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蒹葭》赏析试题大全
2018【河北省】5.(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⑴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答案】⑴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⑵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⑵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12、2018年安顺市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一)阅读《蒹葭》,完成9‐11题。(7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9.(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10.(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11.(3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9.(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7、(2012四川安顺)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题。(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10、(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11、(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12、(共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广西梧州市】7.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答案】7.B(2分)【解析】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习题精编1.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答: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2.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答: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4.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答:(1)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5.诗歌的艺术特色:答: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低回不已,飘逸自然,在回环反复中深化了意境,使整首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托物兴辞,含蓄委婉。6.诗歌的艺术形象如何?答: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伊人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空灵悠远的意境)上下求索的青年-------执著追求(怅惘迷茫之情)六.蒹葭的朦胧美:(1)主题的朦胧。写爱情、写理想、写隐士(2)意境朦胧。景色:秋晨雾霭、烟水迷离。“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即。主人公的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情景交融,相辅相成。含蓄美。(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不同?1、内容上。《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2、表现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蒹葭》赏析试题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2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