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精讲班第37讲讲义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题。每题的被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A.检验B.验证C.鉴别D.检测答案:A分析:检验的定义——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2.根据Kano模型,当特性不充足时,顾客不满意;充足时,顾客满意。越不充足,越不满意;越充足,越满意。这反映了()。A.理所当然质量B.一元质量C.多元质量D.魅力质量答案:B分析:日本质量专家Kano(狩野)把质量依照顾客的感受及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分成三种质量:理所当然质量、一元质量、魅力质量A:理所当然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要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顾客要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顾客充其量是满意。B:一元(线性)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顾客不满意,充足时,顾客就满意。越不充足,越不满意,越充足越满意。c:魅力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无关紧要顾客无所谓,当其特性充足时,顾客就十分满意。3.对管理者而言,需要掌握更多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是哪个管理层()。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一般管理者答案:B分析:通常情况下,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三个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①技术技能;指具有某一专业领城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完成组织活动的能力。②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主要包括领导能力、影响能力和协调能力。③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事物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4.过程监视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方式。A.质量检验B.质量控制C.质量改进D.质量策划答案:B分析:监视是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的观察、注视、检查和验证。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过程监视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并作为检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广泛地在机械、电气、化工、食品等行业中使用。5.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以()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A.全员参与B.质量C.顾客D.过程答案:B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6.顾客关系管理是选择和管理顾客,最终获得顾客()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A.信息B.满意C.长期价值D.反馈意见答案:C分析:顾客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建立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保留有价值顾客,挖掘潜在顾客,赢得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7.关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说法不正确。A.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B.所有SI单位都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C.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都是SI单位D.《计量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统一了我国的计量单位制度答案:C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85年9月6日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所有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法定地位。8.()是企业对供应商质量控制最关键的契约。A.产品技术信息B.基本供货协议C.质量协议D.技术协议答案:C分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契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产品技术信息;(2)质量协议;(3)基本供货协议;(4)技术协议。其中,质量协议是企业对供应商质量控制最关键的契约,规定了双方在产品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总体上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监督、验收检验程序、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和责任区分、质量指标约定及违约责任、争议的处理等。9.以下哪项不是质量检验的步骤()。A.熟悉检验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B.收取检验费用C.测量和试验D.比较和判定答案:B分析:(1)检验的准备。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2)获取检测的样品。样品是检测的对象,质量特性是客观存在于样品之中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可以说样品就客观决定了检测结果。获取样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送样,另一种是抽样。(3)测量或试验。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4)记录。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表格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5)比较和判定。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6)确认和处置。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处置。10.正确的不合格品定义是()。A.经检查确认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B.经检查需确认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C.经检验确认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D.经检验尚未确认质量特性的产品答案:C分析:GB/T19000—2000对不合格的定义为:“未满足要求”。产品经检验判定为未满足规定的要求,则为不合格品。1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B.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答案:B分析:固有特性: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12.产品验证中所指的“客观证据”是()。A.产品说明B.产品质量检验记录C.技术标准D.产品供方的发货单答案:B分析:验证所指“客观证据”是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证据,所以是产品质量检验记录。13.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A.期望B.信任C.保证D.过程答案:B分析:质量保证的概念,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14.对一次检测后拒收的产品,经过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后反馈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现不合格的检验站形式是()。A.集中处理式B.开环分类式C.开环处理式D.闭环处理式答案:D分析:不管是产品组成部分或是成品的完工检验,都可按照以下三种形式组织检验站:(1)开环分类式检验站,这种检验站只起到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的作用,以防止不合格品流人下一生产环节或流人顾客手中。(2)开环处理式检验站。这种检验站的工作特点,就是对于一次检查后被拒收的不合格品,进行重新审查。审查后能使用的,按规定程序批准后例外放行交付使用,能返工、返修的就进行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再重新检验,并做出是拒收还是接收的决定。(3)闭环处理式检验站。这种检验站的特点,就是对一次检测后拒收的产品,要进行认真的原因分析,查出不合格的原因,这种分析不仅决定是否可进行返修处理,而且要分析标准的合理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反馈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现已出现过的不合格。15.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A.行为科学B.泰罗制C.系统理论D.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答案:D分析: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这就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统管理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两条主线。16.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A.PAF模式B.过程模式C.寿命周期模式D.综合控制模式答案:A分析:现行使用的几个成本分类方法包括:(1)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PAF模式);(2)用合格(符合)成本和不合格(不符合)成本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过程模式);(3)按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寿命周期模式);(4)将重点放在由于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不佳而导致的经营账目中缺陷附加值的识别和测量的模式。17.关于质量检验程序文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检验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B.也称为质量检验的管理标准C.是由质量检验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起草的D.必须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后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答案:C分析:质量检验程序文件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遵循“谁来做,谁来写,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的原则。18.质量信息系统的作业层的特点之一是()。A.不可预见性B.阶段性C.概要性D.可预见性答案:D分析:组织的活动有三种: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作业层信息系统的特点:重复性、可预见性、历史性、详细性、来源内部化、形式结构化和高精确度。19.我国标准的性质分为强制性和()两种。A.参考性B.建议性C.推荐性D.参照性答案:C分析:标准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性质,对应称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所谓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推荐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20.()所阐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A.系统方法B.过程方法C.互利关系D.决策方法答案:B分析: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过程方法的解释。要区分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系统方法的解释是这样的: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21.WTO/TBT给与各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是()。A.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B.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C.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D.保证各成员之间不引起竞争答案:C分析:WTO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给予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是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而是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22.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主体是()。A.公民、法人和企业B.公民、法人和社团组织C.公民、法人和公司D.生产者、销售者及其它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答案:D分析:《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产品范围,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23.计量特点中,()是指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可再现、可比较的。A.准确性B.一致性C.溯源性D.法律性答案:B分析:计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24.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称为()。A.简化B.统一化C.通用化D.系列化答案:B分析:比较常用的标准化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等。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25.kg是()。A.SI基本单位B.SI辅助单位C.SI导出单位D.SI单位的倍数单位答案:A分析:SI基本
本文标题: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精讲班第37讲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281 .html