,所以传统吟诵调的音乐样式是丰富多彩的。由于传统吟诵调是代代相传的,所以传统的吟诵调都有相当的历史积淀,不是现在我们随意哼哼就能创造出来的。我们总结归纳传统吟诵调共同的基本规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统吟诵,然后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升它。传统的吟诵调,可谓成千上万,八九十岁老一辈的吟诵,每个人都有一两种自己惯用的吟诵调,每个人的吟诵都有不同,即使出于同一师门,吟诵起来也不完全一样。上堂课我们听到老一辈的吟诵就是各式各样,但听上去总觉得有一种共同的味道。什么“味道”呢,好像又说不清。实际上,这个“味道”,就是传统吟诵的共同规则。传统吟诵有什么共同规则呢?第一条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在语步上保留了朗诵语调的味道,也就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我们称之为“语步诵行”。传统吟诵的第一规则:语步诵行传统吟诵的“语步诵行”有两个特征:第一,每一个单词语步是整体的,不可拆分。即每一个单词的吐3字行声与朗诵的语调和走声趋势大体一致。上一堂课我们要同学体会一下吟诵与朗诵的联系,就是指这一点。第二个特征,因为吟诵有“吟”之“拖腔”,也叫“拖声”,所以“语步诵行”并不是和朗诵完全一样,“诵行”要和“拖腔”构成旋律上的和谐。“语步诵行”体现了汉语歌唱“依字行腔”的普遍原理,汉语的歌曲、戏曲、说唱,都是“依字声行腔”,所以“依字行腔”不是吟诵特有的规则,但传统吟诵体现得最鲜明。传统吟诵“依字声行腔”不同于歌唱、戏曲的特色就是“语步诵行”。请同学们注意:这是传统吟诵与歌唱最突出的区别。例如:“青山隐隐水迢迢”(朗诵)——这是朗诵;“青山隐隐水迢迢”(吟诵)——这是吟诵。“青山隐隐水迢迢”(唱)——这是歌唱。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歌唱的“青≈山”,把这个语步旋律化了。“水迢≈≈迢”,和“诵行”的走声也不一样。再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词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吟诵呢——(吟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除了旋律上的不同以外,语步走声的不同在哪里呢?(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依字行腔”,否则就倒字了,但语步节奏就不是“诵行”了,(比较)“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朗诵就不太舒服了;吟诵呢(演示),是和朗诵一致的。下面一句“浪花淘尽英雄”,“浪花淘尽”低下去了,吟诵呢,是这样的——“浪花淘尽英雄”,也就是说,歌曲4的旋律可以超越“语步诵行”而更加丰富。而吟诵要按照“语步诵行”规则行腔,否则就不是吟诵而是唱歌了。这是传统吟诵与歌唱最重要的区别之一。传统吟诵的第二个规则:吟腔的程式化与灵活性传统吟诵的第二个基本规则,是“吟腔”的程式化和灵活性的统一。传统吟诵调的“吟腔”,借音乐的术语说,就是吟诵调的旋律框架。吟腔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节奏点的程式,我们称之为“吟诵句格”;二是语步诵行和拖腔构成的旋律程式,我们称之为“吟诵腔格”。我们先讲“吟诵句格”。吟诵句格由于传统吟诵是“语步诵行”,所以每个吟诵调都和朗诵一样,以语步、语节为节奏点,每句的句尾通常是要拖一拖,但每个句字中比较长的节奏点位置,各家的吟诵不尽相同。例如七言律诗,归纳各家吟诵,有以下几种句格:①4/3句格,拖腔节点在第四字。【4(2.2)--3(2.1)--。】②4/2/1句格,拖腔节点在第四、六字。【4(2.2)--2---1--。】③2/4/1句格,拖腔节点在第二、六字。【2--4(2.2)--1--。】④2/5句格,拖腔节点在第二字。【2--5(2.2.1)--。】⑤2/2/2/1句格,拖腔节点在二、四、六字。【2--2--2--1--。】以上五种七言诗的行腔句格,一个吟诵调通常只用两种,一般不超过三种。老先生们的传统吟诵,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习惯性的吟诵句5格,而从总体上看,传统吟诵节奏点的“句格”是灵活的。请同学听老先生的吟诵时注意体会一下。传统吟诵“吟腔”的第二个要素是“腔格”。吟诵腔格什么是吟诵的“腔格”呢?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吟诵调的主旋律。比较朴实的吟诵调,“腔格”主旋律很明显。示例: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拖腔比较复杂的吟诵调,可以把“摇字”和“拖腔”简化一下。例如何泽翰先生《凉州》词的吟诵。示例: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把拖声稍微简化一下,就是它的主腔格。每一个传统的吟诵调,都有一个特定的“腔格”,在拖腔上,每一家也都有一个程式化的“拖腔”,结合在一起,就后成了一个特定的“吟诵调”。但要注意:“拖腔”既有一定的程式,同时也可以适当的自由发挥。(示例:秋尽江南草未凋)。有的老先生为了强调“未凋”,把“未”的拖腔加以适当的发挥(演示),所以吟诵调的吟腔是“有腔规而无定谱”。但必须注意,“无定谱”也不是任意的,第一要受到“语6步诵行”的制约,所以“吟”的拖腔旋律的音程跨度不大,通常在字声自然音程的范围之内;最关键的一点是拖腔的尾音必须落在字声的自然收音上,从而和下一个语步形成“诵行”的连接。如拖腔比较复杂的江树峰的吟诵调为例——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拖腔比较复杂,但“明月夜”的“夜”,拖腔仍然要和“玉人”连接起来。所以,传统吟诵的拖腔,哪怕是很复杂的、摇曳比较丰富的,最后的尾音还是要落在语步、语节节奏点字音的自然本音尾音上。以上所说的两条:“语步诵行”和吟腔的程式化和灵活性的统一,就是传统吟诵最基本的规则,两条规则,决定了传统吟诵既有朗诵的元素又不同于朗诵;既有歌唱的元素,又不同于歌唱,也就是介于朗诵和歌唱之间的一种声音的艺术,这样才是传统吟诵。传统吟诵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一个吟诵调,可以用来吟诵几乎所有的古典作品。俗称“套调”,文雅的说法是“一调吟千诗”。下面几堂课,就专门讲一讲怎么“套调”、怎么“一调吟千诗”。
本文标题:第十六讲 传统古典诗文吟诵的基本规则要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9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