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铜罐驿:长江边的百年守望者
龙源期刊网铜罐驿:长江边的百年守望者作者:寒溪夜浣来源:《城市地理》2014年第03期龙源期刊网龙源期刊网三千多年前,巴人的先祖在这里发祥繁衍,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一千多年的,水路运输的必起让这里从一个小小的码头渡口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水上名驿,最终造就了!明清的空前鼎盛。明代诗人杨升庵在这里驻足,疾书“巴农麦陇层云上,楚客枫林返照中”之佳句;清代文人张问陶在这里徜徉,留下“山容留禹凿,峡意仿夔门”之妙笔。这里既有原汁原味的古老街区,又有两洋异域的曼妙教堂,既有美丽的传蜕,又有精彩的故事,虽然岁月终将它华丽的盛装褪去,空留下荒芜的街市,以及稀疏老人的孤独守望,但它依然美丽,只为了永恒的记忆。黄金水道造就江上名驿铜罐驿位于重庆城以西约40公里的长江北岸,是古代渝州八大水驿之一。众所周知,驿站最初只是供官府传递文书、军事情报的人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后演化成为全国交通干道的重要节点,在历朝历代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所谓水驿则是水路上的驿站。重庆作为一个山水交融的城市,陆路复杂的地形和两江黄金水道的便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自然造就了水路运输的空前发达,围绕水驿的镇子不断繁荣起来,逐步成为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古代成都到重庆主要有两条通道,陆路上有著名的东大道(成渝古道),水路则是从成都经绵阳顺涪江下合川最后到达重庆。到了明清时代,长江航道的逐渐发达使得这条水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成都出发的船舶只需顺岷江下乐山、宜宾、泸州即可直达重庆,运输量得到了大大提升,沿线水驿站也繁华起来。重庆境内尤以铜罐驿、鱼洞、木洞规模最为庞大。而如果从朝天门城墙外的朝天驿启程向成都进发,到达铜罐驿刚好是一天路程,这也使得铜罐驿在重庆所有的水驿中变得尤为重要,加上它又是连接江津、西彭、白市驿等要冲的陆上商品集散地,在清朝时期,古镇达到了空前繁荣。据载,当时每至傍晚,峡口回水沱便会靠满船舶,里外三层,灯火辉煌,就像一座飘在江面上的小城。古镇里熙熙攘攘挤满操着各地口音的商贩,喧闹的买卖交易和喝酒高谈一直要持续到半夜才渐渐散去。次日天未亮,各路商贾船客又开始陆陆续续扬帆起航,整个古镇可谓从早到晚都毫不停歇,号称“不夜城”。可惜的是沧海桑田,交通的进步使得驿站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古镇也因为失去了往日的作用变得萧条不堪。笔者小时候曾经去过这个古镇,在当时的记忆中街市还算蓬勃。异常宽阔的青石板路人来人往,家家户户门前挂满腊肉咸莱,茶馆、饭馆、商店虽古旧却不冷清,每逢赶场都热闹非凡。江边码头上一直有人排队登船渡河,江岸上停着正在维修的船只,显得一派生机勃勃。时隔30多年,笔者再次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象早已物是人非。自从镇政府搬迁到冬笋坝之后,古镇几近荒废,只有一条机耕道与外界相通,而偌大的古镇仅有七八老人仍旧在孤独的守望。但令笔者惊讶的是,两旁被遗弃的房屋却非常完好的保留了清代民国码头民居的原始风貌。码头上的吊脚楼宅邸、十字路口处的弧形商铺、造型别致的酒肆门面、几进几出的四合大院无不诉说着古镇当年的繁花似锦。身临其境,不像是在一座几近荒废的街市,到像是走进了一座正在蓄势待发的影视基地。遥望滚滚长江,遐想联翩,留守老人口中一个个水驿人家发家的传奇和过住客商离奇的经历,使得每一栋房子都变得生动起来,仿佛主人离去就在昨天。龙源期刊网战国船棺挖出巴国起源在铜罐驿,关于宝藏的传说由来已久。据说早在一千多年前,周边峡谷的山洞、峭壁就是诸多绿林水盗藏觅珍宝的绝佳场所。水驿兴盛之后,诸多往来于此的商贾纷纷寻找隐秘场所,作为重要物质和钱财的长期仓库。可叹的是危险复杂的三峡航道最终让很多人都一去不返,他们的宝藏也成为了永远的秘密。清咸丰年间,关于冬笋坝、锣鼓洞、硌五洞、仙女凼等地的宝藏传说风靡一时,更是掀起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寻宝潮。直到1954年,随着成渝铁路的修建,3000年前的战国墓葬群在冬笋坝工地重见天日,发掘结果震惊海内,让铜罐驿的宝藏传说逐渐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在这些巴人祖先的墓葬中,十七座楠木船棺排列整齐,头部正对长江,棺内大量巴人宝物让专家都瞠目结舌。兵器中不光有铜剑铜钺,还有铁斧铁矛,说明巴国的工匠在那个时期已具备了较高的冶炼技术。且这些兵器件件独具特色,剑呈柳叶,斑驳不平,从饰有虎纹图腾的“扁茎无格”剑上,可领略到巴人的勇武英气;竹篾垫痕,麻布、绢的痕迹和黑红二色漆器均充分展示了古代巴人在制陶、造漆、纺织方面的发达技术;独有的桥形币则暗示着巴人繁荣的商品交易;各式器物上的虎龙鸟独角人等图案勾画则巴人巫术的神秘内涵……这些考古发现不光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船棺的真迹,也是第一次打开了研究巴人文化的大门,为古镇的藏宝传说点下了最为传神的一笔。百年教堂暗藏神秘酒窖到了铜罐驿,古老的天主教堂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这座修建于1898年的哥特式建筑占地3600余平方米,是重庆地区的第二大教堂,也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教堂背依小坡,从圆弧形石阶走入大门,挺拔的经堂傲然眼前。经堂的正面塔楼浑厚大气,外墙上部的青砖白缝间斜嵌着一排排整齐的通风采光瓦,从外部看视觉冲击效果十足,从内部看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层层采光瓦片中透射出的缕缕光斑相互交错,幻化出奇妙无比的神秘氛围。不管是从装饰效果还是实用价值,这样的设计都远胜于今日广泛使用的百叶窗,简单而不失优雅,尽显法式建筑的风情与浪漫。推开经堂暗朱漆木门,面积470平米的长方形大厅整洁明亮,两行巨大的石柱支撑着高达7米的弧形穹顶,大厅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声响效果,无论在经堂哪个角落说话,其他地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经堂后面悬挂有法制原装合金钟一口,上有圣母浮雕和法文标示,风雨百年依然钟声洪亮悠扬,数十里外可闻。经堂右面为神父楼,楼里有一绝密酒窖,这也是整个教堂中最为神秘的地方。但凡有人慕名而来都必苦苦找寻,但结果大多无功而返。所幸笔者这次有高人指点,终一睹其真容。原来入口藏觅在楼中一房间的木床之下,打开木盖板,一段石梯显现出来,一直通向黑暗的深处,一步一步拾阶而下便下到地下室内庭,目测整个空间面积约20平米,常年恒温,其用途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冰箱,据说在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里面都是堆满了食物和葡萄美酒,且经久而不腐败,因此被传为佳话。龙源期刊网除此之外,酒窖还有一个绝妙的设计,就是地下室尽头凿有一平行洞穴与楼外水井相连,如果打开井盖,阳光的光束通过水面反射正好能把整个酒窖照亮,如同一个天然的灯盏,让人叹为观止。神父楼前是教堂的花园,满是花团锦簇,中央假山有一棵与教堂同岁的巨大仙人掌,当地人称其为“霸王鞭”,植株高达六七米,主干坚硬如木,腰围80多厘米,远远望去尤为壮观。花园靠经堂一侧设有圣水井,深不可测且冬暖夏凉,据说井水直通镇外的滴水岩河。时至今日,天主堂依然是铜罐驿周边区域宗教活动的中心,每年圣诞佳节、教会瞻礼、信友新婚,这里都会热闹非凡,百多年从未间断,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夕阳的最后一束光芒掠过古镇的青石板路,在滚滚长江中洒下点点金辉之时,水雾慢慢升起,铜罐驿又度过了它最为平凡的一天,再次掩上若隐若现的面纱,这样的日子不知道它还能经历多久。长江黄金水道依然繁忙,只是来来往往的船只再没有在这里停靠,孤独的古镇就像一个守望者目睹着世间的沧海桑田,也守护着自己的往事传奇。TIPS小贴士交通:1.自驾车走高九路、迎宾大道、华福大道、穿华福隧道走西彭方向再走铜罐驿方向,再走兴沱路不到10分钟,从右边一条小土路上去约500米,下车步行10分钟,抵达铜罐驿古镇。2.杨家坪动物园长途站或南坪汽车站坐车至西彭,再从西彭乘车到帽合(车费7元,车程50分钟),乘长安车到天主教堂、冬笋坝,然后摩托车去古镇(车费2元,车程10分钟)。3.从菜园坝火车站坐绿皮火车可直接到冬笋坝,再换摩托车前往古镇(返程时强烈推荐)。美食:由康熙命名的“大红袍”红橘。
本文标题:铜罐驿:长江边的百年守望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0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