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岩石类型划分与观察描述•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第一章沉积岩野外调查要点•一、沉积岩岩石类型及野外描述要点•(1)主要岩石类型•(2)泥质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3)砂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4)砾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5)碳酸盐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6)岩层厚度术语表1-1主要沉积岩类型表陆源碎屑岩生物化学—生物有机岩化学沉积岩火山碎屑岩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和角砾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磷块岩煤铁质岩蒸发岩锰质岩铝土质岩凝灰岩集块岩角砾岩表1-2泥质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颜色(原生色及风化色)B.岩层厚度C.裂开情况D.沉积构造E.非粘土矿物F.有机质G.化石灰、红、绿、杂色斑点等极薄层状、薄层状、中层状等易成页片(页岩);不易成页片(泥岩);块状、土状;易成板状、易裂开(板岩)层状或纹层状、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或块状含石英、云母、钙质、石膏、黄铁矿、菱铁矿等及其含量富有机质、沥青质、碳质、不含有机质等含化石:如笔石、介形类、植物及其埋藏、保存状况等表1-3砂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颜色(原生色)B.岩层厚度C.颗粒D.杂基E.胶结物F.特殊矿物质G.沉积构造H.化石白、灰白、灰、绿、黄褐、红、杂色等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成分(岩屑、石英、长石等)与含量、粒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成分(粘土、细粉砂等)、杂基含量结构(非晶质、隐晶质、晶质);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镶嵌式)如含海绿石、菱铁矿等层顶面构造(波痕、干裂、剥离线理、雨痕、虫迹及足迹等)层底面构造(槽模、沟模、压刻模等)层内构造(各种层理、结核、潜穴、钻孔等)腕足类、双壳类、植物及其埋藏、保存状况等表1—4砾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颜色(原生色及风化色)B.岩层厚度C.砾石成分D.杂基或胶结物E.砾岩结构F.沉积构造白、灰白、绿、黄褐、红、杂色等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岩屑、石英、燧石、石灰石及其含量等杂基成分、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及类型粒度、圆度、分选度、成熟度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叠瓦构造等表1-5碳酸盐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颜色灰白、浅灰、灰、深灰、灰黑、黄绿、红色等成分分类石灰岩(方解石100%、95%,白云石0~5%)含白云质灰岩(方解石95%~75%,白云石5%~25%)白云质灰岩(方解石75%~50%,白云石25%~50%)含泥质灰岩(灰质95%~75%,粘土质5%-25%)泥灰岩(灰质75%~50%,粘土质50%~25%)砂(粉砂)质灰岩(灰质75%~50%,陆屑25%~50%)含砂(粉砂)质灰岩(灰质95%~75%,陆屑5%~25%)结构分类①按颗粒、亮晶胶结物或泥晶基质类型及含量可划分石灰岩类型:如鲡状亮晶灰岩、团粒泥晶灰岩、内碎屑亮晶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等26种②按颗粒及灰泥含量变化、支撑类型,可划分石灰岩类型:颗粒灰岩、泥粒状灰岩、粒泥状灰岩、泥状灰岩③礁灰岩可划分如下类型:礁屑粒泥灰岩、礁屑泥粒灰岩、礁碎块灰岩、粘结灰岩、骨架灰岩岩层厚度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沉积构造①前沉积构造:沟道、冲刷痕、小槽、爬迹、大槽等②同沉积构造:扁平层、交错层、纹层、波痕、藻席纹层等③沉积后构造:滑塌构造、干缩、鸟眼、层状晶洞、钙结层、帐篷构造、晶体印模、示底、缝合线等特殊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菱铁矿等生物化石链、有孔虫、海绵动物、珊瑚动物、腕足类、双壳类、头足类、三叶虫、棘皮类、苔藓动物、钙藻类等及埋藏、保存状况(6)岩层厚度术语•0.01m,极薄层状;•0.01~0.1m,薄层状;•0.1—0.5m,中层状;•0.5—2m,厚层状;•2m,巨厚层状。二、沉积岩结构描述术语•1.粒度(单位:mm)•→0.03→0.06→0.25→0.5→2→4→16→64→126→256→•泥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细砾中砾粗砾细卵粗卵漂砾•2.圆度•高棱角状→呻棱角状→次棱角状→次滚圆状→滚圆状→高滚圆状•3.分选性•分选差→分选中等→分选好→分选很好•4.成熟度•成熟度低→中等→高•5.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镶嵌式三、沉积构造描述术语机械成因构造流动成因层理构造①水平层理;②韵律层理或互层层理;③平行层理;④交错层理(包括流水、波浪、潮汐、风力成因类型);⑤块状层理;⑥粒序层理上层面构造①波痕;②剥离线理构造;③流痕构造下层面构造①槽模;②沟模;③跳模;④刷模、锥模、锯齿痕流动成因的其他构造①冲刷面构造;②侵蚀槽构造;③叠瓦构造同生形变与重力作用有关的构造①重荷模;②砂球和砂枕构造;③包卷层理;④滑塌构造液化作用形成的各种泄水构造①包卷层理;②盘状和泄水沟构造;③碎屑岩脉构造;④其他泄水构造沉积介质的拖曳和牵引作用形成的构造①变形翻卷层理;②包卷层理暴露干缩作用形成的构造①干裂;②帐篷状构造撞击作用形成的构造①雨痕;②冰雹痕;③泡沫痕化学成因构造①结核;②晶体石膏、盐等印痕;③冰晶痕;④瘤状构造;⑤叠椎构造;⑥缝合线构造;⑦色带构造;⑧鸡笼网状构造生物成因构造①叠层石构造;②生物骨架构造;③生物扰动构造(弱、中、强)复合成因构造①层状晶洞构造;②席状裂隙构造和斑马构造;③鸟眼构造;④窗孔构造;⑤示底构造;⑥硬底构造表生风化成因构造①蜂窝状构造;②针孔状构造;③疏松状构造等四、化石野外工作•(一)大化石野外现察与采集要求须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好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主剖面和辅助剖面。•(2)逐层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剖面的岩石性质、岩相特征及横向变化、厚度变化、化石群面貌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3)重要的地层界线附近(如界与界、系与系、统与统之间的界线)分层要精细。•(4)要求对对露头上各类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古生态观察、描述。•(5)必须逐层系统全面采集剖面上的化石。采集时要特别注意采全生物群,不能只选完美或易采者,更不能偏重某类生物化石采集,所有类别的化石都要全面系统采集。•(6)化石采集中须及时编录,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标本都不能相混。表1-7化石野外观察项目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埋藏特征区分原地生长和异地埋藏,化石有无优选方位B.化石组分及多样性采用拉线法或样方法统计各类化石占总化石数量百分比,各类化石属、种数量、化石密度等C.化石的生态类型统计底栖爬行、底栖固着、潜穴、钻孔、浮游各占多少比例。广盐性、狭盐性、暖水型、冷水型各占比例多少D.生物间相互关系如共栖、互惠、侵占等E.化石保存类型实体、模铸、遗迹F.化石成岩作用或造岩作用如白云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介壳滩、生物丘、生物礁等几类重要的微体化石采样间距和样品大小化石门类采样间距(m)样品大小切片用(cm)分离个体用(g)蜓1—56x6x10非蜓有孔虫1—106x6x10100~500介形石1—10100~500牙形石1~53000孢粉古生代、中生代孢粉1—25100~2000新生代孢粉0.1~2100~2000几种常见微体化石在各种沉积岩中的产出频率★多;◎较多;O少;X无沉积岩类型有孔虫(含蜓)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牙形石放射虫硅藻、硅质鞭毛藻孢粉非钙、非硅、非碳质砾(岩)XOXXXXO粗砂(岩)OOO无OO细砂(岩)◎◎OOOOO泥(岩)◎◎◎◎◎◎◎粘土(岩)OO◎◎O◎◎钙质钙质砂岩★OOOOOO石灰岩★◎◎★OXO钙质泥岩◎◎★★OOO硅质硅质泥岩OOO◎★★O硅藻土OXOX★★O硅质岩XXX◎★OO碳质碳质泥岩XXXXXX★泥炭XXXXXX★煤XXXXXX★八、沉积地层剖面野外测制要点•(一)实测地层剖面分类•(二)地层剖面位置选择•(三)精度要求与基本层序调查•(四)实测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五)资料整理剖面类型•1)据剖面在区调填图中所发挥的作用差异,在层状有序的“史密斯”型地层区可分为三类:•(1)标准(层型)型地层剖面(含简单单位层型、复合层型、界线层型等);•(2)辅助(参考)型地层剖面(含次层型);•(3)标志层或特殊地层剖面;•(4)地层厚度剖面。•2)根据实测层段完整程度,可分成二类:•(1)全层段地层剖面对工区内出露的全部地层进行详细分层,研究岩层厚度、成分、结构、分层标志、岩层特征、沉积相、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时代归属等。系统采集岩性、沉积相和古生物标本,建立地层剖面;•(2)重点层段地层剖面重点了解各填图单位的标志、厚度、岩性和岩相变化。(二)地层剖面位置选择•(1)能代表一个区域或一个小区的地层岩性和厚度特征的地方,包括区域岩性变化的过渡带。•(2)地层露头连续分布、完整清楚、化石丰富、掩盖少的地段。•(3)选择构造简单的地段。但无法避开断层或具有覆盖时,就近分段连接时必须用明显的标准层来连接剖面,标准层应相互重复一段。必要时应布置剥土、坑探和槽探工作。•(4)要求在地形上尽可能使剖面方向垂于地层走向。(三)精度要求与基本层序调查•l标准剖面的精度要求•1)地层分层的要求:•(1)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和矿物、化石、层间接触关系、界面与沉积间断等因素,凡有明显变化处,应当分层。•(2)分层厚度大小根据成图比例尺决定。标准剖面的柱状剖面图比例尺一般规定为1:500~1:1000。•(3)分层时对有特殊意义的岩层和标准层,不论厚度大小均应单独分层,或单层厚度综合描述。•(4)地层分层应能与区域剖面对比。•(5)对分层间的接触关系,应在横向上追索,搜集足够的证据。同时应描述剖面地层的风化与地貌特征。•(6)分层岩性描述要求真实全面,重点突出。2.辅助剖面的精度要求•(1)辅助剖面可以细分层,用综合小结式进行描述;•(2)地层划分应能与区域地层剖面对比;•(3)柱状剖面比例尺为1:1000~1:2000;•剖面采样•必须进行系统采样,采样应有目的性和代表性。•采样密度按实际情况决定,一般一个分层内有岩性变化处应有相应的代表性样品。•采集供陈列用的岩石标本尺寸为3cmX8cmXl0cm。•采集古生物、岩性、沉积相、化学分析等样品(四)实测的一般程序和方法•1)选定实测地层剖面位置后,在正式丈量之前,应先对剖面路线进行详细踏勘,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内容是:岩层短距离内岩性是否稳定;岩性组合规律与接触关系;化石分布情况;分层因素明显程度;剖面丈量难易程度;构造概况;不同构造部位的岩层对比关系。•2)根据踏勘结果,应确定以下内容:标准层;地层单位和填图单位的划分位置;分层编号,并设立标志;基本层序特征;布置坑探、糟探工程。•3)根据踏勘资料制定实施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比例尺;工作量;施测顺序;组织分工;工作定额与工作进度计划。••4)剖面线测量的同时,进行实测地层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在专门的野外记录本中分层逐项描述、记录。•5)丈量操作要求•(1)丈量地层应逐层自老到新。•(2)剖面方向应尽量垂直地层走向,即交角为90°。若地形上有困难,与地层走向与剖面线,交角不得小于60°。第二章造山带混杂岩野外调查要点•一、混杂岩定义、类型•二、构造混杂岩基本构件——构造岩片(块)•三、混杂岩地层常见岩片(块)类型及主要特征•四、混杂岩地层野外调查要点及技术路线混杂岩定义•混杂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混杂岩包括构造成因、沉积成因和复合成因的地质体,为多数人所采用,例如Raymond(1984)按照成因将混杂岩分为构造混杂岩(tectonicmelange)、底辟混杂岩(diapiricmelange)、滑混岩(allolistostrome)和复合成因混杂岩(polygeneticmelange)。•狭义的仅指由构造作用形成的混杂岩(构造混杂岩),排除沉积成因的滑塌堆积等。沉积混杂岩成因二、构造混杂岩基本构件——构造岩片(块)•岩片(slice)•是指以构造拼合边界所分割的具有一定物质构成的地质体,在地质填图中具可填性,是混杂岩地层基本单位之一,也是非史密斯地质填图的基本单元之一。对岩片(块)的正确划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岩片(块)的厘定和划分可按如下原则进行:•(1)必须是以构造拼合边界所分割的地质体,即岩片四周均被断裂围限,该断裂决不
本文标题: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0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